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历史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被用来“歪曲”,那么学习它又有什么意义呢?历史作为一门几乎无用且“相对”冷门、枯燥的学科,其粉丝并不比某些“韩国”小鲜肉少,而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历史是一门无用且相对冷门、枯燥的学科,那么他的粉丝从何而来?
首先,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在西方纯粹的“分封制”的形象下,大量的政治集团和贵族家庭联姻,导致了双方实力相当时历史带来的时间感。天平上往往加了一个“重”的砝码(其实中国也有同样的例子,比如“清代朱三太子案”)
当然,上面展示的肯定不足以让历史上一个大课,但是有句名言,用爱发电。历史之所以能成为中学必学的九门课,是因为有很多热爱历史的学者,一代又一代,用青春之火拯救了本该沉默在时间长河中的真相。正是这些人,这些历史上几乎无用又无聊的东西,能够从时间的长河中幸存下来。
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是“一个历史学家的绝唱是无用的,留下的是骚”非常中肯,因为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根本吸取不到任何教训。
虽然历史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学课本中都有一席之地,但你应该在高考三个月后去问一个文科生。鸦片战争期间,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回答不出关于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里有什么的问题,尽管这只是一个基本问题。
这似乎又把我们的问题带回了一个原点。
其实中学历史也不算太深奥(不信可以看看起点和纵横历史栏目,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书是中学历史解释不了的)。那么,我们所学的中学历史是没有用的吗?
如果把数学、化学、物理联系起来,那么历史和语文的关系绝对不会只是出现在一个书包里。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写出优秀文章的作家,都或多或少会在文章中带一点历史感,以为文章会增添一点沉重感和夸张感。这种写作手法真是高明。毕竟早就有人说要以史为鉴。但同理,这种手法只适合一部分懂历史的人,因为历史各派的观点足以让人不去查阅资料。但也很遗憾,大部分作家在引用历史的时候只是一带而过,或者用实例说明文章的原意。此外,作家们巧妙的方法和发人深省的文章主题自然不会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实学了历史,我最常见的表达就是惊愕。我惊叹于现代人感觉像小说一样的奇迹,也惊叹于历史上令人羡慕的爱恨情仇。也许是因为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着那些沉淀在时间长河中的往事,才会感到惊叹,但无论如何,有些确实是我们今天高科技和成熟理论无法企及的。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把自己代入那段破碎的历史,用脑中的想象或者手中的笔来展现我们所想的历史。(不然这么多历史小说哪来的?)
在这个随意拍照的时代,再加上旅游浪潮的背景,似乎除了“剪刀手”,每个人都是摄影大师。但在美丽的风景和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似乎真的成了一些营销口号里不知道是什么的人。所以先生们,为了能够在亲戚朋友面前装“X”,至少让我们拿起一些关于历史的书吧。毕竟至少对于“X”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