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谣言,杀了太子申生,并派人逮捕了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听到这个消息,逃离了晋国,把这件事忘记了十多年。
历经千辛万苦,重耳来到了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于是用国礼迎接他,把他当作尊贵的客人。
一天,楚王设宴款待重耳,两人聊了聊,气氛非常融洽。突然,楚王问重耳:“如果有一天你回到晋国成为君主,你该如何报答我?”重耳想了一会儿,说:“美丽的女人在等着你,珍贵的丝绸,你有大量的珍稀鸟类的羽毛,象牙皮革,甚至更多的在楚。晋王有哪些稀有物品?”楚王说,“你的儿子太谦虚了。说了这么多,你应该给我看点东西吧?”重耳笑着回答,“多亏了你。如果我真的能回国执政,我愿意和贵国友好相处。如果有一天,晋楚开战,我一定会下令军队先撤退(一宅等于三十里)。如果我得不到你的原谅,我会再和你打一次。"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了晋国,成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统治下变得越来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金两军交战。为了实现他的诺言,晋文公命令军队撤退90英里,留在城濮。楚军见金军正在撤退,以为对方害怕,立即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败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看李子解渴
一年夏天,曹操带领他的军队讨伐张绣。天气出奇的热,骄阳似火,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部队走在蜿蜒的山路上,两旁茂密的树木和被太阳烤焦的岩石让人喘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战士们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速度慢了下来,几个虚弱的战士晕倒在路边。
曹操担心行军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耽误战机。但是,目前几万人连水都喝不上,怎么加快速度?他马上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有水源吗?”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另一边。绕道走的路很长。”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太晚了。”他看着眼前的森林,想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即使此刻下令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灵机一动,解决方案来了。他抓住马的肚子,迅速冲到队伍的前面。他用鞭子指着前面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李子又大又好吃。我们赶紧绕过这个山头,到梅林吧!”战士们一听,好像吃到了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禁加快了不少。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预言。成语“望梅止渴”就是用幻想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3.扛着柴火去灭火
战国末期,秦国对无力抵抗的魏国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进攻,大片土地被秦军占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再次出兵魏国,声势空前。
王维把大臣们叫来,愁眉苦脸地问他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秦退兵。连年战乱,大臣们一提战争就胆战心惊,谁也不敢提“抗”字。在这兵临城下的关键时刻,大多数大臣都劝王维以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与秦王媾和。
听到这些话,辅导员苏代非常不赞成。他连忙上前,对王维说:“陛下,他们派你来是因为怕死,所以才要你卖国求和,根本没有为国家着想。你想想,虽然割让大片土地给秦国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穷的。只要魏的土地不被割,就不会停止攻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的房子着火了。有人劝他赶快用水灭火,但他不听。他捡了一捆柴火去灭火,是因为他不明白柴火不能灭火,只能火上浇油。如果大王同意拿魏国的土地来讲和,不等于拿着柴火去救火吗?"
尽管能言善辩,胆小的王维只关心眼前的和平,但他根据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了秦国。公元225年,再次攻打魏,包围都城大梁,挖开黄河大堤,淹没大梁城。魏国最终被秦国所灭。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魏·时嘉》。成语“挑柴火灭火”的意思是用错误的方法消灭了罪恶,结果却把罪恶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