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机床厂厂史

北平第一机床厂的前身是北平机器总厂。北平机械总厂的前身,主要是北平解放后,由北平第一至第八机械修理厂合并而成。

第八修鞋所

1911年(三年),北京大民族资本家冯创办永增铁厂。工厂刚开业的时候,得到什么就做什么。后来又生产绞车、水泵、柴油机、人力车头、人力车轴。

七七事变后不久,被日本资本家吞并,改名中原铁厂,原有产品逐渐被淘汰。

1942年(民国31年)以后,几乎所有的枪和炮弹都生产出来了。日本投降后,改为中纺公司天津第一机械厂五厂制造纺织机械。

1948(民国三十七年)改为第八机修院,专门修理制造枪械。解放前夕,工厂有职工约400人,设备约60台。

1949年3月,顺义县机械修理所并入该所。

第六修鞋所

1921年(民国十年),一位名叫丁寅的美国长老会教徒投资创办了海京洋行,就设在北平东单管道胡同。当时主要从事进口机械及机械安装和纺织贸易,工人不到20人。车间是从六间平房租的,主要设备是两台皮带车床。

1926年(民国十五年),工人增加到100多人,停止进口贸易活动。它被重新命名为海晶铁路工厂,经理也换成了一个叫祖舒天的中国人。祖不仅成为美国资本的代理人,还投身股市。此后,这个工厂一直由帝国主义资本和买办资本合伙经营。

1929(民国18年),工厂迁至安定门内方家胡同。七七事变前,这个工厂发展成有三四百名工人,三四十台设备的工厂。除了铸造锅炉和水管,已经可以用简单的设备模仿国外产品制造手术台、冰箱等产品。

1938年秋(民国二十七年),海京铁路工厂被日本机械工业财阀小部正太郎合并,更名为“小部重机株式会社”。设备增加到50台左右,员工增加到近500人。主要生产铁桶车、风车等矿山机械,同时还制造武器、炮弹、地雷,为侵华战争和掠夺中国资源服务。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后,小铁厂被国民党接管,改为北平第一机器厂,后改为北平企业公司机器厂。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这家工厂被国民党华北“总剿”民武调查管理委员会接管,改为第六机修所,职工约300人,主要生产“79式”步枪。

1949北平解放后,2月更名为北平第一机器厂。

第一机械修理站

1935(民国二十四年),伪冀东保安司令部机修处由汉奸殷汝耕经营。1937改为政治安全部机械修理所。

1942年改为伪总保卫部机械修理所。

1945 10变更为第九路军机械修理所。

1948年2月改为第一机械修理厂。在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是一个枪厂。

解放前夕,职工约200人,设备三四十台,6月改为北平机械总厂第一分厂1949。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第四、七车间合并为第三车间。6月21,65438,0949,华北机械制造公司通知:“根据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的指示,决定任命胡光为华北机械制造公司北平机械总厂厂长。原军管委及其下属工厂和原北平第一机械厂由北平机械总厂直接领导,于6月21日正式上任。各下属单位应立即办理交接手续。”

华北机械制造公司北平机械总厂于7月1,1949日发布公告:“奉华北机械制造公司之命,我厂于6月30日成立,1949。原北平军事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的机械修理所和北平第一机器厂交由我厂管理。并决定北平第一机械厂(原第六机械修理所)为北平机械总厂;原第一机修院是我厂第一分院;原第八机械修理所为第二分厂;原来的第三机修站是第三分厂。”总厂共有职工1374人,设备113台。工厂位于北平安定门内方家胡同11号。

6月1950日,中央重工业部机械工业局决定将华北机械制造公司天津实验示范厂并入北京机械总厂。同时,我们决定在北京建立一个大型的机械厂,位于建国门外的禹王坟,并开始建设一个6000平方米的铸造车间。

