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古都,开封和洛阳。为什么1954河南省会迁到郑州?

自古以来,中原文明核心区就有两座群星闪耀的城市,从最早的长安洛阳,到后来的洛阳开封,直到今天的Xi安郑州。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他们的地理优势决定的。河洛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著名的二里头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都在这里,洛阳依山傍水,在割据时代易守难攻。长安在地理上与此相似。关中平原千里之遥,长安也有着连接西域的重要作用。直到现在,它仍然对西藏、新疆和内蒙古有很强的控制力。所以隋唐以前,长安洛阳一直是中国的双城。作为两个最重要的原子核,它推动了中华文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发达,到了隋唐时期,不得不迁都洛阳,开凿隋唐大运河,连接江南。杨迪几次去扬州,并在江都(扬州旧称)居住多年,这表明他很有远见。这一时期,洛阳成为隋唐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交汇城市,实际地位在整个隋唐时期并不弱于长安。后来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士绅继续南迁。到了宋代,江南已经完全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于是开封成了改道后大运河与黄河的交汇城市,江南的财富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到达开封。开封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传统心脏,成为北宋的东西方。后来南宋政府偏安江南山川,北运河继续废弃。直到元朝定都北京,运河才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道。从杭州到江苏山东,直接进入北京,中原不再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存在。于是中原分为开封府和河南府(治洛阳),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整个明清时期。后来民国时期修建了京汉铁路,再后来修建了陇海线。郑县(原名郑州)在铁路时代成为一个巨大的十字形交通枢纽。后来河南省会的变化,也是因为中国逐渐从公路水路时代过渡到铁路时代。在如今的高铁时代,郑州已经成为高铁枢纽和高速枢纽。随着近期国家中心城市文件的批复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郑州未来将不可逆转地成为中原新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航空、高速、高铁枢纽,这都是由其区位优势决定的。

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谢晓鹏教授分析,河南省将从开封迁到郑州有几个原因:

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

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依黄河,西依中岳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前,商朝在这里建都,后来又在这里建立了许多郡县。京汉、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使郑州从一个交通落后的小城成为华中地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适中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不仅为郑州的崛起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成为河南省选择省会新址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比之下,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地理位置偏离河南省中部。历史上,开封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七朝古都和河南省会,但近代以来,随着郑州铁路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开封交通的相对劣势更加突出。再加上开封的黄河成了“悬河”,河床比市区高很多,黄河的安全隐患永远无法摆脱。

经济和政治因素

郑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铝矾土、耐火粘土、石灰石等。,储量大,分布广,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1948+00年6月郑州解放后,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一座拥有50多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成为河南省经济中心和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一五”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中南地区九大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化的动力成为省会迁至郑州的又一关键因素。

但农副产品是开封的主要资源。当时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相对匮乏,黄河水患威胁严重,所以开封在“一五”期间没有被确定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重点建设城市。此外,当时中央和河南省在选择省会时,也有政治上的考虑,即选择一个最有利于省级领导机关有效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城市。从各方面来看,郑州作为省会是最合适的,尤其是便利的交通和适中的区位,使郑州与省内各大城市和广大农村有机联系在一起。

因此,河南省从边走向郑势在必行。

8月8日1954,河南省委初步确定省直单位搬迁时间表。9月23日,省委决定分四批搬迁省直机关。截至10,包括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内的省军区机关近7000名工作人员已全部迁入郑州。

6月4日10,开封召开省直领导机关搬迁郑欢送大会,市长蒋欣致欢送词。

10年10月30日,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及省级群众团体从边政迁入。从此,郑州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成为了河南省的省会。165438+10月3日晚,郑州举行联欢晚会,来自省市机关和社会各界的1400多名代表参加。郑州市市长宋首先致辞,随后,省政府主席吴志普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号召省直机关全体干部和郑州市广大干部紧密团结,为建设新郑州新河南,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至此,迁都郑的工作基本完成。

对河南省的影响

迁都郑是河南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河南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当时省会迁到郑州后,非常有利于密切省领导机关和全省各地的联系,加强对全省工作的领导,及时接受中央的指示和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郑州逐渐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这与洛阳、新乡、焦作的工业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之,省会迁郑后,河南省领导机关加强了对全省的领导,省会和全省各地与首都北京的联系更加方便和密切,河南省的总体发展和城市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全省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对郑州市的影响

