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村属于哪里?
据村碑记载:元初村民,被先祖石封为镇国元帅。足见该村建于元代以前。因毗邻陈涛村,故名刘陈村。”村内现存古碑记载:“元初村民刘玉,曾授镇国将军左副元帅之职。前五世纪傅柳故里莱芜也在此定居,宋代开始建村。”刘陈村是刘姓创办的。明中叶,山西迁来多户,姓氏增多。有十三个姓:刘、郭、齐、李、焦、辛、吴、徐、孙、常、乔、张、董。刘的人口最多,其次是郭。
民国初年,刘陈村隶属于《辛星报》;从1948开始,一直放在仪器密封区下面;20世纪50年代,改为李阳乡;自1960起,划归口镇人民公社;1984变更为口镇办事处;从1985开始,一直归口镇管辖。
刘陈村自古出类拔萃。刘玉,元初村民,元帅,拜镇将军为祖。他很勇敢,不畏惧权力。清代学者李殿禄“赋有文采,授于乡里”;武成德武艺高超,出神入化;八品秀智郎郭家辉,“为官清正,四乡皆慕之。”刘陈村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期间,刘晨村的围墙是防御敌人的有利屏障。1940年8月第一个刘陈村党支部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村民积极参军,为祖国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村里的第一个成员刘吉昌,别名刘汉臣。抗战时期在陈村社区当过乡长、区公安,后转战南北,解放后任北京主任。1942年,刘继昌在一次索要公粮的任务中遭到敌人袭击。他一个人打死了六个鬼子,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刘继昌“擅长游击巷战,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声被抛在脑后。在刘吉昌的感召下,齐隆昌(解放后是县级干部)等30多名热血男儿,满腔热情地走上了抗战前线,吴增奎等7名烈士为革命献身,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解放后,刘陈村人民迅速组织生产自救,从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各项工作都在进行。刘陈村重视农业,村民们在这片沃土上辛勤劳作。过去天气干旱时,村民虽有移贤士求雨的习惯,但也改变不了靠天吃饭的历史。解放后,村民注重打井治水,改变生产条件。1982在村西修建了一条长600米的地下水利管道。这些年来,已经打了32口井,所有主要生产道路都已硬化。水、田、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
刘陈村有发展经济的优良传统,刘陈村人办企业独具特色。清朝末年,村民徐凤德在几十里外建立了方圆最先进的铸造厂。当时泰安想铸造一个大凤如姬的铁像,找不到多少工匠。最后找到了刘陈村,徐世立了。这座雕像现在保存在泰安。其铸造技术当之无愧,延续至今。1995年被市委命名为“铸造专业村”。
1971年,刘陈村窑厂成立。同时办起了以熨烫、加工竹笆、豆腐皮为主的副业,安置了60多名劳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陈村人在老支书刘应亭一伙人的带领下,掀起了创办企业的热潮。1980成立刘陈村铝制品厂,1984成立造纸厂,1985成立电线厂,1987成立刘陈村综合福利厂,刘元祥任厂长,刘庆文任会计。管辖电线、造纸、五金、翻沙、铸造等。2000年改为私营企业。同时发展了3个联合体和56个个体户,先后从事蜡烛、机加工等项目10余项,创造和开发了许多名优产品和食品。焦的织布机曾闻名于世,为支援抗战时期的纺纱织布作出了贡献。竹箩是焦、乔的手工制品,至今流行于莱芜一带,有“刘陈村两头高,焦、乔擅长竹箩”的美誉。四集李树林豆腐皮,色香味美。刘和的铝制炒勺因质地坚硬而畅销。线厂生产的漆包线和裸铝线在莱芜市是空白产品,曾经畅销济宁、日照、潍坊、东营等地。过硬的产品质量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村经济收入逐年翻番。1993被莱芜市命名为经济强村。
刘晨村的人们一向重视教育。解放前,在1950有两所私立学校,建立了第一所能容纳30名学生的多班小学,由李宪峰担任教师。1964新建一所四个班的学校。1981年,为迎接学校改革,在村南建成占地3.5亩的标准化学校,多次为区镇教育提供观摩点。1991“捐教辅”纪念碑记载了村里近300人捐款1.1万元修学校的事迹。自1997以来,个体户郭每年向学校捐赠5吨烟煤,成了当地的美谈。村委会是镇上连续多年的“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村支书、村民郭多次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1977恢复高考以来,全村已有32人考上高校。最优秀的是1994考入北京科技大学的刘鹏和1995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刘振涛。刘鹏已经研究生毕业,在北京工作。
刘晨村是口镇有名的“文化村”。以村民对书法、文艺、体育的热爱而闻名。从1989开始,村里成立了书法协会。协会会员刘和郭钦宗的书法在附近八镇颇有名气。刘陈村从0年初就有一支活跃的文艺宣传队伍,村民刘继全写的乡土顺口溜在邻近的八个乡镇广为传唱。从1995元旦开始,村里组织学生和村民搞文艺晚会。2000年3月,由刘平宇作词,编曲,刘进、董亚东等四名学生表演的歌剧《四个老人唱国策》获莱城计划生育艺术展演三等奖。刘陈村有多年的体育活动。从1990开始,每年元旦,村里都有举办乒乓球、篮球、象棋比赛的惯例。到2002年,它已经举行了13次会议。2002年,莱芜市和国家体育总局分别授予“实施第一期全民健身计划先进集体”和“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刘晨村的人们崇尚文明。村民民风淳朴,感情真挚。助人为乐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近年来,* * *涌现出捐教辅、热心助残、尊老爱幼、不昧拾金不昧等30多件好人好事。其中,“张斌助残八年”、“李文锦拾金不昧”等四件好事被评为莱芜市精神文明十大好人好事之一。自1997以来,刘晨村一直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刘明宇被评为区级优秀党支部书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刘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泥泞的道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低矮的土坯草房变成了一排排前后出楼的大瓦房。从1999开始,由村民齐向恒带领,12户人家住进了二层小楼。2000年成为电话村,彩电入户率达到90%。村民做饭用液化气,出门骑摩托车。刘陈村过着富裕文明的生活。
以开拓创新精神著称的刘陈村人,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用坚实的步伐跨入了21世纪。展望未来,刘晨村的人们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刘晨村附近有山口东陵泵站、防感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稷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