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舍村的一切都被遗弃了。
2013 13年2月29日凌晨,博社村村委会原书记蔡冬佳被警方抓获归案。随着前贩毒团伙“保护伞”的落网,针对博社村的雷霆扫毒行动开始,标志着被称为广东“第一毒村”的博社村进入了从乱到治的新阶段。
如今,扫毒行动已过去一年,公开或半公开的制毒活动早已在博社村销声匿迹。
修建水泥村路,重建电网,加建小学围墙...这个长期遭受苦难的海滨村庄正走向艰难的重建之路。
村庄治理重构:村庄网格化管理
蔡东家的别墅位于博社村路拐角处,视野开阔。一根外墙装饰的石柱,价值50多万。当地村民称这座别墅为帝国大厦。
如今,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无人问津。
沿着村道走,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简单老旧,每家的墙上都挂着新的门牌。看似平常,却是博社村治理重建秩序的象征。
门牌号码的缺失反映了博社村过去治理的混乱。
博社村村支书蔡龙秋说,当地基层组织长期瘫痪,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没有办公室。
时任村支书的蔡东家,在村里工作时间不长。
据警方调查,蔡东甲作为村委会书记和汕尾市人大代表,不仅放任村内贩毒活动蔓延,还为其提供庇护。
有一次村里有人贩毒被抓,蔡东家就利用自己的身份通过行贿“抓人”。
被抓前几天,蔡东家还在想办法解救一个在惠州涉毒被抓的亲戚。
随着蔡东家的落网,博社村混乱的历史告一段落。
2014年5月,43岁的蔡龙秋当选博社村新一任村支书。妻子是村里有名的产科医生,哥哥是警察,姐夫在汕尾政法委工作。他的家庭关系很清楚。
蔡龙秋上任后,摆在他面前的重要任务是村治和禁毒。
蔡龙秋说,博社村重建了村“两委”,逐步开展村级治理和村务管理,特别是禁毒宣传。
村委会办公室位于嘉溪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右侧。墙上挂着两张博社村地图:一张是警方侦查用的博社村航拍图,一张是博社村禁毒工作网格化管理示意图。
示意图上,博社村分为四个小村,每个小村由一两个村干部负责查控。
网格化管理成为博社村治理的重要一步。这个建议是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春才提出的。
刘春才是陆丰市缉私局的前工作人员。为协助博社村重建,陆丰禁毒工作组派出五人专案组,刘春才任组长。
“目前博社村已经控制住了!”刘春才说,一年多来,按照网格划分,每个村领导带队入户,逐一登记每户人员,安装门牌号。
博社村在管理制度上制定了博社村禁毒村规民约。
该村规民约以创建无毒村为目标,规定每月召开一次禁毒形势分析会,还规定了村里统一的吸毒人员帮教制度。
举报毒品线索,经查证属实的,村民将获得村委会额外奖励;一旦涉及毒品,格子村将扣除年度奖励和各种评比资格。
“我们希望把博社村打造成无毒村!”蔡龙秋说,自2014雷霆扫毒行动以来,博社村没有发生一起公开制毒案件。
气氛重建:好的大多数
公共制毒已经消失,博社村的风气也悄然改变。
博社村禁毒宣传展室旁边有一个40平米的房间,驻扎着陆丰市公安局巡警大队抽调的30多名民警和辅警。自从前年2月29日以来,他们已经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了。
在一年的时间里,团队感觉到村里的氛围在逐渐改变。
专案组队长、市局巡防大队二中队原中队长李回忆,刚进村检查时,几十个人骑着摩托车拦住他,有的甚至偷偷扔石头。“我们设卡查车的时候,会有人在路上放钉子或者石头。”当时基础设施非常缺乏,自来水都供应不上。队员们只好喝瓶装水,洗澡接雨水。
夏天天气热的时候,队员们只能睡在学校操场上,铺着凉席。
“手机没信号,村里经常停电。感觉像个岛!”李健供认不讳,但队员们的禁毒检查工作并没有停止。
他和队友们多次在公开或半公开的场合向村民传达禁毒的决心。
李健招募穿制服的人在村子里巡逻。不时有村民过来打招呼,多是反映供电供水等民生问题。
“大多数村民淳朴,少数制毒分子可恶。”李健说,从2014开始,博社村已经逐渐走出了有毒的境地,回归到了普通的村庄。
2014,14,高二学生阿强(化名)在博社村一家粮油店玩电脑。他的学校在甲子镇,每天骑电动车来回。
“现在生意清淡多了,但住着很舒服。”阿强说,过去,村子里人多,生意好做,但感觉很复杂。
从2014开始,村里的空气和卫生改善了很多,生活学习环境更好了。他不再寄宿了。
另一方面,“冰”字在博社村还是一个禁忌。
说起毒品,村民们都很警惕。他们说“现在没人制毒了”挥挥手就走了。
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说:“我们老人不做这个(制毒)!”