省会迁郑后,郑州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全省的政治中心。郑州城市地位的变化以及省会迁都给郑州带来的重要影响。省会迁至郑州,给郑州带来了一个最有利的条件,就是可以更及时地获得省委、省会、军区等省级领导机关的领导,也给郑州带来了与其他兄弟城市和地区保持联系和学习的机会。如果说铁博会为郑州的发展和崛起带来了第一次重大机遇,那么省会迁至郑州则带来了第二次重大机遇,而这个机遇对郑州产生了深远的、决定性的影响。

对开封城的影响

省会迁至郑州对开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城市人口和购买力的暂时减少,部分服务行业的生意暂时下降,部分劳动人民的固定职业或临时收入受到影响。

为防止开封因省会迁都郑而受到较大影响,郑州地委及区级机关在省会迁都郑的同时,由荥阳县迁至开封市。1954 165438+10月,经国务院批准,郑州区更名为开封区,专员办设在开封市。当时开封下辖珙县、荥阳、新郑、密县、登封、中牟、开封、尉氏、通许、杞县、兰考,综合实力相当可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原崛起”战略的提出,“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开封迎来了又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1923年2月7日郑州工人罢工的“缘起”,足以证明民国时期郑州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正是因为郑州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明显的区位优势,才促使河南省政府从开封迁到郑州。这个选择应该是正确的,郑州无疑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楼上说的很详细。这只是一个过程。事实上,建都郑的主要原因是京汉铁路的修建。按照常理,这条铁路从开封直线穿越黄河,是最短的距离。但如果当时从开封过黄河,技术和资金难度都很大。由于黄河开封段江面宽阔,河底松软,不利于架桥。因此,在清朝官员张之洞的建议下,在江面狭窄、河床坚硬的邙山上修建了这座桥。这就给了郑州成为交通枢纽,首都成为省会的机会。

1,地理位置偏东,这方面影响稍弱。

2.经济上,开封一直依靠旅游业和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当时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开封没有矿产,二来把矿运到开封再运出去,势必增加成本。而且当时正在发展铁炉,大部分矿山都集中在郑州周边,所以郑州是最合适的交通枢纽。

3.开封不安全。一有洪水,开封就先被淹。

当时开封是古都。开封下埋了八个开封,地下文物太多,大大限制了开封的发展。地铁和高楼都建不起来,开封的发展受限。个人认为,洛阳的地理位置明显不如扼守京广线、107走廊、国家大动脉的郑州,地位比洛阳强很多。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四大古都,除了开封和洛阳,还有安阳和郑州。所以故意省略了两个古都的河南,表示提问者真的错过了。

关于1954河南省省会为何设在郑州的问题,《静夜曲》的历史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多次。简单来说:

古都虽然文化底蕴深厚,但并不是能否成为省会的唯一参考因素。省会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不仅要有丰厚的底蕴,还要有号召力和安全感,这是洛阳或开封等其他古都所不能给予的。

这句话怎么理解?宁静的夜史认为:

1,铁路偶遇

郑州作为古都,名气没有“神都”洛阳、东京开封大,但是郑州有铁路,让郑州的交通条件一骑绝尘。

自古以来,交通就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就在全国各地修建驰道。作为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发达的交通条件至关重要,这就涉及到粮食转运、军事部署等一系列问题。

在生产力水平极度不发达的古代,水运是建都的首选,于是隋唐大运河交汇的洛阳成为唐、武周帝国的东都。随着长安、洛阳的衰落,大运河沿岸的开封也被称为北宋都城。

在这样的条件下,位于开封和洛阳之间的郑州是没有机会的,只能从属于开封。

但随着近代列强的到来,为了更快的掠夺中国的财富,列强纷纷在中国修建铁路,缓慢的水运逐渐被铁路取代。

为了反击帝国主义的铁路入侵,清政府在接受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后,开始参与铁路建设,郑州的春天来了。

郑州的崛起,首先要感谢清末重臣张之洞。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修建鲁汉铁路,并设计了具体路线:从保定、正定、磁州向南,经安阳、新乡、焦作,在迎泽口以上,“择黄河上游水流不变的窄岸,造桥过河”。过了黄河就是“从郑州、许昌、信阳到汉口”。

1899年,鲁汉铁路全面开工建设,1906年4月1日全线通车,后更名为韩晶铁路。

关于张之洞为什么选择经过郑州而不经过开封,史认为,除了黄河大桥的位置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北洋大臣袁世凯是河南周口项城市人。如果鲁汉铁路经过开封,就必须经过周口。对于害怕洋人入侵铁路沿线的袁世凯来说,后果相当严重。于是,通过他的努力,铁路整体西移了100多公里,郑州成了幸运儿。

