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道德经之谜04道到底是什么?
外: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我们,道无处不在,只是它没有形状,没有声音,没有视觉,没有触觉,没有语言来描述它,也没有五官来理解它。那么这个道是什么呢?对人的生活有什么重要影响?人类社会为什么一定要“循道而行”?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了解道,认识道?
曾:道是什么?道是一个抽象的、假设的名词,可以表示我们需要知道的所有概念。先以假设为道,再推导出我们想要的预测。我们可以用道来推导我们想知道的东西。这就是道德经,很灵活,很玄妙。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物和而生。这个东西就是道的意思。它是一种混合物,只是模糊不清,却已经存在,所以叫做“物的混合物”。它有什么特点?——“由自然而生”,早于天地,这是否意味着道生天地?不是这样的。意思是有混沌的时候,道就存在,然后创造世界的时候,道就开始发挥作用。尽管如此,老子还是想为我们描述这个混道是什么。“寂疏”,即沉默。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也没有形状。你看不到它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但它是独立的,不变的。它独立于一切,但从不改变,也不离开一切。它是世界万物之母。
道,天地形成之前,有乱就有。天地形成,然后万物逐渐演化。道附于万物,而犹存。还是道。“不知其名”因为他没有名字,也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所以老子老实了。他说,我只知道有这么个东西,但没人给他起名。强字叫“道”,我勉强称之为“道”。这里的“名”是个描述,我勉强用“大”来形容,太大了。这是老子最初对道的描述。
外: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之前就有这么一个东西,它不仅创造了万物,而且存在于万物之中。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名字,暂且称之为“道”。在这里,老子似乎告诉了我们道是什么,但我们为什么还在困惑?
曾:我们对此还不太了解,所以他前面的话使我们想起他在第21章中说的话:“道是一个东西,但它只是模糊的。”什么叫恍恍惚惚?前面14章,老子说“不看,谓之易;如果你听它,它叫Xi;如果你不知道它,它叫魏。这三件事不能怪,所以混在一起。”我们不是说好混的吗?它是由什么制成的?他是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的,那些东西混杂在一起,所以坦白说,你很难去追究它是什么。我们说过,当你摸得清,看得清,拿在手里可以把玩的时候,它就成了道的角色,也就是所谓的“气”。气是道的一部分,但不能代表道,所以我们现代人常说:给我说清楚,我听不懂,这个概念其实不太合适。“视而不见”就是你看着它,似乎看不出它是什么样子,这叫易;你用心听,听久了听不出声音。它叫,易没有颜色,没有声音。那么,什么是节拍呢?意思是我用手摸索、触摸,却什么也摸不到。叫微,微就是看不见的意思。无色,无声,无形,这是什么意思?它代表了道的虚无。
它什么都不是,因为它什么都不是,所以它能变成所有看得见的东西,所有非常具体的东西,这就是他非常特别的地方。所以老子说:大,大,真的大。
外:老子还告诉我们,道无形无音。他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他既不能用语言描述,也不能用五官理解。既然这个道是眼睛看不见的,耳朵听不见的,鼻子听不见的,嘴巴说不出的,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它,如何认识它呢?
然后呢?那你应该安静,向上帝祈祷。这个神不是说要做外来的主人,也不是说要告诉你什么,只是你要用感应,因为神是用来感应的。你看,今天我们还在讨论“去哪里流浪”和“和一个人保持联系多久”。那取决于什么?取决于那种感应。我们要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们就看老子的话:“不交就交”,交(白)表示轻;“底层不晦涩”,意思是暗淡。如何区分顶部和底部?上面是道本身,没有光,下面是道的化身。当它转化为一切时,一切都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上下就是这个道的全部。你说它亮,它没有光,因为真的亮你就能看到,你说它暗,它不暗。为什么?因为它出现的时候很亮,所以所有的物体出现的时候都很清晰。这是一阴一阳,有看得见的部分,看不见的部分,摸得着的部分,摸不着的部分。你看不见它,它就不亮,但一切都因为它而可见。万物无道,则不可见。万物皆有道,你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你就能清楚的分辨出来。可见既不亮也不暗。还有一种更玄妙的“绳绳是无以名状的”绳绳无穷无尽,无以名状是无以名状的,“归于无有”,最后全部回来,无任何形象地归道,这就叫混沌。
这“乱”是什么?你说它不存在,它就存在,你说它存在,它就不存在。道是这样的。它是你所说的和你想要的。你无路,有灯的地方你无路,有高楼的地方,没有路的地方,有桥的地方。这是无穷无尽的,无止境的,但却是万物的同一个归宿。你看高楼大厦最后都消失了,为什么又回到了路上,东西最后都烂掉了,人最后都死了,任何珍贵的东西最后都归于虚无,所以回到路上。这就是易经的道理。
外:易经告诉我们一切都在倒退,一切都在循环往复。老子的《道德经》进一步指出,万物从无到有,从无到有,这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如果说《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那么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对《易经》最深刻的诠释。那么老子通过这样的解读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曾:老子就是这样告诉我们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是宇宙不可改变的规律,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你必须接受这样的规约,你必须遵循这样的轨迹,遵循这样的方式,然后你就可以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你会成为你应该成为的样子,因为你和道是分不开的。
