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与历史。
毛主席得知大儿子去世的噩耗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真正笑出来。3月2日深夜,筋疲力尽的毛泽东登上了开往石家庄的专列,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耕耘。
主席从不责怪任何人,所有的痛苦都压在心里。那段时间,毛主席家里的气氛安静而压抑,没有人知道如何去说服这个深沉的老人。直到1951的九月底,家里来了一个小客人,这里又有了笑声。
这位小客人是毛泽东大哥毛泽民的儿子毛元信。
毛远新一直住在南昌,他的母亲朱旦华来北京参加全国妇联会议,把他带到了北京。康克清一看到孩子,就很喜欢。她马上对朱旦华说:“带孩子来开会不方便,让孩子住我们家吧。”康克清把毛远新带到毛主席家里。毛远鑫和李讷年龄差不多,一直喋喋不休。主席听到孩子们的笑声,走出里屋,看到了毛远鑫。他马上抓着毛远鑫的手问问题。
半个月后,全国妇联会议结束后,朱旦华去朱先生家接毛远新,并带他向叔叔告别。毛远新想留在北京于颖小学,那是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京的。毛远鑫一开始也在那里读书,和毛远鑫熟悉的老师同学也很多。自从学校搬走后,他还没有适应新学校。
主席对毛远新说:“你住在这里,很容易变成温室里的花。跟妈妈回南昌去,看风雨,长大。”毛远鑫马上抢白:“我不住这里,我住学校,怎么变成温室里的花了?”
董事长故作严肃地说:“哇!你知道温室里的花是什么意思吗?”毛远鑫的嘴撅了起来:“不知道,听你的意思,反正不是什么好事。”一句话,主席笑了。
自从毛安迎去世后,毛主席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主席身边的人都希望毛远鑫能留下来,多陪陪主席。于是,毛远鑫如愿回到了原来的育才小学。寒暑假的时候,主席会派人送毛远新回南昌。
1955,干部实行工资制后,朱旦华给毛远新寄去了生活费和学费。毛主席摇摇头:“泽民死了,元信是他自己的孩子。”
是的,毛泽民已经走了十年了。朱旦华从撕心裂肺、无法接受,到慢慢冷静下来,艰难地把孩子拉扯长大,和毛泽民之间的爱,全部融化成对孩子的爱。更让她感动的是毛主席对他们一家的关心,对毛一家的感情,毛泽民的爱在日常琐事中,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中,越来越浓。
1911年65438+2月26日,朱旦华出生于浙江慈溪。当时清朝已经被辛亥革命推翻,中华民国还没有建立。朱旦华常说:“我生在一个没有朝代的时代,我的出生日期和毛主席一样。”
朱旦华早年就读于上海市武本女子中学。抗战爆发后,她到延安陕北公学求学。1938,分配到省迪化女子中学任教学主任。几乎与此同时,毛泽民受中央政府派遣,以化名周斌来到新疆,担任财政厅厅长。
毛泽民原本因为胃病恶化被中央安排到苏联治疗修养,但途经新疆时,中苏边境出现了严重的瘟疫,毛泽民不得不留在新疆。
新疆军阀史圣想借助苏联的力量对付蒋介石,并提出加入苏联。他要求中国派干部去新疆进行革命。为了团结力量,中共中央派出了许多优秀干部去协助盛,毛泽民就是其中之一。
毛泽民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他来新疆后,马上发现了新疆金融秩序的问题。1939年初,新疆省政府会议室里,毛泽民正在做《改革新疆财政,建立新疆财政预算和决策体系》和《杜绝个人发财致富》的实施办法。毛泽民做完报告后,所有的官员都在叽叽喳喳地讨论。有人点头同意,有人质疑反对,意见一时无法统一。
盛蔡氏长期控制着新疆的金融,占有巨额财富。如果财政改革真的大刀阔斧,势必触及盛及其党羽的利益。在众多窃窃私语的质疑者中,一个年轻女孩突然站起来大声说:“我同意周主任的意见。”
女孩看起来很年轻,但她能言善辩,有理有据,清楚地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她一说一句话,会场的形势就扭转了。会议结束时,毛泽民的报告被正式通过。毛泽民看着女孩随着人群离开现场,他却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过了几天,在新疆第八办事处负责人会议上,毛泽民低声问中央代表邓发:“那天,在监督政务会议上,那个女委员……”毛泽民只是假装随口一问,听者却留了个心眼。邓发笑着说,“她叫朱旦华。她是迪化女子中学的院长。她没有结婚。要我给你建座桥吗?"