李健说,前三名地区多年来一直有走错路、钓错门的趋势。根除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肯定有人想一夜暴富,不走正道!”
团队重建:“堕落”的英雄
现任佳溪镇派出所所长吴木强经常回博社村巡查或抓捕在逃毒贩。
他是博社村工作组副组长,雷霆扫毒行动前在村里工作了8个多月。
2014年8月5日,吴木强任陆丰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拟任佳溪镇党委副书记、佳溪派出所所长。
吴牧强接任导演可谓是危在旦夕。前局长在一起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案中受贿,放走涉案嫌疑人,被调查。
事实上,在加溪镇复杂的禁毒环境中,“保护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佳溪镇连续三任派出所所长因经济问题被免职。
像蔡东家这样“慷慨”的村干部,通过利益输送,不断腐蚀个别民警,换取“庇护”。
博社村乃至整个三甲地区的禁毒过程,也是一个整治腐败的过程。
据统计,雷霆扫毒行动前,当地共查处涉毒案件10起,涉及党政工作人员21人,其中派出所所长3人,部分民警7人* * *。
扫毒行动结束后,汕尾成立专项行动小组,抽调纪委、检察院、边防武警等60名工作人员赶赴陆丰,加强对涉毒保护伞的惩治,修订《陆丰市涉毒整治责任细则》、《陆丰市禁毒责任追究办法》,完善禁毒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警方介绍,雷霆扫毒行动前,陆丰禁毒大队领导班子有1名副大队长,4名中队长。其中四个已经调查过,只有1中队长没有事故。
截止到2014,陆丰公安局已经查处了几十名民警,其中有50多人在立案。
谈起这个问题,不少陆丰警方表示遗憾。
“有些警察在缉毒行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在金钱面前倒下了。”一名民警说,一名被查民警曾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博社村调查,摸清了贩毒团伙的结构和窝点,为行动成功奠定了基础。
2014陆丰市公安局禁毒大队领导班子重建,刑警詹振彪任禁毒大队大队长。
在詹振彪的办公室里,不时有一股难闻的化学品气味。
因为上级部门无法鉴定湿的成品或半成品冰毒,禁毒大队只能将毒品烘干后再送检。
在禁毒大队办公室的一角,摆放着各种缴获的毒品。
“我们现在压力很大!”詹振彪说,办案数量太多,大队规模小且年龄老化,平均年龄40多岁。陆丰公安局没有鉴定毒品的设备。每次查获毒品,都要把样本送到上级部门鉴定。
意味着重建:抓捕100多名逃犯
与博社村的平静不同,詹振彪、吴木强、李等一大批民警仍需在禁毒岗位上努力。
“陆丰毒情有向好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陆丰市公安局局长郑海璐说,贩毒网络在前三名地区依然存在,扫毒行动后涉毒逃犯仍藏匿在当地,陆丰及周边地区毒品形势盘根错节。
打击贩毒网络和追捕涉毒逃犯是陆丰打击毒品犯罪的两大重要手段。
以詹振彪为代表的缉毒警察的主要任务是打击贩毒网络。
“原来以家庭为单位、半公开的制毒,变成了隐蔽、分散的制毒!”詹振标说,陆丰前三名地区的堡村制毒猖獗现象大多有所收敛,但由于毒贩的资金、技术、渠道仍在,以及揭阳惠来县乃至毗邻陆丰的珠三角城市,贩毒呈上升趋势。
詹振彪对2014抓获的一名毒贩印象深刻。扫毒行动后,毒贩被网上追逃,但潜逃期间,他继续躲在前三地区筹集资金,选择好的地址再生产毒品。
毒贩准备出货时被抓。
詹振彪审问毒贩时问:“你为什么回来制毒?”毒贩回答:“之前制毒所犯的罪,足以判死刑。还不如再干一份,不然就是个死!”
