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历史有多长?

足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足球。

足球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蹴鞠”或“崩鞠”。最早的说法见于《齐策·战国策》:“富者甚福,实也...掉下来了”。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蹴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荒废。此外,蹴鞠已经成为宫廷的主要体育活动。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刚入宫的时候,因为没有球踢,总是不开心。后来刘邦专门为刘太公修建了“新丰宫”,让太上皇可以和家乡的人打蹴鞠取乐。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汉武帝、汉成帝这样的“帝王之星”。此外,蹴鞠也成为军事训练的内容之一。

唐朝是蹴鞠的全盛时期。与汉代相比,此时的蹴鞠有了新的发明。首先是“充气球”的出现,其次是球门的发明。当时有两种目标。首先,体育场内有两个球门,两端各有一个。A踢了B的球,B踢了A的球,运动量大,竞争力强,类似现代足球。另一种是在球场中央设立球门,双方共用。目标高,入口小。估计只有拉线的人才能进去。另外,踢球门的方式也不一样,有很多种,一个人踢自己,两个人对踢,还有很多人踢花样。当时唐朝的MM一般都是打非对抗性的蹴鞠,她们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女足球员。

到了宋代,两进球的踢法已经消失,主要流行一进球或不进球。这样锻炼不多,但更有技术含量和娱乐性。踢法是:首先A队把球踢进门(门的高度估计是三尺高一尺宽)。B队球员拿到球后,传给自己的球头,球被球头射出,踢开门获胜。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因为民族习俗,蹴鞠(最早的冰球运动)非常流行。玩的时候分成两队,每队几十人。球投出后,两队争踢,以在己方球员脚下传球为乐。这就有点像我们打球的时候,但是被几个人超过,其中一个人抢到,通常我们都是“累得要死”才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足球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队赴匈牙利留学,1958回国。可惜没能打到1958世界杯决赛,打击不小。或许这应该算是整个20世纪中国足球的第一件大事,其深远的意义不仅仅是整个国家队第一次出国留学,更是第一次出现外籍国家队教练。最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足球骨干。李凤楼、陈成达、念维斯不仅会成为未来国家队的主力,还会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中国足球的统治地位。他们自身的素质、能力和胆识将直接影响中国足球的发展,主导中国足球未来几十年的命运。他们的后代,无论是作为球员、教练还是领袖,都深深地打上了前辈的烙印。所以这些人成为了现代中国足球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这才是当代所说的中国足球的真正源头。

在随后的时间里,是“文革动乱”的十年。在一个“政治至上”的时代,足球是被禁止的。改革开放后,苏永顺率中国队1982世界杯决赛,失利。这是中国足球长期以来第一次闭关,回归国际足联以来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出线权。本质上是中国足球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足球第一次与外界全方位的碰撞和较量,让国人第一次认识到现代足球的残酷,接触到以主客场为代表的国际足球体系。整个过程由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传遍全中国,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看九寸黑白电视,看八毛钱一份足球报纸的球迷。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球牵动亿万心的热潮。球星的概念开始形成,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还是中国足球几代人的奋斗目标。从此,足球确立了中国第一运动的地位。

1985 5月19日,因为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主场不敌香港,现场球迷情绪激动,愤怒无处发泄,演变成打砸抢的街头骚乱。从此,中国足球不再被孤立地视为一项体育运动,而是从文化的角度被视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辞职不仅是因为比赛失败,也是为了安抚民族主义情绪和稳定社会。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被赋予了沉重的社会使命。在这种背景下,保守的氛围逐渐渗透到了整个中国足球。中国队在亚洲由盛转衰,技战术风格由主动进攻演变为防守反击,逐渐滑落到二流水平。

中国因为两个“黑三分钟”,1988过了奥运会,1990过了世界杯。进入现代足球的中国队,抓住了东西亚的分割,在没有击中主要对手韩国队的历史机遇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冲出亚洲。而中国足球没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从而有了质的飞跃,所以进入奥运会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反而是次年世界杯预选赛带来的冲击和反响要强烈得多。中国队在有利的领先形势下两次在决赛前三分钟连失两球,失去了冲出去的历史机遇。虽然再次失败,但这一极其戏剧性的结果让足球在中国社会的受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1979开始改革开放,但与足坛“洋教练”的“再次亲密接触”却等到上世纪90年代。1992年,寻求发展的中国队请来了施拉普纳,但在1994年世界杯决赛中再次失败。施拉普纳成为国家队第一位在中国执教的教练。他在中国不到两年的短暂时间,是中国足球从职业化向职业化转变的分水岭。虽然施拉普纳带领球队打出了亚洲杯季军,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足球发达地区的理念,但由于他自身的水平和中国的实际国情,这是中国失败的必然结果。施拉普纳之后,出现了是继续引进外籍教练还是让中国当国家队教练的争论。随着中国足球与国际接轨,这种争议不复存在。

职业联赛之前,辽宁一统天下。辽宁作为中国足球第一大省,建立了从1984到1993的十届冠军王朝。事实上,东北足球早在50年代就处于中国前列,但直到80年代初,以李英发为代表的辽宁队才逐渐确立了辽宁足球在中国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通过每年一个冠军,他们建立了一个十连冠的王朝,包括全运会、全国甲级联赛、足协杯,代表了中国的最高水平,也是迄今为止中国队获得的唯一洲际冠军。即使是今天,七年五年职业联赛夺冠的大连队,依然背负着当初的阴影。辽宁足球已经成为中国足球最大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兴衰。从65438年到0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全面打响,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职业化的初衷是通过建立竞争机制,让球员完成从“我要练”到“我要练”的良性转化。结果这个无心之举让足球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然而,职业联赛衍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如假球、黑哨、球员素质不升反降等。,随着投入的增加而愈演愈烈,甚至使中国的足球改革成为不可能。与此同时,中国球员在外战中的一系列糟糕表现,最终让中国足球将自己定位为亚洲二流球员。

1997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齐武生,无力冲击世界杯,因此被大连金州区击败,国人继续失望。本土教练的水平让中国不得不再次把目光投向外教,霍顿在此。这位前中国国家队和国奥队主教练在中国足坛呆了两年,花了几百万美元做“英国绅士”。毕竟他经不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考验。他的“并线”和“长传、冲吊”的思路没能拯救中国队。我们的戏没有变数和套路,结果只能是那样。很可惜,有这样潜力的一代球员,却像前辈一样被写进了失败者的历史。但是,他们的足球思想和施拉普纳一起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足球。因此,中国足球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外教之路。

除了传统的男足,中国还努力发展女足。中国女足成立于1982,但长期以来,女足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普及,仍然处于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体制和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职业体育时代,第一代女足球员依然活跃在赛场上。只有在1996年奥运会和1999年世界杯上,中国女足两次夺冠失败,只有获得亚军后,才在全国掀起了一定的女足热潮。

现代足球进入中国。

20世纪初,现代足球从欧洲传入中国。“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上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上海的一句话。在旧中国,一个体育明星能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真是非同寻常。他以顽强的拼搏和高超的球技赢得了“亚洲球王”的称号。从65438到0976,在联邦德国一家权威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塞尔维亚人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足球运动员”。当时中国足球逐渐在亚洲强势发展。与李惠堂一起,第一批先锋队出现了,并且第一次出现了代表该国对外战争的正规队。这是中国足球起步,足球成为中国标准化比赛的标志。从1915到1934,中国远东运动会九连冠,1936和1948两次入围奥运会。此时的中国足球是亚洲当之无愧的霸主。

后来由于政治等原因,整个世界足坛出现了真空,中国足球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