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1,雅山海战
1279年(元十六年),元军在雅山海战中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战乱局面。崖门海战,宋元时期又称为崖门之战、崖门之战、崖门海战,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元十六年),宋蒙军在崖门山的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次海战。
雅山之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所以也是宋元之战的决战。战争结束时,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没。南宋灭国时,卢秀福背着他的小皇帝赵敏投海自尽,众多忠臣跟随,数百军民跳海殉难。
经过此役,赵宋的覆灭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古元最终统一了全中国。中国第一次被北方游牧民族整体征服。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结束。有人认为这次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上的中华文明的衰亡,有“崖山之后无中国”之说。
2.创建省系统。
元朝废除尚书省、门下省,保留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主管政、军、监,地方实行行省制,开中国之先河。
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一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或简称省。袁是中书省的宰相,也叫京师省。
由于大元地域辽阔,除了内地的直隶省和西藏的郑玄院外,还在各大城市设立了中部十省,负责各地区。
在世祖、吴宗朝三次短期设立掌管政务的尚书省期间,中书省也相应更名为行尚书省。元人称之为“诸省控天下,十省控天下。”
除冀鲁晋外,中原吐蕃地区均属郑玄院管辖。元帝国在当地设立书省。元代“存书于行”的性质有一个变化过程。
早期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国内冠以“省”的称号,在国外行使“省”的职能。南宋灭亡后,各省逐渐转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首长不再带有中书省的官衔。节约道路、公路、政府、州、县及基层行政设施。
3、禁海令
元代,海禁盛行,衰落。从元世祖末年到英宗二年年底(1322),有四次海禁。第一次海禁始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八月,世祖开始暂时禁止浙江、广东、福建的商人和航海家,止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
第二次海禁始于大德七年(下1303),当时禁止商人出海,武宗元年至迪达(下1308),重新设立全福院整顿商人事务。正是由于朱庆和张宣贿赂官员而导致的官僚主义的整顿,导致大德在七年内关闭了城市航运公司进行临时整顿。
上一次海禁始于元祐七年(1320)四月,英宗“罢商社,禁贾人下”,英宗二年三月(1322),“商社迁泉州、清远、广东三路。”
上一次海禁时间最短。第七年四月,“罢商船,禁贾人进藏”。然而两年后,他“将商船公司迁至泉州、青州、广东”。第四次海上禁令结束。
从此元朝灭亡,市场组织没有改变。元朝的海禁政策断断续续持续了11年。
扩展数据:
1,元朝国号
元朝是忽必烈汗于1271年建立的。它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朝的正式国号是大元。元朝八年,元世祖忽必烈颁布《建国圣旨》,取自《易经》中“要下大力气干元朝,万料始行”这句话。
其中大元中的“大”字,并不是一种类似于达汗、大唐的尊称,因为统治者是蒙古人,所以也叫蒙元或呼元。1368年,袁婷退守漠北,故称袁婷残部,又称北苑或残苑。
2.元杂剧
元代戏剧,即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散曲有独立的诗的生命,杂剧有独立的剧的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朝廷不重视中国文学和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娱乐,使得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
散曲是元代的一种新体诗,也是元代的一种新诗体。以抒情为主,主要为舞台上演唱的流行歌曲,可单唱或融入戏曲,与唐宋词关系密切。
杂剧是元代的一种戏曲,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繁荣于元末大德时期。据《太和尹正谱》记载,约有535部,其创作非常庞大和辉煌。
元末杂剧创作中心逐渐南移,并与元末成为传奇的温州推动的南戏加强交流,发展了明清时期的昆剧和粤剧。
当时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和乔治,著名的《一花不老》体现了作者的乐观和顽强精神。懒人的《姜叶》追求写作技巧,脱离散曲的独特风格。
描写风景的水仙重观瀑布,雅俗共赏以出奇制胜;其中描写自然风光的曲调《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秋日郊区夕阳西下的画面,情景交融,色彩明快,被称为“秋思之父”。
除关汉卿、马致远外,还有白朴、王实甫、郑光祖(其中关、白、马、郑合称为“元曲四大家”),著名作品有《元》、《月亭》、《汉宫秋》、《吴彤雨》、《西厢记》、《失女》等。
主要表现社会生活状况,歌颂历史人物和事件,强调人物感情。元曲的繁荣最终成为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
百度百科-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