邓发知道毛泽民和钱希均的关系已经走到了尽头。钱希均与毛泽民的矛盾日益加深。她想不通,为什么毛泽民不去抗日战场,而是留在新疆与军阀搞统战。事实上,两个人因为观点和感情不同已经分开了。钱希均根本不理解毛泽民在做什么,她也不想去交流和理解。她向组织提出离婚,要求立即离开新疆去抗日前线工作。
毛泽民觉得他脾气大,不体贴,但邓发,他身边的战友,还是希望有个老婆照顾他。毕竟当时毛泽民还在生病。
在迪化女子中学的老师中,朱旦华是最勤奋的,几乎没有时间思考爱情和婚姻。当邓发找到朱旦华谈论这件事时,朱旦华的脸立刻变红了。
朱旦华非常崇拜毛泽民。她听了几次毛泽民的报告,所以在最后一次会议上能够有条不紊地“辩儒”,抓住了毛泽民报告的关键。朱旦华知道毛泽民是理财专家。革命年代,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没想过。作为中央派到新疆工作的最高* * *邓发找朱旦华谈了这件事,朱旦华知道这件事有多沉重。
邓发告诉朱旦华,周斌同志实际上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并一再叮嘱她要找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在邓发的帮助下,朱旦华和毛泽民的恋爱过程非常顺利。
1940年5月,毛泽民从苏联回到新疆,他们在新疆省政府礼堂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婚礼。新郎穿着一套旧西装,新娘穿着这几年在新疆买的唯一一条新裙子。
迪化女校合唱团来到会场,演唱了一首他们为这对新人创作的歌曲:
他们的婚房在财务部的一个普通房间里。家具都是旧家具。毛泽民只有一个旧皮箱和一个旧藤包,里面除了常年跟随他的旧衣服,还有一些书。朱旦华只有一个从延安带来的包和一台手动缝纫机。
1941春节过后,朱旦华生了一个大胖男孩。45岁的毛泽民喜出望外,给儿子取名毛远鑫。
1942春夏,蒋介石多次发动反共事件。皖南事变后,摇摆不定的盛蔡氏感到中国要“崩溃”了,苏联要失败了。他马上另找靠山,决定投奔蒋介石。
8月,蒋介石派宋美龄、朱绍良到迪化拉拢盛,蒋介石答应给他八个要职。盛蔡氏掌握了新疆的党政军财大权,还获得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职位。他迅速撕下虚伪的面具,背叛了已经提出的新政策,逮捕了新疆的人民和进步人士。
1942秋季开学典礼上,迪化女子中学的老师们发现朱旦华不见了。当时,该校校长邱是盛的妻子。所有的教职员工都不敢公开谈论这件事,生怕传到盛的耳朵里,这些不满的言论和情绪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致命的灾难。
17年9月,盛以“监请谈话”为名,秘密将陈潭秋、毛泽民等* * * * *妻儿软禁。然后,他把所有向中央申请帮助新疆建设的* * *人及其家属都拘留了。朱旦华把年仅1岁的毛远新带进牢房,经历了三年零九个月的黑暗。1943年2月,盛将和她的丈夫分开,单独关押。这是朱旦华和她丈夫最后一次见面。
朱旦华如此焦虑,以至于她不能见毛泽民。我想知道他的胃病是否复发了。他手术的切口疼吗?在监狱里,同志们吃的是掺了沙砾的发霉馒头。朱旦华总是担心毛泽民的健康,照看孩子,半夜哭。