1950年7月破土动工,次年10年6月竣工,竣工面积6000平方米,投资35万元(折新币)。1950年8月,重工业部决定将北京机器厂更名为北京机器厂。

北京机床厂从1951年开始进行技术改造,是一五期间机床行业重点技术改造厂之一。

1951年9月30日,工厂克服一系列困难,成功仿制出一台重达18吨的人字齿轮切割机,作为国庆献礼。

1952年5月,全国机械专业会议确定北京机器厂的产品方向为机床制造,开始试制仿苏联的6H82万能铣床。从此,工厂从生产零星产品转向生产专业产品,从生产通用机械转向生产精密机床。

1953 1年7月,北京机床厂分为北京第一机床厂和北京第二机床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产品方向是万能铣床,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管理局。当时工厂占地面积24361平方米,建筑面积13080平方米,职工597人,设备112台,年产万能铣床31台,工业总产值1.86万元。

1953 10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在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禹王坟新建厂房。

1954 1月,北京第一机床厂筹建处成立。初步设计在1955进行。生产规模为2510万能铣床和13227吨,基建投资5222万元。1956开始全面建设,当年建成三重、四重厂房和办公楼。

1957年3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管理局通知,北京铣床厂(北京第三机床厂)停止建设,与北京第一机床厂合并生产,基建投资减少到4339万元。

1958年3月,北京第一机床厂和在建的北京第三机床厂正式合并,迁至建国门外大街4号新址。新址占地303334平方米,建筑面积1,01,853平方米。

1958年7月,第一机械工业部通知,北京第一机床厂将划归北京,由北京第三地方工业局管理。

1958年8月,该厂再次提出扩建任务书,拟将生产规模扩大至年产中型铣床4880台,15826吨,年产192台,16806吨,另建重型铸造车间和重型锻造车间,总投资1。

1959年5月,北京铣床研究所在北京第一机床厂成立,负责研究和规划我国铣床的设计和生产,开始自行设计铣床。同年,工厂39800平方米的重型车间建成投产。车间共6跨,主跨36米,副跨24米,18米,长246米,宽158米。单台起重机的起重能力为100吨,可加工组装一台重达600吨的超重型龙门铣床。截止1959年底,北京第一机床厂占地面积532823平方米,建筑面积108706平方米,职工6178人,生产设备594台,25个品种的万能铣床提前41天完工,工业总产值4070。

从1950到1959,工厂完成基建投资3500万元,新建厂房6万平方米。

1960年,工厂成功设计试制了国内第一台X5210圆台铣床和X212龙门铣床。同年,包括重型铸造车间在内的7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961年,根据缩短基建战线的政策,停止了重型系统工程的建设。

1962年2月,北京第一机床厂隶属关系变更为第一机床厂直属企业。今年工厂完成了985台万能铣床,开始出口铣床。

1965年5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将该厂一分为二,一部分迁至四川自贡常征机床厂。该厂650名职工,154台设备均由北京第一机床厂负责,计划于1966年6月投产。

从1968开始,北京第一机床厂先后改造了旧的铸造车间,扩建了重型加工装配车间,新建了重型铸造车间,并完成了部分工程。

1969工厂占地面积436346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9平方米,员工人数4815人。主要生产设备为1058,年产铣床2454台,首次超过设计产能2400台。

1972,北京第一机床厂调任北京机械工业局负责人。

70年代,北京第一机床厂发展了铣床技术,先后研制出第一台XKD2012/13三坐标数控龙门移动式铣床、第一台XK4860五坐标数控螺旋桨铣床、第一台X9721转子槽铣床和X2150龙门镗铣床。其中数控螺旋桨铣床1979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20世纪70年代,工厂完成了龙门铣床产品系列的更新设计,相继开发出工作台宽度为800 ~ 3,200mm的全系列龙门铣床产品,并开始批量生产数控铣床。

从65438到0978,对生产了20多年的升降台铣床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系列“A”型新型铣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厂铣床产品的质量稳步提高。X62W万能铣床、X63W万能铣床、X52K立式铣床均获得1980年北京市“优质产品”称号,并分别获得1981年机械一部“信得过产品”称号。

