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卢梭
正直和勇气:
看到作品结尾的时候,卢梭本人给我的印象用两个字来概括:正直和勇气。从对待亲友的方式和态度,从处理公务的方式,从从不参与党争和威胁,都是最明显的证据。勇气,从这部作品的写作本身就已经诠释了这个词,千里之外的中国就有这样一个勇敢的人:巴金。在自白书里,他坦白了自己的错误,说出了自己看到的真相,说出了自己的坚持,比如退居农村,从不背叛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底线原则,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论伟人与普通人的双重身份:
在这一点上,其实我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涅克拉索夫讲得很好,就是关于涅克拉索夫的公民身份和诗人地位的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报纸上对聂的评价总结中指出了其中的纠结。从诗的内容(体现了对人民的亲民和对内心魔鬼的斗争)和谣言的“务实”方面(即先质疑谣言的真实性,再指出我在作品中已表达了对内心魔鬼的斗争,而这种斗争伴随着聂的一生,再讲述他作为一个公民对人民的热爱来反驳谣言), 一部分也可以转化为对卢梭“伟人”和“普通人”双重身份的看法:他是两者的统一体,他的思想的时代先进性是卢梭成为伟人的一个条件,他对普通人的精神和道德的超越是成为伟人的第二个条件。 他是一个普通人,人类必须经历的任何问题,他都会面对。生老病死不可违。他需要谋生,需要为孩子的命运和未来做出选择...如果我们作为读者,用批判的眼光去评判一个200多年前的人,我们将从哪里获得正确?卢梭在回忆录中也有个人反思,承认自己在儿童问题上的错误,等等。我认为这种勇气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重要因素,而不是说这种勇气也让他成为了一个伟人。伟人是碰不得的吗?不一定,每个伟人都是他身边能遇到的人,就像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
当然,我之所以会想到这一点,是因为无意中看到了其他读者留下的评论,对某件事的做法过于关注,指责卢梭本人。事实上,我本末倒置了。比起看告白,不如和好人聊天。
关于文学特征的问题:
我在课堂笔记上记录了《自白》的艺术特色。其中三个相互对应,但我认为前两个是正确的废话。首先,叙事节奏随意控制;其次,叙事基调时高时低。我想,这是作者自己的回忆录,叙述自然会随着主观情绪而起伏。
遗憾:
结局猝不及防,原回忆录到第二卷就结束了。卢梭给别人读回忆录的时候(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卢梭自己最后加了一段话,加上观众的沉默,不知怎么的总给人一种看贵族悲剧的感觉。破坏有价值的东西给人看,这是鲁迅先生对悲剧的总结。看他的回忆录,尤其是第二卷,确实是一步一步的悲情,让人扼腕叹息。
卢梭的原则和精神对他自己来说就是炸弹,他注定要忍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迫害,无论是人心的变化带来的精神折磨,还是肉体流离的痛苦;它也是一颗钻石,历经磨砺而不暗淡,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闪亮。人倒下了,但他的精神不会死,他会成为一颗星星,永远照耀世界。
卢梭失败了吗?
失败了。
如果他成功了呢?
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