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毗邻颐和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圆明园、长春园、蕲春园组成。占地面积350公顷(5200多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园景100多处,建筑面积160000多平方米。它是清朝皇帝在65,438+050多年间创建和经营的大型皇家宫殿。

圆明园被毁的原因

1860 10 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攻入圆明园。英法联军掠夺了花园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如果搬不动,就用手推车或动物搬运;运不过来就随意销毁销毁。为了毁灭犯罪证据,3000多名入侵者被命令在6月18日和6月19日放火焚烧花园。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浓烟笼罩了整个北京城。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

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

圆明园不是一个普通的公园或花园,而是中国各族人民五千年文化艺术的创造,集中了中国各族人民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近代贫穷、苦难、屈辱历史的缩影,是一部沉重的活史书。无论这个废墟现在有多少东西,都不会影响这部史书丰富苦涩的内涵和无价的价值。

圆明园的遗迹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见证和纪念。破壁挺立,写中华民族的屈辱。这是国家之伤,民族之痛,侵略者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