1981年,该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四坐标数控龙门移动式铣床。

从1981到1984,工厂先后与日本日立精机达成K型升降台铣床合作生产协议;与联邦德国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签订10年合作生产技术引进协议;同时购买了与香港Susando集团合资的美国“多多”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由该公司派员经营,并为公司生产MVC系列加工中心提供主机,成为中国机械行业第一家在海外经营的企业。

1985年,该厂试制成功XHK756-1、XHK756-2卧式加工中心和XHK716立式加工中心机床。

1986年9月,该厂完成了与联邦德国Wadrich Coburg公司合作生产的我国第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0-10FP500NC超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填补了我国制造超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的空白。

1988年,XK 5040-1立式数控镗铣床获国家银奖;XA6132A万能升降台铣床获机电部优质产品奖;XA6132A、XA6132万能升降台铣床、XA5032立式升降台铣床荣获北京市优质产品奖。为了扩大北京的“拳头”产品——铣床的生产,1989 65438+10月北京探矿机械厂和北京机械铸锻厂并入本厂。通过“六五”和“七五”技术改造,工厂筹资7000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扩建了车间,添置了设备,使工厂具备了一流的加工手段和一流的装配环境。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多品种、技术密集型铣床的批量生产,使升降台铣床达到了世界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其中:数控铣床达到80年代后期水平,床身铣床、加工中心系列部分产品达到80、90年代先进水平;龙门镗铣床系列除80年代初达到国际水平的普通龙门铣床外,数控龙门镗铣床、固定横梁数控龙门仿形镗铣床、桥式数控龙门镗铣床、五面体加工中心等机床均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从65438到0990,北京第一机床厂发展成为一个总厂和两个分厂。总厂位于北京建国门外大街4号,重铸分厂位于北京建国门外郎家园98号。探矿工厂位于北京市通县半壁店街9号;全厂占地面积674910平方米,建筑面积443587平方米。员工总数为90,065,438+0人,其中工程师950人(高级工程师65,438+025人,工程师294人)。拥有设备2288套,其中精品稀有设备263套,部门管理设备8套,固定资产8套。历年铣床品种389个,当年50个,工业总产值278861万元。

从1991到1998,工厂通过“八五”和“九五”技术改造,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进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突破传统结构,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国产化率,使产品可靠。199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被评为北京市工业系统“双十佳”企业。

1998年末,北京第一机床厂厂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4号,下属工厂为13厂,包括铸造一厂、铸造二厂、大厂、中小厂、齿轮厂、加工厂、中间品厂、北京探矿机械厂,总面积702127平方米,建筑面积45287平方米。员工人数460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82人,设备187654 38+0台,其中精设备252台,数控机床32台。固定资产原值565,438+0522万元,金属切削机床年产量900台。是机械电子工业部和北京市指定的铣床专业生产厂家。是机械电子工业部骨干企业之一,全国最大的铣床生产基地。该厂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和数量在国内铣床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该厂生产的X62W中型铣床、X2010C和X2012C龙门铣床(重型)被评为北京市和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北京第三机床厂并入北京第一机床厂。

2002年7月,与日本大用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易贝大用(北京)机床有限公司

2004年6月,我们与日本精机设计公司成立了易贝精机(北京)设计公司。

200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全资收购德国阿道夫·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有限公司..

2006年8月,北京易贝法康生产线有限公司与法国Fabricom公司合资成立。

2010 12、北京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北京机电所机床有限公司并入易贝。

2011年7月,与韩国DSK公司合资成立了易贝德斯凯机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我们成功收购了世界著名的五轴机床制造商C.B.Ferrari。

据最新统计,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覆盖了易贝的机床产品。

易贝曾经受到党的三代人的关怀。

易贝曾经向全国输送了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和党的领导干部。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时任厂党总支书记,后赴抗美援朝前线,在朝鲜牺牲。叶剑英元帅的长子叶选平同志从苏联留学回国后,长期在易贝工作,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期解放。还有谷宜池、张建民以及各行业的局级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