第四十二章,老子说了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话: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本来就是混沌状态,无边无痕,但这种形态和状态是可以打破的,这叫创造,西方人称之为大爆炸。爆炸后的混沌状态,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了万物,所以我们称之为创造和深化。这是事实。万物皆生于道,道犹存。道不仅生成万物,而且是万物运行不可分割的规律。所以老子在第三十四章特别说:大道广,可制。大道流行,它无处不在,所到之处,万物皆可生。这个“它”就是道,“可左可右”就是可左可右。它没有往复的边界,无所不在,一切都是秉承此道而生,但最重要的是“义无反顾”,道不说我也。他还是让你顺其自然,你可以为所欲为,因为这都是道。“成功不成功”,我道生万物,我不居功,我不驾驭,“衣装养万物,不分贵贱”,我不做你们的主人,我不做你们的主人,你们每个人都会遵循你们的道,有没有德是你们自己的事。换句话说,我只提供资本,我只提供机会,我只是指明方向,但是有一些规则。只要告诉我们,老子没有统治的观念。他没说谁主宰,谁被天道主宰。他没有这个想法。他现在还不提倡教条,因为都在这里了,你自己去吧。我觉得这一点就是要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路。
外:老子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道虽然生万物,存在于万物之中,但它不会主宰任何事物,因为道只是宇宙自然中的基本法则。能不能认可这个规律是一个人的做法,要不要遵循是一个人的选择。但如何才能看出自己有没有跟随道呢?
我们现在很大胆。用现在的语言,让你养成一种比较浅显的“怎么看这个样子”的方式。请给我们你的建议。
当我们面对昨天的任何事情时,第一步,我们必须提醒自己,一切都在身体之外。我有什么?我出生的时候一丝不挂,什么衣服都没带出来。我的身体和头发都是父母给的,所以一个人必须认识到,连我的身体都是在身体之外的,然后你就进入第二步,客观地认识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只有。你可以冷静。没有欲望的诱惑和引导,你不会有一种主观的坚持。这个时候,那件事的真相会更容易被如实的揭示出来,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很主观的,都戴着有形的眼镜,都带着自己的想法去看那件事,这是不正确的。所以你要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不是我的。你会冷静,客观,公正。这时候就会出现一种东西,叫做道心。也就是道的能量在引导我们去理解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这样你就会去面对,去合理处理。第三,享受过程。结果,你在乎它什么?当你完成它的时候,你应该回来再次提醒自己,我原本一无所有,我没有兴趣。如果我明白了,我就明白了。如果我不明白,我就不明白。我给的是给自己的,给别人的是给别人的。有必要生气吗?有必要争论吗?有必要采取各种手段暗战吗?没必要。因为你可以接受任何结果。这符合我们所说的一切,但那个过程更重要,我很享受。结果呢?没关系。
你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珠宝,你欣赏了它,你已经拥有了它的价值。至于最后放在哪里,关你什么事?真的在这里,晚上睡不着。那你还不如放在别人家,你就轻松了。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为什么最珍贵的珠宝最后不会放在任何人的家里,而会放在博物馆里。
外: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明白了,道是宇宙自然中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等等,等等。所以,无论是我们的生活,还是生活中的具体事情,都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除此之外,对道的认知还需要注意什么?
曾:这是老子说的。从道的立场来看,它是滋养万物,但从万物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在遵守道的法则。这叫一体两面。道是法,生之源。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这句话,因为如果你只看到一面,说道产生万物,出生后就被忽略了,那么万物就可以各行其是,世界就会大乱。没关系!不是现在,道生万物,它从不离开他们。这意味着我们经常不自觉地遵循道,但它是好的。学多了就离经叛道,反而破坏了道的本质,违背了道的规律。这样你才会知道老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弃圣而学”。你觉得很奇怪。这是好事。你如何摆脱它?就是因为,你把你学的东西当成离经叛道,还不如不学。以后我们慢慢分析。我们只是提醒你,不要主观的,带着有色眼镜看老子的东西,太辜负老子的初衷了。那条路的规律是什么?你不能只说是恍惚,是混沌,是混在里面的,摸不清楚,那不行。所以,老子在难以启齿的时候,还是想去启齿,在不容易启齿的时候,还是想尽办法去启齿。所以按照老子的意思,四十章写了两句话:反道者必用之。道靠运动,它没有别的,它运动一切,它产生一切,但它的作用是什么?功能弱,不是强。一般认为强者必胜。其实,弱胜强。那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说吧,这样会更清楚。所以下一次,我们要谈谈为什么反对道的运动,这是什么意思?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