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山寺
一千多年来,多次更名,如普渡寺、斗姆宫、北渡寺、北渡寺、青云寺等。寺庙的重建与佛教高僧北渡有关。
据《高僧传》记载,晋代男子北渡禅师,据说乐于乘大木杯周游世界,故名北渡。在最初的青山佛寺里,纸只是一块石头和一间小屋。在青山佛寺,有一个“杯渡岩”,这是一个大山岩。岩石中有一块扁平的石头,是杯渡禅师在青山最早居住的地方。岩石上的扁石上已经建起了一座小庙,庙额上写着“杯渡禅师”四个字。这是最初的杯渡寺。在小庙旁边,有一座900年前的北渡大石像。据说是北渡禅师的弟子所建,小屋建在岩石前作为寺门。到了唐朝末年,广东有一个小国叫南汉。当时,南汉皇帝于大宝十一年(969年),青山被命名为瑞应山,并命人在山上雕刻供奉了北渡和尚的塑像,并修建了北渡寺,这就是青山佛寺的前身。
这座寺庙已经重建过多次。1821年,道士们接管了寺庙,对其进行了扩建,并用其教徽装饰。后来1921年,佛教徒接手重建了佛寺,也就是现在的佛寺。佛寺的正殿——大雄宝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主坛上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尊佛。在大雄宝殿的屋顶上,有两条龙争珠和鲤鱼戏水的雕塑。青山佛寺隐藏在深山密林中,地处偏僻。不像其他佛寺,很安静,但也不一样。青山佛寺除了大雄宝殿外,还有天宝殿、地藏殿、法堂、青云殿、五德殿、海月阁、方丈室、居士林、观音阁、牌坊、山门等宏伟建筑。入口处牌坊上写着“回岸”二字,庙门两侧有对联:“十里嵩山藏古寺,百里云水围青山”。
法堂右侧是青云寺,建于1843,供奉法度王,俗称八手观音菩萨。青云观后有一口道光二十二年制古铜钟,刻有“青云观”。
禅宗寺庙的宏伟建筑保存了许多文物和历史遗迹。达摩殿内的建筑大多保存完好,屋檐两侧的彩凤和屋顶的陶俑尽管历经风霜,依然栩栩如生。尤其是龙顶胜珠,百余年来色泽依旧鲜艳。
青山十景中,有“一笑亭”、“向海名山牌坊”、“鱼骨筏”、“青云观”、“杯渡塑像”、“龙岩”、“山首”、“汉陵骈石及青山碑刻”、“合和山门”、“一线天”。
“晓晓阁”位于青山脚下。亭内有石椅和石台,供人休息。亭旁有碑,建于1932。
离馆不远,有一座宏伟的石牌坊,建于1929,上书港督金题写的“香海名山”,字迹遒劲。牌坊内有一块牌匾,上书“归岸”。牌坊外联:“楼观不平,清夜闻钟。你什么时候回中原?”。行内一:“随波逐流,杯过神州大地。山高,汉宫名重于外族。”内嵌2:“我停泊在屯门。还好我这一代附上了韩子名头,以后就住一起了。亭台观沧海明月,叹此处无坡公踪迹,问帽鞋几时还。」
在青山顶上,有一块刻着“山第一”的石碑。据考证,居新界金田、邓游青山时,曾临摹韩愈手迹。可惜“最高山”的石刻因为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已经残缺不全。碑背有韩愈写的四句诗:“虽云坚,木石相飞。屯门云虽高,浪不映。后人建了一座六柱六角亭,名为“汉陵偏师亭”,亭北有“青山碑”。
“向海名山”牌坊不远处有一根鱼骨椽,立于1921。然而,今天的坟碑倒塌了,原来的青山景象不见了。
穿过禅寺的大门,爬上楼梯,法堂就矗立在眼前了。护国公殿下有座山门,据说黄昏时会自动开关。后人认为自动开关的理论可能来源于其门联“净土何必扫,空门不用关”。
大雄宝殿后面有一条小路通向一条小溪,叫做莲花溪。溪边有一块叫龙骨岩的岩石。岩石中有一块龙骨化石,据说是史前恐龙化石。这根龙骨现在被安放在保护者殿下的体内,它被一个铁笼子保护着。游客们喜欢扔硬币,祈求好运。
大雄宝殿后面有石阶攀爬。可以去北渡岩看看北渡禅师雕像和“山首”碑。北渡岩与观音阁之间有两块天然岩石,顶部相交,而不是合拢。从下往上看,可以看到一片广阔的天空。这是青山第十景,也是唯一自然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