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为什么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
在浙江省安吉县经济开发区,浙江宇翔外国语学院宏伟美丽的校园显得冷清。三年后,这个昔日熙熙攘攘的浙江省重点项目,如今却被冷落在秋日的阳光下。
这所学院是在安吉尚书私立高中发展的基础上创办的。其创始人唐,现任浙江省政协委员、民进中央联络委员、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浙江安吉上树民办高中校长、上树教育集团董事长。先后获得“21世纪封面人物”、“新世纪中国改革人物”、“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世界成功人物”等称号。由他创办的安吉尚书民办高中,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称号,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
2001浙江宇翔外国语学院获批浙江省重点项目,投资1.2亿元。200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考试试点学校,开始招生。三年来,学校发展迅速,每年招生500多人,学校蒸蒸日上。
就在唐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2005年,教育部决定停止专科院校高等教育文凭考试招生,这几乎把他给击倒了。
这所民办学院已经蓬勃发展了三年,但由于政策原因已经停止招生,大部分建筑都被闲置,前景不好。从1984安吉尚书民办高中成立至今,唐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所有的困难都被他克服了。这一次,他能克服这个困难吗?
65438+2008年10月金秋的一个下午,在浙江安吉县开发区,唐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回首自己20多年来坎坷的民办教育办学经历。过去2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开拓史,也是一部生存斗争史。凭借始终不渝的顽强斗争,唐在困境中坚持到今天。
1984,改革开放后的第六年。安吉县上树乡和中国其他农村一样,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在逐步脱贫的尚书农民,渴望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是安吉初中毕业的时候,升学率只有30%左右。每年有2000多名初中生毕业后辍学。2000多名学生的辍学,是2000多个家庭的殷切希望。
每年榜单揭晓的那一天,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黑色七月”。1984,又一个黑色七月到了...
一天晚上,几个在班上不及格的家长挤进了当时在尚书乡中学教书的唐家里,直截了当地提出:“老唐,现在这么多孩子没有办法读书了。你的活动能力很强。办学!”
决心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唐很受感动:“只有办好学校,才能让更多的孩子继续读书。”
他没有当场表态,因为他知道办学的难度。校舍、师资、教学设施,没有庞大资金的支撑,只会是海市蜃楼。然而更重要的是,政策允许民办学校吗?
这天半夜,商睡不着觉,干脆开灯起草办学申请报告。
他没有意识到,他写的东西会成为新中国教育史上的一章,他的行为会受到一些人的指责,受到后人的敬仰,受到学生的赞扬。他没有意识到这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压力,会为此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从那时起,他将陷入绝望的困境。
该报告得到了县教育局的批准。兴奋之余,他需要冷静面对教室、设备、师资等实际困难,但急切的父母要求他立刻去做。唐理解学生和家长的感受,开始为学校选址。最后选了一个工厂的旧仓库作为教室,把家里朋友的桌椅搬进教室。然后他去了安吉的几所公立中学,雇了6个老师在学校兼职上课。
9月1984,1,中国第一所民办高中——安吉尚书民办高中在浙北一个偏僻的山村开学了。60名学生从田埂返回教室,组成农业职业班。此时的唐脸又黑又瘦,体重比上半年轻了17斤。
既然是学校,就不能总在仓库里。唐和他的妻子商量,决定在自己的土地上建一座校舍,作为他新房子的地基。
1984年冬天,唐家自留地上一栋690平米的三层小楼正在紧张筹备中。此时,唐家多年积累的存款总计只有一万多元。没办法,唐上了他那辆被称为“老坦克”的28寸自行车,到处乞讨。村民朋友都认识他,知道他在上树乡给孩子办了一所民办高中,很快就借了三万多。这个县的姚村村委会除了借给他1万多元现金外,还以优惠价提供了3车木材;山阳坞水泥厂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以优惠的价格提供了20多吨水泥和3万块碳化砖。
我无法忘记那些黑暗的夜晚。唐跟着的拖拉机到几百里外的山里去运木材。为了节省装卸费,他自己当装卸工。当最后一批木头从远处放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了。此时街上空无一人,夜空中的鞭炮炸成碎片,人们聚在家里吃年夜饭。
当唐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家门时,餐桌上摆着几碗家常菜,两个孩子还穿着旧衣服。他老婆忍不住背过身去,眼眶湿润了。但这些和以后的坎坷比起来都不算什么。
开学半年后,唐接到通知,告知民办学校学生不能参加1985的初中入学考试,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唐对深感委屈。有什么理由不去上学?民办学校不要政府一分钱的经费,为政府分担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不让考试阻止他们进入高等学校?带着报告,唐骑上自行车,直奔15公里外的县城。他找到县教育局招生办,想当面把报告交给招生办主任,但主任很快“不在”。
