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在想张的哪一期?
公务员的海市蜃楼。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张,安徽桐城人,名叫,名承怀居士。29岁考中进士,父亲是康熙朝大学士张颖。
他小时候有家族史;做官之后,还有一个父亲,每天指点如何玩转朝廷政治;他有良好的天赋和沉着的举止。乍一看,他像个大臣,几乎是为清朝量身定做的宰相种子。好机会是留给这种人的。
33岁时,张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被“授意为南书房服务”。
事实上,张在康熙的官职并不大,只到了侍郎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大员。他真正的仕途是在雍正的叶政府中。
雍正即位元年,他发现张很有能力,于是提拔他为礼部正部级大臣,但不准他去礼部办事,而是留在身边“暂辅政”。因此,张在13年一直是雍正的大秘书。
后来张做了大官,比如首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太保太子挂在官前,还管吏部、户部。吏部和户部在六部中地位最高——吏部管理官员,掌管人事权;户部掌管财富,掌管财权。换句话说,人和钱这两个核心权力,都在张手里。
张与雍正私交甚好。当然,清朝的皇帝有作秀的传统,雍正也经常制造一些非常戏剧化的场景,让历史学家和近臣们纷纷传播和创造“许多故事”。
雍正五年(1727),有一次张生病,请了几天假。雍正帝对身边的侍从说:“这两天我胳膊疼。”
当侍从问他为什么时,雍正帝说:“为什么我的胳膊疼?因为张是我的左膀右臂,他现在生病了,所以我觉得胳膊疼。”这件事催生了一个剧本,到处流传,意思是君臣相和。
雍正十一年(1733),张请假回老家看望母亲,从北京到桐城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雍正帝很想念他,用写情书的方式给他下了圣旨。
我即位十一年,朝中大臣一日未离,唯有卿一人忠君臣,感同身受。还有一个月,所以经常想你,但是不知道怎么远离职责。
大概是说我们在一起11年了,从来没有分开的一天。现在你家走远了,我很想你!
这也是皇帝编出来给朝廷看的故事。
雍正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残暴难伺候的人,但他确实有点气质。他什么都喜欢做,乖的话会拿刀杀了你。
雍正末年,大臣只剩下两个,一个是鄂尔泰,一个是张。
雍正帝和鄂尔泰之间也是如此。有一次他对别人说:“我有时候更相信鄂尔泰的专长,而不是我的自信。”意思是我相信他多过相信自己。
雍正帝就是这样的人物。他死的时候,双手放在床上看着两个婴儿。他们都说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可是这辈子结束了。他们怎么能长生不老?
他想了一个招数,临死前写了一道诏书,说鄂尔泰和张死后“有权进祠堂”。
“享太庙”在当时是一个大臣的最高荣誉。甚至他死后还能做个牌位,放在祠堂里皇帝祖先的主牌位旁边。
这意味着后来的皇帝去祠堂给祖先磕头的时候,也是跪着的。一个部长能享受这样的荣誉也不错。
张能尽快得到十几年的神仙圣器,还是有点真本事的。他比较干净,不乱收钱,不养小三。更重要的是,张很勤奋,也很能干。
当皇帝的秘书不容易。当皇帝谈一个意思的时候,你得马上趴在地上,用书面的形式呈现给皇帝。皇帝看了,正是我的意思,然后送给大臣们。
普通人不说自己听得懂别人的话。如果他们想一想,他们可能要三思而行。而张就有这种能力,只要皇帝说了一段话,他就能立刻把它写在纸上,并得到皇帝的首肯。皇帝每天往往有十几道诏令要颁布,所以他的文笔和文采可以说是相当朴实。
张也很勤快。他做官50年,掌管军部24年。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要去法院。"朝臣们正等着泄密。"他的记忆力也很好。他对每个人的籍贯、背景、履历、政绩了如指掌,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低级官僚,就像一本活字典。
在封建王朝,你是一个有名的大臣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和皇帝争他最看重的东西——后代的名字。这个太难了,但是张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