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松贡茶的历史与文化
曼森有一个著名的“王子山”,但有两个传说。
当地公开的传说是: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灭掉南明李定国,南明家族逃亡时,一个16岁的少年,在家仆的帮助下,逃到曼松投靠贡茶王的孙子。贡茶王的孙子为了掩护这个男孩,谎称自己是“患了怪病的儿子”,举家迁往司家寨避难。16岁男孩死后,贡茶王的孙子向曼松人揭露了他的真实身份:男孩是南明王朱由朗的王子,带着村民们把他葬在山顶,为王子的坟墓挖了一道防护沟。这座山叫“太子山”。
然而,当地一些自称很了解曼松历史的人,却大谈“王子山”的“第二版”:埋在“王子山”里的“王子”,很可能就是南诏王子!他们认为南诏王从始祖西努洛到末代舜华智经历了165年,活了十几代。南诏王国的统治范围很广,包括整个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以及越南、缅甸的部分地区,必然会派遣使节统治各地。曼松现在所在的湘语民族乡并不是南诏最偏远的地区。导致南诏败亡的郑迈斯(南诏权臣),从通海、沅江出兵。南诏太子出逃的路线应该是从京东、普洱到伊邦,沿河谷南逃到满松的彝族聚居地。从姓氏演变来看,南诏皇室真正的姓氏是孟。亡国后分别改姓左、罗(与“罗”谐音)、子。曼松多为响堂人,多为罗、李。李是南诏的一个官宦世家,曾与蒙古皇室通婚。
所以南诏太子逃往曼森,无论地理通道还是民族关系,表面上看也有道理。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恐怕很难证明王子山上葬的是谁。
但“王子”的传说,说明“曼松贡茶”历史悠久。以“太子山”为代表的曼松种茶的历史,不仅始于明清,至少可以追溯到南诏(唐朝),因为当时已经有了“地方贡品”。曼森还在书写新的传奇,王子坟前摇曳的白色茅草花:纪念还是期待?在太子山和尹蓓的古茶园里,茶马古道静静地躺在群山之中。过去山中的钟声和马蹄声已成为昨日的故事。起源于明朝。
明朝成化年间,当时的地方官员进京朝贡,挑选邙山六村的茶叶。最后,他们发现曼松茶色、香、味俱全,用开水冲泡后根本站不住脚,于是把骡马送到了朝鲜。唐宪宗品尝了这种茶,赞不绝口。他马上认定这是朝廷专用的贡茶。
为了保证曼松茶的品质,明朝任命义邦爷为土司,负责曼松常备贡茶的制作加工。叶还指定曼松村村长李某负责此事。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把“立贡茶”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李因此得了“贡茶王”的称号。
清朝的兴衰
到了清朝,一个叫曹党斋的人成为了义邦的统治者,曼松贡茶进入了辉煌。每年二月茶芽萌发时,满松头人就被勒令购买贡茶,贡茶可分为芽茶、开心果茶、女儿茶。采购期间,所有商人不得进山。曼松茶园正式成为“皇家茶园”(宫茶园)。
皇家茶园有三个:曼松的王子山和尹蓓山,还有一个在拉曼附近的阿呆寨子附近(数量不多)。
眼泪的甜味:曼松贡茶的特点是甜。当它被喝的时候,它在口腔和喉咙里是非常甜的。和蜂蜜水、蜂蜜水一样甜。曼松贡茶并没有给曼松村民带来蜂蜜般的快乐。清末因贡茶任务紧张,约300铢(皇室100铢,其他各级官员200铢)。1942年,本来就很弱的亿邦再遭厄运。幽乐山幽乐起义侵夷邦,战火烧夷邦三天三夜。建造了数百年的古镇和无数美丽的建筑全部化为灰烬。这场灾难耗尽了亿邦的生命力,再也无法复兴。几百户人家都搬到了外地,冰冷的伊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遗忘。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义邦只有30户左右,大部分都是茶商的后代,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的茶园。(曼松是义邦古茶山的一个村落)喝着无比甘甜的曼松贡茶,心里满是泪水。
郁郁葱葱的山和碧蓝的天像水一样包裹着曼松村。曾经的巩茶园,没有挺拔的古茶树。在近万亩的曼松茶园里,只有几十棵古茶树的遮阳棚(树)被刈掉了。一棵遮阳棚(树)根围60多厘米,但主径却变成了11小茶树。
这个曾经辉煌的古茶园已经没落,就像被盗的王子墓一样,让人心酸!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当地有识之士选择曼松古茶树遗迹,在生态完整的前提下,疏种了65438+10万多亩曼松茶。贡茶村人们的生活正在被茶文化的觉醒悄然改变,明天将充满活力。我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不仅是动人的古老传说,更是一座绿色的茶园。曼松茶的背后,是西双版纳茶文化的影子,一首用茶书写的全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