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矿的历史演变
中国为世界钨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钨矿发现于1915 ~ 1916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据《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1996)。此后,南岭地区发现了许多钨矿,产量不断扩大。到一战结束,钨精矿产量达到10000吨,钨精矿产量居世界第一,至今仍居世界第1。
中国钨资源丰富。钨矿开发地质调查由翁先生于1916发起,后在河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做了一些勘查工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的一些钨矿床进行了系统调查,特别是对赣南的钨矿床进行了调查。严春太、查宗禄、周道龙、、、张、马振图等地质学家进行了相当成功的地质调查。其中,徐克勤、丁毅撰写的《赣南钨矿地质志》(1943),几十年来系统论述了赣南钨矿,是我国第一部钨矿地质专著。这些地质前辈的成果不仅为后来的地质勘探奠定了基础,也为当时赣南钨矿的开采提供了重要依据。
1935,江西省成立资源委员会钨业管理办公室,统一价格,统一采购钨砂。1938西华山建矿,投入东西大巷,进行坑采。抗战胜利后,改为资源委员会第一专署矿产管理处西华山工程处。据不完全统计,从西华山钨矿到新中国成立,共开采钨砂近5万吨。1937成立大吉山钨矿工程处,人民洞第九中段复垦开始国营生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不仅发现了大量的黑钨矿,而且白钨矿也相继被发现。资源委员会矿产勘查部金、杨伯权在1943云南省文山县老君山地区进行矿产地质调查时,首次发现了接触交代型白钨矿床(矽卡岩型白钨矿床),并撰写了论文《云南省文山老君山白钨矿床的成因及意义》(地质评论,1943,№ ⅷ。1947年,徐克勤在湖南宜章瑶岗仙上滩发现白钨矿床,并撰写专题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振兴钨业,五六十年代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钨矿地质调查和勘探。原重工业、冶金和地质部的地质勘探部门迅速对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广西和云南等省的钨矿进行了全面普查和勘探。一五期间(1953 ~ 1957)是赣南的西华山、大吉山、弥梅山、盘古山。20世纪60-80年代,为了保护矿山、建设和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在华南和甘肃西北部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型和超大型钨矿,为我国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准备了充足的矿产资源。
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从50年代到70年代,建设了20多个中央直属矿山和一大批地方国有中小型矿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钨矿总产能已达870万吨。钨精矿年产量为4~5万吨(WO3含量)。
2015 12 1、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召开江西省浮梁县竹溪外围地区(30-78线)钨铜矿普查成果报告评审会。经过专家评审,确认该项目探明333+334三氧化钨(WO3)资源量286万吨,再次刷新了钨矿储量世界纪录。
2016,65438 10月5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浮梁县竹溪钨铜矿普查成果说明会,宣布在浮梁县竹溪外围(30-78线)发现333+334三氧化钨(WO3)资源286万吨,刷新了钨储量世界纪录,使浮梁县竹溪钨矿成为世界第一大钨矿。其资源量是世界最大钨矿大湖塘钨矿的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