张之洞带去郑州的礼包不止一个,因为除了鲁汉铁路,张之洞还计划修建一条连接陕甘的铁路,这就是陇海线的前身,陇海线就是河南省的汨罗铁路。

65438年至0908年,汴洛线全线通车,两条铁路干线在郑州交汇,成为中国铁路的“心脏”,城市建设蓬勃发展,迅速超越开封成为河南省第一城市。

建国后,郑州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自然成为河南省会的首选。

2.地形的天赋

郑州取代开封和洛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907年唐朝灭亡后,洛阳和长安彻底衰落,曾经的东都除了后唐短暂的回光返照外,完全被东方的开封取代。

开封作为北宋都城160多年后,随着北宋的灭亡,彻底失去了都城地位。

但开封在金代后期再次被定为首都,这是开封作为首都的最后一瞥。元朝建立后,开封不是首都,但一直是河南省的省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清和民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4。

相比河南省其他城市,尤其是洛阳,开封地势非常平坦,适合工业设施的布局,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但是开封有一个致命的隐患,那就是黄河洪水。

开封地势平坦,全靠黄河。这条给开封带来生机的母亲河,也是一条随时可以扼杀开封的悬河。由于地势较低,开封段黄河长期悬于地面,不仅通行困难,而且严重威胁开封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天的开封,是典型的“一城接一城”的奇观。由于黄河泛滥,有七座城市被埋在地下。谁也说不准黄河在这么危险的区域不会突然失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虽然统一了,但有系统的计划治理黄河。但建国以来,即使是抗美援朝胜利后,中国周边的情况也没有根本好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黄河被敌人破坏,开封将不复存在,花园口挖堤的悲剧极有可能再次发生,所以河南省会必须重新选址。

相比之下,郑州虽然离开封不远,却成功避免了地上挂河的尴尬,也不用担心敌人破坏导致黄河决口。

而且地处黄河冲积扇的郑州,地势也比较平坦,可以提供大面积的空间,方便工业项目布局。

再者,遇到危机,郑州到西部山区的距离离开封近很多,可以第一时间转移,这就使得郑州的安全系数比开封高很多。

最后,郑州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河南省的中心,这意味着郑州到全省各地的距离比较均匀,有利于节约通勤成本,有利于建国初期更好更快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以,郑州在1954成为河南省会绝非偶然,是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多有疏漏,请指正。

如果不是两条铁路,就不会有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我更喜欢开封是河南的省会。因为有了铁路,郑州成了省会。省会有了权,就拼命挤压外省城市的空间,抢不属于郑州的东西,比如所谓的“古都”。成为全省第一的城市,一开始不满足于做全省第一,想挤出去。第一步,做中部老大。2005年GDP只比华中老大武汉少650亿。那一年,郑州的媒体和老百姓每天都在呼吁,超越武汉指日可待!只是不如人而已。11年后,到2016年底,郑州比武汉差4000多亿。就连原本就比郑州差的长沙也超过了6543.8+050亿。这个差距就这么大,但是一些郑州吹牛的人还是不服气,继续吹嘘郑州潜力大,说未来五年要华中第一...可能吗?现在郑州作为河南省的中心,不要老是和河南以外的地方刷存在感,没用的!郑州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只有18。全国不是只有郑州在发展吗,其他地区都等着郑州赶超呢?

为什么1954河南省省会迁到郑州?

有几个原因:

(1)郑州几乎在河南省的地理中心。

(2)郑州地处中原,是中国的交通大动脉。

古人曾说“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省地处中原,郑州几乎在河南的中心。定为省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3)郑州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有很多考古遗址,也被称为“绿城”。

(4)开封、洛阳、安阳不是省会是有原因的。

开封靠近黄河,在黄河水面下7到8米,建立省会并不安全。

洛阳、安阳不在河南省中心,不宜选其为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便。

(5)郑州距离黄河有安全距离,水运便利的公路铁路都经过郑州,是河南省经济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但设在一个偏僻的城市显然不合适。

郑州是六省通衢,交通便利,是北方商贸聚集地。要发展经济,就要有雄厚的财力,达到三江。当时的交通主要是铁路。郑州铁路发达,京广、陇海两条干线交汇贯通南北,地理优势选择郑州。

至于古都,河南有很多,但最后一个开封要追溯到宋代。北京自元明清以来就是它的首都,至今已近千年。如果是500年左右,可能会选择古都。

。基于各种关系,郑州有着辉煌的历史,这里爆发了著名的“京广铁路大罢工”,是河南最温和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