詹振彪表示,类似的毒贩案件在当前的禁毒形势下具有典型性。
2013年2月26日至2014年2月26日,110,仅陆丰禁毒大队就立案122起制毒案件。
而整个禁毒大队只有40多名民警,每人平均要办理3起以上的案件。
截至2014 12,陆丰共缴获冰毒2581公斤,液体冰毒3151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322名。
以吴木强为代表的派出所的主要任务是追捕涉毒逃犯。
每天走进办公室,吴木强都习惯打开电脑,在网上查阅涉毒逃犯的信息。
吴木强说,从去年8月15到10月27日,165438,成功抓获涉毒逃犯20名,特别是10月22日到27日,165438,6天时间抓获涉毒逃犯5名。
“短时间内准确抓获逃犯,主要得益于我们工作方法的调整!”吴木强说,以前行动前需要通知村两委干部,有打草惊蛇之嫌。“不打招呼,就能有效抓到逃犯!”截至上月2日,陆丰去年共抓获涉毒逃犯105人。
经济重建:建设造福人民的项目
由于博社村曾经疯狂制毒,农田水利年久失修,水质污染,良田荒芜,破坏了原本适合海产品养殖的环境。
博社村村民阿巧(化名)说,他承包了村里12亩虾,但由于水污染,三年来没有收成。“期待兴修水利,改变村里的水质!”
和阿巧的愿望一样,村民阿泽说,祖祖辈辈留下的土地不能荒废。他一直守着家里的田地,水利设施的缺乏和制毒的污染,稻田渐渐荒废。“如果下大雨,就会被淹。不下雨会死,田里的水有毒。”
目前,兴修水利是大多数博社村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村支书蔡龙秋急需解决的问题。
他说,汕尾市委、市下拨1.4万余元解决水利工程。
村子里的一切都成了废墟。“现在最缺的就是钱!博社村集体收益为零,任何惠民工程都需要各级部门和单位的支持。”
阿巧很期待村里的水利工程建设。“希望明年虾能有个好收成!”因为大面积的农田短时间内无法耕种,大部分村民不得不另谋生路。
博社村户籍人口1.4万余人,村里只有8000多人居住,一半左右的年轻人外出打工。
今年以来,为了帮助村民就业,村委会和* * *在博社村举办了多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100多名青年村民外出务工。
此外,宗族势力也影响着博社村。
博社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村民都姓蔡,分四间。
前村支书蔡东家,在最有权势的大房里人数最多,而且因为毒贩的保护伞作用,在村里地位非常高。
然而,就连蔡东嘉也无法做到言而无信。
前年8月,蔡东甲曾召集各房“老大”开会,警告必须在5天内停止制毒,但没有人真正按照指示去做。
雷霆扫毒之后情况就变了。
今年以来,博社村的“宗族长老”们召开会议,明确要求各屋长要爱护宗族,自觉进行毒品犯罪。
现任村支书蔡龙秋是第二间最大的房间。
他说,作为村书记,他为村里做的事是出于公益,各族村民都支持。
希望重建:一堂禁毒宣传课
为了增加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从去年2月开始,加溪镇中心小学每周增加一节禁毒宣传课。
甲西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竖起了一块巨大的禁毒宣传板,和小学在一个大院里,还建了一个禁毒宣传展室。
将禁毒宣传与小学教育结合得如此紧密,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上月24日下午,小学教室里传来阵阵稚嫩的读书声,说“我是中国人,这是无毒的,我有志气,我会扑灭毒雾……”小学生们在背诵陆丰禁毒三字经,大家一脸严肃,背得很熟练。
该小学的校长蔡说,学校有700多名学生,其中600多名学生来自博社村。
以前学校设施简陋,甚至没有围墙。
前年扫毒,学生目睹大批警车进村,大批涉毒人员被捕。"一些来自涉毒家庭的学生心理受到了影响。"一些学生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拒绝返回课堂。
为此,学校组织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以前,在博社村的涉毒家庭中,有的小学生剥康泰克胶囊壳一个月就能收入一万多元,幼小的心灵受到毒品的伤害。
蔡说,他和老师去他们家看过,发现有些学生的家人因为涉毒被抓,只能靠老人照顾。“我们会更加关心和帮助这样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