后来,朱旦华听说探监是被允许的,囚犯可以得到一些吃的或在假期使用的东西。而毛泽民的几位领导人根本不被允许探视,甚至朱旦华也不知道他们被关押在哪里。
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女监的同志都会准备好衣服,送到男监。朱旦华每次会准备7份,然后写一张简单的祝福纸条。男监也有单身同志,也需要节日祝福。
其实,朱旦华和毛泽民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朱旦华对毛泽民还有很多话要说。每次送东西,朱旦华都会提前设计好,表达他们母子对毛泽民的思念和对毛泽民的爱。她做食物,缝衣服,希望毛泽民收到的那一刻能感受到她说不出的话。然而,这些东西已经送去了,朱旦华仍然没有收到她丈夫的任何消息。
毛泽民、陈潭秋等高级* * *被关押在新疆第二监狱,遭受各种酷刑。盛蔡氏胁迫他们承认他们正在策划所谓的“阴谋暴乱”。毛泽民宁死不屈,指着狱中的盛斥责他背信弃义。
1943春节期间,朱旦华终于收到了一封短信。朱旦华把它拿在手里,仔细地辨认着。看了很久,他确定那确实是毛泽民的亲笔签名“周斌”。毛泽民没敢问起朱旦华。他对自己糟糕的监狱生活只字未提。他只是写了一句台词,“高腰皮鞋,绑住肚子的带子”。这是毛泽民给朱旦华写的唯一也是最后一封短信。当朱旦华看着这些文字时,他不禁泪流满面。
在那些日子里,朱旦华几乎每天都哭,这些话给朱旦华的信号是如此令人不安。高腰皮鞋,一定是毛泽民的脚被铁链磨破了,铁锈不停地摩擦脚上的伤口。好吧,它破了,破了,结痂了。他一定是太痛苦了,才会向朱旦华要一双高腰皮鞋来止住脚镣带来的痛苦。毛泽民腹部手术后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疤痕。当他剧烈运动或天气变化时,他的伤疤往往会隐隐作痛。如果他受到严厉的惩罚,他的痛苦就更加难以承受。监狱里生活条件恶劣,毛泽民能想到缓解的办法,就是用绷带绑住腹部,压迫疼痛。
朱旦华一针一针地缝制绷带,针脚非常密。朱旦华发现高跟鞋后,想到毛泽民一直喜欢穿布鞋,便没日没夜地缝制一双布鞋。她找到一顶帽子,在帽子里放了一张纸条。她拉着小元心的手,写下“爸爸你好”,简单告诉他,女人和孩子在一起,希望男监的同志们放心。
把准备好的东西送过去,也没有毛泽民的回复。那时,毛泽民已被敌人折磨得体无完肤。从5月份开始,除了酷刑之外,敌人还对他们实施了“转轮”法。被审计者24小时不能睡觉,一闭眼就会被化学药物唤醒。毛泽民昏迷不醒时,敌人甚至试图抓住他的手,在事先写好的“供词”上按手印。毛泽民不屈不挠,从不成功。
1943年9月,盛接到蒋介石的通知,要他去重庆参加会议。为了向蒋介石邀功,盛临行前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杀死毛泽民和陈潭秋。27日深夜,刽子手将毛泽民打晕,然后用绳子勒死。同一天,陈潭秋和林两位烈士被杀害。
烈士的尸体被敌人装进麻袋,埋在迪化北部六道湾废弃的山坡上。几天后,盛命令部下把所有遗骸挖出来,一一拍照,送给蒋介石酬谢。
朱旦华在狱中,对丈夫的牺牲一无所知。那年中秋节,朱旦华送了一个火腿,没看到收据。1944春节期间,朱旦华送来了衣服,但还是石沉大海...
