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姚崇是如何治理山东蝗灾的?

说到蝗灾,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之所以熟悉,是因为纵观人类历史,似乎蝗灾总是跟随历史的发展。翻阅历史书籍,随处可见蝗灾,但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他们只知道蝗虫和蝗灾,但他们对蝗灾的认识大多依靠文字和图片的想象,却很难真正知道它有多可怕。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蝗虫和蝗灾的记载。之后每个朝代都不断出现蝗灾。根据中国救荒史,秦汉时期蝗灾发生的频率是8.8年一次,到了宋代达到了3.5年一次。元朝更凶,平均1.6年一次。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郑铮四年。

元朝以后,明清时期情况略有好转,但也达到了2.8年一次。更不用说,2020年春天,蝗灾又以强势的姿态来了,让人感到苍白。蝗虫飞过,寸草不生,随之而来的是饥荒。

所以蝗灾一直是人类的一大灾难,而且这个灾难不是单一的。过去,蝗灾常常伴随着饥荒。这也是历代统治者关心的问题。但古代人对蝗灾的认识较为有限,多认为是天降之灾。

所以,当蝗灾来临时,人们想的不是如何消灭蝗虫,而是如何祭拜蝗虫,祈祷蝗虫快点离开,给他们留下一些庄稼。这种想法不是部分人持有,而是绝大多数人持有。所以古代的蝗灾会频繁,难以摆脱。但总有那么一些人,认为蝗灾应该由人来消灭,而不是无所事事地祈祷,比如唐朝宰相姚崇。

姚崇是与方、杜如晦、宋景齐名的唐代四圣之一。他是唐朝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李隆基结束了唐代妇女的干预,开启了唐代的新气象,而姚崇却提出?要说的十件事?后来成为唐朝玄宗时期的宰相。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态度强硬。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迅速改革时弊,清除冗员,整顿吏治,推行新政。

有这样一个宰相,另一个宰相基本上就成了执行者,这也能保证姚崇的政策能得到彻底的执行。当时的副丞相是吕怀深,吕怀深乐于支持姚崇。但在一件事上,两人起了冲突,应该说是姚崇和所有人起了冲突。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百姓对此束手无策。他们只能不断祈祷灾难快点过去。这时候姚崇去上海要求治蝗,他的办法是:晚上请生火,旁边,烧沸了,蝗虫可以散尽。"

姚崇得到唐玄宗的许可,派钦差大臣督促各地在蝗灾发生的地区消灭蝗虫。对于这件事,有捕蝗人让姚崇的行为完全无法理解。其中,汴州刺史倪若水拒绝担任捕蝗官。他说:“蝗虫是自然灾害,所以适合修德。”刘从时,除了不准,危害很大。"

在朝鲜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蝗灾发生的时候,很多人要么不知道蝗灾的可怕,要么就是太了解了,不敢真正去抗击。他们反而希望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统治过程出了问题,导致了天灾。全国上下都希望皇帝能?留着骂名?很少有人从根本上思考这个问题。

姚崇对倪若水最后的表现做了回复。他反驳倪若水,斥责倪若水。如果我们现在坐视不管,如果发生饥荒,他能承担这个责任吗?

尼热水无法和姚崇硬碰硬,只好下令抓蝗虫。工作繁忙之下的几个建议,?得到十四万石?埋葬工程太大,所以都扔进了边河,在朝鲜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就连唐玄宗都开始犹豫要不要下这么大的杀招,会不会违背天道?姚崇说道:

一个读书人只知道与儒家经典相悖、与道和谐的东西,而与道相反、适合权位的东西,是不够的。与其留在灾难中,不如留在外面。"

为了彻底说服唐玄宗,姚崇还说:?如今飞蝗满息,河南河北无容身之地。得不到就会流离失所,安危就全靠它了。?蝗虫的繁殖力惊人。一旦形成蝗灾,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饥荒和人民流离失所。这个时候,国家可能会动摇。姚崇曾这样说过。唐玄宗怎么会反对呢?

唐玄宗不再反对,姚崇的副手卢怀申再次站出来反对。任何天灾,安都可以靠人力控制!而你杀的昆虫多了,你就会生气。愿大众想一想。?

姚崇认为现在完全可以消灭蝗虫了。如果任其发展,庄稼会歉收,人民会挨饿。为了打消陆怀深最后的疑虑,姚崇说?杀虫救人,祸归于拜,不怪众!?

只有姚崇敢说这样的话,才是真正为人民好。最后,姚崇敦促人们与蝗虫斗争到底。在他的坚持下,这一年没有造成多大的蝗灾,之后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饥荒。

其实在古代灭蝗史上,像姚崇这样的灭蝗者并不多,只是百姓逐渐开始尽可能的灭蝗,而不是亏本供奉。就灭蝗的方法来说,有姚崇晚上让人烧火吸引蝗虫把埋的杀了,捉了扔水里,捉了以后煮了吃。

还有一种就是蝗虫出现的时候,可能有蝗虫的天敌:一种鸟。但这种情况不多,还要看运气。比如唐玄宗年间,有一年周贝出现大量蝗虫,然后呢?有成千上万的白鸟,蜂拥而至吃蝗虫,他们将在一夜之间消失。?这是人民的福音。

但这样的福音毕竟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时候。我们应该依靠人力来控制蝗虫。如果能有一个像姚崇这样的实干家,我们就能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问题,这样蝗虫就不会成为一种灾难,蝗灾就会很快消失。姚崇治蝗只是一句话:只有直面灾难,灾难才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