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简介
周朝以前,杭州属于“扬州的疆域”。
传说在于霞抗洪期间,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统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于霞南巡,会盟诸侯国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他曾航经此地,将他的余杭(“杭州”即方舟)留在这里,故名“余杭”。
据说于在这里造了一条船渡过,越南人称这里为“余杭”。后来根据口头传统,于被称为“于”,被命名为“余杭”。
春秋时期,吴越与中国争霸。杭州先属吴,吴灭后属岳。
战国时期,越国被楚国所灭,杭州被纳入楚国版图。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下设郡,名为钱塘,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始皇帝出游...过丹阳,到钱塘,到浙江,浪恶了……”这是《史记》中最早记载的“钱塘”名称。
现在的市区还是当时河潮经常光顾的海滩,西湖还没有形成。
西汉承袭秦制,杭州仍称钱塘。
当辛莽改钱塘为泉亭县;东汉时,钱塘郡恢复为吴郡。
此时杭州农田水利建设初具规模,从宝石山到万松岭修起了第一条海堤。西湖开始脱离大海,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吴兴郡,属扬州。
由于外族入侵,进士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的经济文化发展。
这时,西湖已被称为“明升湖”和“金牛湖”。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慧丽在飞来峰下修建灵隐寺,不仅是西湖最古老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
后来方士徐迈、葛洪等人在武林山、陶光山、宝石山山脚下进行著书炼丹、传播宗教等活动,西湖名山大川逐渐被开发。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唐县升为临江县。
陈后主镇明元年(587),又设钱塘郡,辖钱塘、于谦、富阳、忻城四县,属吴州。
(2)“杭州”这个名字最早出现。
隋朝建立后,开九年(589年),郡废为州,“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辖钱塘、余杭、富阳、严观、于谦、武康六县。
州初治余杭,次年迁钱塘。
明成祖十一年,在凤凰山上建城,“十三里九十步”,是最早的杭州城。
大业三年(607),改称余杭县。
在六年时间里,苏阳开凿了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开始,经苏州和嘉兴到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从那时起,陈宫大桥成为了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
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隋书地理》描述:“杭等郡,河浜丰饶,海陆并济,珍奇异异,商贾并合。”
此时余杭县有15380户,杭州户籍统计开始。
到了唐朝,建立杭州郡,改革余杭郡,统治钱塘。
武德四年(621),改“钱塘”为“钱塘”。
太宗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称余杭郡,属江南东路。
甘源元年(758)改为杭,属浙江西路节。州属钱塘,辖钱塘、严观、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谦、汤山八县。
城市的范围也扩大了,从原来的城南沿江到今天的武林门地区。
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人口不断增加。唐贞观(627-649)中,654.38+0.5万余人。到开元时(713-741),已经发展到58万人。此时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是中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大规模疏浚西湖,修筑堤防和闸门,方便农田灌溉。
六井是李泌之后重建的。
从那以后,西湖的名字在世界上变得越来越有名。
(三)吴越国的首都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东南,以杭州为都城。
当时杭州叫西府或西毒,州属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谦、汤山、富阳、新城八县。
杭州在三代吴越五帝85年的统治下,通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聚集地。
欧阳修在《美优唐吉》中这样描述:“五代以来,钱塘人民幸福昌盛。
有十几万人,湖光山色,左右倒映,而闽海的商贾,在烟波浩渺间进进出出,可谓繁华!“吴越国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建“子城”,建宫殿作为国治,在外围建“雒城”,方圆70里,作为防御。
据《吴越史》记载,这座都城西起王琴,沿钱塘江至江干,以钱塘湖(西湖)为界至抱石山,东北至现在的艮山门。
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岳重视兴修水利,将西湖之水引入城中运河。钱塘江沿岸,用“石堆法”修筑了百里护岸海堤。此外,沿钱塘江修建了龙山门和浙江门,以防止盐水倒灌,减少涌潮和扩大土地平整。
利用民工挖掘平江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地区的水上交通。
设置成千上万的“胡里奥士兵”疏浚和保护西湖,以免被杂草淤塞。
吴越三代五帝信佛,现在杭州西湖周边的寺庙、宝塔、经典建筑、石窟,大多是那个时期建造的。
当时杭州被称为“佛国”。
(4)南宋的首都
北宋杭州为“两浙路”之路;大关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谦、彰化、富阳、邓鑫、严观九县。
当时人口已达20多万,是江南人口最多的县。
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造、造纸工业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它是中国四大商埠之一。
杭州历届地方官员都非常重视西湖的整治。
元佑四年(1089),著名诗人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再次疏浚西湖。用疏浚出来的淤泥堆成一条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堤上有六座桥,堤旁种有桃柳芙蓉,更显西湖之美。
