如何学习世界史专业
在我看来,外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尤其是对于世界史的学习,它几乎是打开外国文学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历史研究也是如此。如果看不懂外文文献,单纯用中文文献或中文翻译文献很难做出开拓性的成果。而且这样一来,信息来源也受到限制,影响了研究视野和文章质量。总之,世界史的学习对外语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翻译文献的能力。你应该能独立阅读和翻译文件(你总不能指望你的导师或学姐给你现成的吧?自己花钱请翻译?),加强训练,逐步提高准确率、速度和效率,从而通过质量检验,你可以边用边翻译。所以说,靠山吃山,靠天吃饭,要趁热打铁,啃几块硬骨头,文字功底就脱胎换骨了,之后的路就好走了。
世界史专业要求精通至少一门外语,通常是英语,但这不是全部。比如学俄罗斯历史,读俄罗斯文学和英国文学哪个好?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我看来,俄罗斯史、日本史、法国史、德国史的研究,如果把英语转口文学作为万能的帮手,获取第一手资料,取得重大突破,未免过于肤浅和投机取巧。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已经很全面很详细了,但是国家还是组织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从德文原著(当然还有其他外文)重新翻译了一遍。为什么?众所周知,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信息丢失。英语文献再好,也不如从俄语原著中获得的信息可靠、准确、全面。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说英语的学者在俄罗斯历史上的成就,比如20世纪的路易斯·费希尔、西里尔·布莱克、弗雷德里克·斯塔尔和法国人罗曼·罗兰。但“破绽”就在这里。比如日本人把自己的语言称为“日语”,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人的语言就是“汉语”。众所周知,中国人管它叫“中国人”,从来不说“中国人”,这就是误解。同样,西方学者用英文写的学术著作也不能保证对俄罗斯社会状况的绝对忠诚,尤其是对不懂俄语的俄罗斯学者(这是一个拗口的说法,就像那些不懂中文的所谓“汉学家”一样)。你能指望他从英语中凭空理解俄罗斯特有的文化现象吗?当然,也有一些令人钦佩和感动的轶事。比如一位美国学者君,从小就毅然自学俄语研究俄罗斯问题,对学术的专注和痴迷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当然,路易·费希尔也在俄罗斯住过十几年研究列宁!这些人一生都在追求学术真理,寻求真理。
但我们不得不说,就像你不能通过别人的转述来了解一个人一样,我们也不能完全依靠“二手资料”来研究俄罗斯历史。比如俄语词汇中一些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翻译成英语后就完全丧失了,或者说基本没有“内涵”和“美感”。比如姓ленин,сталин,каменев,他们是俄语。再比如苏联政治家молотов,其姓氏根源于“锤”。翻译成英文就是莫洛托夫,但是什么都看不出来。他在谈判中经常否定西方国家的提议,所以被称为“涅特先生”,是俄语“нет”的音译,意为“不”。如果我们不了解目标的母语,一旦在汉译文档中遇到误译、误译,我们就像新生儿一样,连基本的识别能力都没有,很可能会被误导,犯错误。比如“昌”和“门修斯”都是著名的翻译笑话,译者的常识缺失令人惊叹,让人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