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巩俐大学的历史

沈阳巩俐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科学校,创建于1948。1960沈阳理工大学成立,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巩俐大学。2010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签署共建沈阳巩俐大学协议。2016年批准“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辽宁省人民政府* * *共建大学”,成为省局共建的国防学院。

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巩俐大学已经从一所单一学科的军事院校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集理、经、管、文、法、艺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批准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高等院校之一。

沈阳巩俐大学占地面积113000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44.4万平方米。校园内有局域网,图书馆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有纸质图书1375200册,总藏书2425200册。学生文体设施齐全,有标准的运动场和大学生文体中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拥有东北地区唯一的兵器博物馆,是国家和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沈阳巩俐大学有19个学院(教学部),54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2个国家级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省级专业(示范)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和重点支持专业。省级教学团队6个,包括教育部1精品视频课程、13精品省级课程、14精品视频课程和优秀资源。2007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1沈阳巩俐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沈阳巩俐大学现有教职工1694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39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46人。有1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省领军人才、省优秀专家、特聘教授省名师、省杰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省优秀青年学者成长计划、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0人、辽宁省创新团队4个。

沈阳巩俐大学全日制在校生17424人,其中本科生1581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65438人。有1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涵盖45个二级学科(学科方向);工程硕士授权领域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拥有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省级高校重大科技平台。有5个国防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优势学科和培育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十二五”以来,沈阳巩俐大学承担科研项目2103项,其中纵向项目737项,横向项目1366项,获得科研经费2.5亿元。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等国家级项目105。批准31省级奖励。授权专利749项,发表检索论文1277篇。学校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1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

沈阳巩俐大学与美、俄、英、加、德、法、芬兰等18个国家的8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交流与合作。与波兰西里西亚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下属的9个研究所建立了4个拥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合作实验室。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的大学开展2+1+1、2+2、3+1等不同模式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联合办学项目。该校是一所利用政府奖学金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机构。自2015年以来,已招收1685名国际学生,58名本科生,274名政府奖学金硕士生。学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并于2015获得“世界先进孔子学院”荣誉。

沈阳巩俐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三大战略和“教学质量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学科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程”五大工程。弘扬“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军魂,坚持“大志博学、德才兼备”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把沈阳巩俐大学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