“缺席”的真正原因是导演不想见他。
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抱怨。然而,微弱的希望渐渐变成了绝望。
然而,突然,临近高考的时候,唐接到了县招生办的电话。电话里的信息好到天上去了:教育局同意本校学生入学考试!接到唐电话的时候,愣住了。原来,县里分管教育的领导得知唐的办学之举和遇到的困难后深表同情,于是向教育局打了招呼,唐保住了性命。
1985,由原农班组成的尚书民办高中正式挂牌。1988,第一届普通高中班学生中考,7人考上大学,部分考上中专。高考平均分只比公办重点中学低0.1分。消息一出,他们在农村出名了。
然而,阳光明媚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1991年,对尚书私塾的打压达到顶峰。某部已派员调动唐停办尚书私立中学。此后,县教育局宣布尚书民办高中新学年停止招生,学校随即关闭。
1991 3月,安吉县教育局下发的招生计划中,抹去了尚书民办高中的名字。在尚书的私生活中,人心动荡,学生和老师上课都不感兴趣。唐被逼得走投无路。
并不是所有人都站在唐的对立面。相反,社会上很多人支持私立学校。学生、家长、政府官员和媒体。当年5月,《光明日报》著名记者张天来在浙江采访时,曾前往调查尚书私生活的情况,并以内参的方式向中央反映了尚书私生活的困境。此后,《中国青年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向中央发出紧急呼吁,要求中央撰写有关唐·遭遇的内部报道。
但是,大一开学的日子快到了,招生指标还没有定下来,唐就不能招生了。8月29日,唐找到了中央媒体驻杭记者站。当他抱怨自己的困难时,这个硬汉忍不住哭了。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无绝人之路”。8月30日,县教育局突然给唐打电话,让他去招生。中央多家媒体的紧急呼吁引起了中央和省有关领导的重视,安吉县委书记王看到《尚书民办中学今年暑期面临招生困难》的内参后作出批示。9月6日,浙江省教委正式下发《关于追加安吉县尚书民办高中1991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通知》。阴霾散去,唐终于跨过了又一个难关。
如今,尚书民办高中新校区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个教学区。拥有当地一流的设施和400米8跑道标准操场。普通高中的教学办公区是漂亮的弧形建筑,职业高中的教学区是三栋相连的教学楼。漫步其中,可以看到整个校园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晚上休息的时候,学生们三三两两的在校园里散步,火红的夕阳覆盖了整个校园。维持一所学校最旺盛生命力的,自然是它的教学质量。私人生活中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2007年高考结束后,安吉今天用了两个整版的篇幅发布了在上墅私塾的喜讯:在上墅私塾参加高考的142名安吉学生中,重点线4人,本科线58人,总人数138人,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
“人人都想上学,人人都想成才”,这是唐的办学宗旨。后来他提出了“教育要让每个人成功,而不是培养失败者”的教育思想。从上树私塾挂牌的第一天起,大门就向中考失利、被当地人称为“六种苗”的初中毕业生敞开。唐办学的目标是教育人民致富,改变这些被公立学校排斥在外的失败学生的命运,用教育改变他们的人生。私立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不如公立学校是不争的事实。基于这一事实,尚书私塾非常重视多元化素质的发展,尽力帮助学生发挥个人的长处。
新校区教学楼大厅中央,挂着一幅名为《朱湘飞出金凤凰》的工笔花鸟画。这幅画是1997年学校送的教师节礼物。作者方荣根,现任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系讲师,上树私立中学校友。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个失败的学生。
方荣根在安吉县张村镇一个偏僻的村子里长大,家里很穷。1985年,他中考失利后,放弃了继续上学的念头,回家和父亲一起干农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唐听说他擅长美术,但他在家休学,于是特意去了一趟。那是1986的正月初三。在方荣根帮父亲筛黄沙的沙滩上,唐找到了他,劝说父子二人让他春节后到尚书私塾读书,并自理学费。那天之后,方荣根的命运被改变了。从尚书私塾毕业后,他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后来成为一名在全国脱颖而出的青年艺术家。
这样的例子很多。曾受聘于日本驻华大使馆创办的在华日本儿童日语学校担任教师的涂,日本京都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德清木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浙江省首届“职教之星”夏等...他们都是应试教育的后进生。唐认为,我校从一开始就一直坚持“有教无类”,实行“因材施教”,努力打造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
因此,唐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不断践行“只求人人成才”的信条。从1993开始,相继开设了日语、韩语、英语、德语等外语专业。到1997,试行全国最早的定向“订单招生”。1998起,取消“三好学生”评选,开展“四员活动”(校风监督员、宣传记者、学习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