不安感越来越强。朱旦华想见毛泽民,她坚定的信念使她坚持与敌人斗争。在新疆第四监狱。为了团结全体人民,他们在狱中组织成立了学习官会议,坚持斗争,争取集体无罪释放,回到延安。为此,朱旦华冒着生命危险,做了大量秘密工作。
一天中午,为了镇压女犯人的反抗,监狱把大人小孩都拉了出来,集中在监狱大院里。那是仲夏,太阳火辣辣的。一位遇险的女性朋友被绑在一棵树上,一名警卫一直在打她。朱旦华领着人群围着喊:“不要打人,不要侮辱妇女,不然我们都绝食!”打人的警卫吓了一跳,生怕大家造反会出事,只好答应和他们谈判。谈判结束后,所有被拘留的党员及其家属有了一点时间“放风”。
1944年,盛被蒋介石调离新疆,到南京任农林部长。一天,朱旦华带着生病的毛远新去了监狱外的医院。在医院里,她见到了迪化女子中学的学生张玉贞。
虽然张玉贞家境贫寒,但她思想上进,学习成绩优异。朱旦华对她印象深刻。看到这位曾经受人尊敬的老师被折磨成这样,张玉贞下定决心要帮助她。朱旦华组织女监的同志把所有在押人员的名单,用浆糊写在一块白布上,偷偷交给张玉贞,并告诉张玉贞交给党组织。
张玉贞冒险去了延安。由于困难,她不得不改道重庆,在那里她找到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并郑重地把名单交给了周恩来的秘书魏传通。今天,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仍然珍藏着这封关系到65438000多名战友生命的“求救信”。
在狱中,朱旦华实际上已经得到了不确定的消息,即在毛泽民死后一年,有人说毛泽民中的另外两位领导人已经被杀害。三位* * *的妻子共同决定,朱旦华应该给国民党当局写一封抗议信。这封抗议信引起了轩然大波。
1945年,抗战终于胜利。蒋介石派张治中去新疆,任军委西北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女监的同志以“十八军留守人员”的名义给张治中写信,要求恢复自由,给狱中生病的同志治病。
张治中看了信,就邀请他们派代表来谈判。在谈判桌上,朱旦华一再提出,他必须知道包括“周斌”在内的三名同志的下落。张治中说,三位同志的档案根本没有找到,生死不明。
中共中央一直坚持不懈地与国民党政府谈判,要求释放在新疆的延安人员。直到1946年6月,朱旦华和其他人才终于从监狱里出来,其中包括23个孩子。张治中安排了八辆卡车,送他们离开迪化。这65,438+000名同志终于离开了盛的冤狱。
一个多月后,朱旦华和她的儿子在延安见到了毛泽东,他们的亲戚终于在一起了。毛远鑫当时五岁,被派到延安当护士。朱旦华被分配到中央妇女委员会。
朱旦华没有放弃寻找毛泽民,无论生死,她都必须知道他在哪里。朱旦华强忍着悲痛,要求毛泽东追查包括毛泽民在内的三名同志的下落。她热泪盈眶,哽咽道:“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不能放过。”毛泽东点点头,也许害怕朱旦华会伤心,但他什么也没说。
等待真相,直到解放初期,诬陷毛泽民的刽子手和纪相继落网,毛泽民等烈士被害的细节才得以公布。人们找到了埋葬烈士的地方,挖出了英雄的遗骸,修建了烈士墓,修建了烈士陵园。
1983年,在新疆人民纪念陈潭秋、毛泽民、林吉禄烈士40周年之际,人们发现了白发苍苍的朱旦华。她带来鲜花,在毛泽民墓前抽泣。在新疆,朱旦华见到了曾经在狱中相互扶持的服刑人员,以及曾经手把手传授知识的孩子们...在监狱里,她曾在心里一遍遍呼唤毛泽民的名字,希望在男监的丈夫能听到。今天中国解放了,新疆也富裕了。在这里静静地看着这片土地的毛泽民终于可以睡了。
毛远鑫对父亲没有记忆。他和所有人一样,只能从母亲的记忆和博物馆里的文物中寻找父亲留下的痕迹。在纪念馆里,毛远新看到陈列的文物中有一份国民党给他父亲定罪的文件,上面明确写着“危害中华民国”的罪名。毛远鑫控制不住地颤抖,眼眶湿润了。
毛远新多次到新疆,修缮毛泽民烈士故居。在朋友的支持下,邀请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制作了毛泽民铜像,赠送给纪念馆。他曾经为父亲设计过一个邮政折页,封面是铜像,背面是两张照片。
一张照片中,毛泽民和哥哥、弟弟毛泽覃、母亲文并肩而立;另一张是毛泽民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照片中,毛泽民和妻儿一起幸福合影,毛远鑫只有一岁。从韶山到天山,毛泽民完成了他光辉的一生,留给朱旦华和毛远新的是长久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