又开了茅山河和堰桥河,然后挖了六口井,这样卤水就不会流入市场,人们想喝什么就喝什么。
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杭州的鼎盛时期始于南宋。
南宋建炎三年(1129),在杭州设宫,升临安府,统治钱塘。
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谦、彰化、富阳、新城和龚燕九县,地域大致与唐朝相同。
绍兴八年(1138),都城在此,杭州城墙大扩建。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
内城,即皇城和方圆九里,被凤凰山环绕,北起凤山门,南至江干,西至万松岭,东至后朝门。皇城之内,殿宇、殿堂、楼阁林立,宫殿、皇家园林众多。
外城南跨吴山,北切武林门,右接西湖,左接钱塘江,气势磅礴。
城门13,城外有护城河。
因为北方很多人随朝廷南迁,临安府人口激增。
咸淳年间(1265-1274),居民增加到124万余人(包括几个县)。
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来说,43万多人口。
人口的增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南宋城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而且位居世界前列。
当时临安有许多手工作坊,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编织技艺高超,能生产出许多精美珍贵的丝绸制品,在全国享有盛誉。
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杭州有440家商家,各种交易兴隆,应有尽有。
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日本、朝鲜、波斯、大连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朝廷设立了“市舶司”来负责其事务。
西湖风景区,经过整修后,更加迷人和吸引人,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餐馆、茶馆、艺术作坊、旅社、夜市等服务业也很繁荣。
南宋时,杭州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建立了最幸福的府邸——太学,以及武术、医学、数学、历史等学科的学校,有来自临安付雪和钱塘、仁和两县的学生近千人。
这里的书店很多,刻的书都很优秀。
当时绘画艺术十分繁荣,《西湖十景》由南宋画院题写。
(5)浙江省省会
元朝时在杭州设总督府,后改为杭州路总督府,为江浙行省(钱塘、仁和)行署;郑铮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迁至浙江,杭州仍为省政府。
钱塘、仁和、海宁、富阳、余杭、临安、于谦、新城、彰化都属于杭路。
由于战乱,杭州许多宫殿被毁,工商业一度衰落,西湖也逐渐被淤泥淤塞。
但由于南宋打下的繁华基础,恢复得很快。
郑铮年间,大运河全线开通,杭州的水运可直达大都市(北京),成为全国水运枢纽。
它在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意大利旅行家凯尔·波洛称杭州为“天堂之城”,“世界上最美丽、最奢华的城市”。
明代杭州府改为浙江国政大臣府。
清代为浙江省、杭嘉湖道治所。
杭州府设钱塘、仁和,其县未改。
明三年(1508),知府杨继唐代白居易、宋代东坡之后,再次疏浚西湖,扩田荡3480余亩,加高加宽苏堤,建亭摇鸟(今湖心亭),并铺设小瀛洲,使西湖重新焕发光彩,恢复了“湖上春水拍天,桃花浪暖柳阴”的景象。
万历年间(1573-1620),杭州呈现出四面八方商贾云集、游人涌入的繁荣局面。
(6)废弃房屋位于杭州。
清初在杭州城西的西湖边建有“旗营”,俗称“满城”。
城墙周围十里,南有开元路,北有法院路,东有中山路,西有湖滨公园,有六个城门,总面积1436亩,是杭州的“城中之城”(民国初年拆除)。
雍正二年(1724)和嘉庆五年(1800),浙江巡抚李伟和巡抚阮元先后再次疏浚西湖,挖出大量淤泥,使湖水加深数尺。
杭州的人口继续增加。
光绪九年(1883),杭州有六十二万余人。
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杭州被开辟为日本的贸易港口,陈宫大桥变成了日本的租界。
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洋务运动的兴起,杭州的近代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民国元年(1912),杭州府被废,钱塘、仁和两县合并为杭州郡,至今仍为省会所在地。
民国三年(1914)建立道统,设立钱塘道,道隐驻杭州郡。
原杭州府所辖各县,归钱塘路管辖。
民国16 (1927)年,杭州设杭州县,直属浙江省。老县直接归省管。
此后,杭州确立为市的建制,市区分为八区。
这时候杭州的现代工业已经不多了,比如成立于1897的统一公纱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的前身)。后来,卢继兴办起了火柴厂、造纸厂等。,传统的手工丝织业逐渐采用了机械传动。
1909-1914年,沪杭、杭甬铁路相继建成;1937年完成全长1453米的钱塘江大桥。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拱宸桥日租界被无条件收回。
(7)从新生走向繁荣
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国力衰弱,民生萧条,杭州城年久失修,工商业也十分困难。西湖的大多数景点都破旧不堪,其中一些已经废弃。
1949年5月3日,杭州重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杭州的区域范围不断发生变化。
一是原八区更名为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艮山区、拱墅区、笕桥区。后来根山区并入下城区,建桥区并入半山区,中心城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少数并入下城区。1990年初,半山与拱墅区合并,组成新的拱墅区。
萧山、余杭、临安、建德、富阳、桐庐、淳安7个县(市)。
在过去的50年里,杭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省会。
杭州工业生产比较强,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科技实力和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杭州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杭州真正成为了中国东南部一座风景优美、人文古迹丰富的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