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战的历史背景

河西之战,匈奴邪王投降后,西汉将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尚军(今陕西榆林)、朔方、云中五郡,定居在塞外黄河以南地区,史称“五藩国”。经过此役和六年(公元前111),汉逐步在河西地区建立了武威(今甘肃民勤地区)、张掖(今甘肃张掖以北)、酒泉(今甘肃酒泉)、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四郡,史称“河西四郡”。这样,长期被匈奴视为从西部进攻中原的战争策源地的河西地区,逐渐成为了一个稳定的农业生产区。后来,西汉王朝从关东迁移了72万多穷人,定居在陇西、西河、尚军和北地。这些措施对于巩固河西、河南地区,发展当地社会生产,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汉朝拿下了河西地区,基本上消灭了西部的匈奴势力,所以把陇西、北地、尚军三郡的兵减少了一半。

匈奴奴隶主统治集团对其右部的惨败很无奈,对汉朝面临日益加大打击的局面也很无奈。此时,在汉匈沙漠以南之战中向匈奴投降的翁侯赵信,已经娶了可汗的妹妹为妻,受到可汗的器重,被匈奴视为仅次于可汗的显赫人物。他向可汗建议,我军退守大漠以北,引诱汉军进攻。当汉军疲惫不堪的时候,再进攻必然会杀死汉军。这个建议受到可汗的高度重视。

匈奴谢单于对右员的被歼灭非常生气。汉武帝开国大典第三年(公元前120年)秋,以两军攻右北平、定襄郡,各数万骑,杀汉官1000余人。

汉朝消灭匈奴右势力后,来自西方的威胁减轻了。而东北的匈奴左和可汗,依然拥有相当的实力,依然是威胁汉朝北方边境安全,阻止西汉统一中国北方的强大势力。为了促进中国北方的统一,彻底消灭匈奴贵族的奴隶主政权,西汉经过近两年的经济发展、税制改革、财富积累,以及认真的准备,决定对匈奴单于本部和东北左右贤王的势力进行打击。

发生时间:元寿四年(公元前119)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会战后,匈奴支一斜单于撤出漠北的目的之一就是试图“诱汉兵出而取之”。不料汉武帝转攻河西,挫败了匈奴的诱兵计划。恼羞成怒的谢单于元寿三年春(前120),派骑兵数万,分别从幽北平、定襄两县入侵,杀千余人,企图激怒汉武帝,诱使汉军北进,歼灭于漠北。

鉴于匈奴单于本部和左部仍有相当实力,严重威胁汉北边疆安全,并考虑到汉军在过去多次实兵演习中积累了利用大规模骑兵群远距离进攻的作战经验,汉武帝决定乘河西新胜之帆,加强对北线的进攻。元寿四年(前119),颁布诏书,进行币制改革,下令“初算钱”和盐铁专卖,筹集战争所需的大量物力财力。同时和将军们讨论对匈奴的作战方针。他认为:“赵信是一个可汗的计策,往往认为汉兵不能留在大漠,但今日一死便得偿所愿。”决心利用赵信的错误判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而确定一个集中兵力,深入漠北,搜索匈奴主力的作战方针。汉武帝调动骑兵14万,战马14万,步兵和运输兵10万。在卫青和霍去病的指挥下,是漠北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