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别称在哪里?

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的统称,位于广东东部沿海,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享有“海中名邦”、“南国一县”、“美食之乡”的美誉,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在诗中称之为“向往潮汕几十年”。

1983-1991年,汕头分为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地级市。潮汕四市涵盖普宁、陆丰,为11区6县2县,总常住人口1600余万,总面积16189.5平方公里。

潮汕,原名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粤东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素有“海中名州、南国名县、海滨邹鲁、文化窗口”之称,是潮汕文化的发祥地和繁盛之地。它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被称为美食和名茶之乡。潮州菜三次被官方指定为中国饮食文化唯一代表参加世博会。

历史的发展

广东潮汕地区自古以来就属于同一个行政区。秦汉时名揭阳郡,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初年名潮州府。当代原称汕头市,汕头市于1983-1991分为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

名称来源

“潮州”之名源于潮州,隋文帝十一年(591)在原义安县设立。取“潮洲之内,潮起潮落”[1]之意,潮汕在隋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初年称为潮州,在今天的港澳台及海外仍称为潮州。

“潮汕”这个名字源于1904年中国近代第一条私人铁路——潮汕铁路的修建。自1991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潮汕黄冈起义后广为人知,当时原汕头市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

组织系统演化

潮汕自古属于广东省潮州府。是粤东第一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的历史记载。

古代

旧石器时代,人们在潮汕生活繁衍。

新石器时代,潮汕南澳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先秦时期

夏商属海阳国(南瓯国);商朝属于南越;西周是岳洋之地;春秋战国分属百家。[2]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属揭阳县、南海县,古揭阳县位于广东潮汕、梅州、陆丰和福建漳州的小芸、东山、诏安、漳浦、平和。

金朝

东晋艺兮九年(413),在古揭阳县设依安县,在海阳县北部设赵毅县。依安郡辖海阳、潮阳、海宁、遂安、赵毅五县,郡治海阳郡(今潮阳)。依安县是潮州(今潮汕)的前身。

隋唐时期

隋开帝十一年(591),在原依安县设立潮州,属广州总行政。潮州辖海阳、遂安、海宁、潮阳、赵毅、程响六县,州治海阳县。取“在潮汐大陆,潮汐往复”[1]之意。

唐朝继承隋制,仍称潮州,属岭南东路,潮州掌管海阳、潮阳、程响三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潮阳县,唐甘源元年(758),改称潮州[1]。中期调到福建,再调到广东。唐朝第二年(公元686年),泉州、潮州南部被割,置福建漳州。

宋元时期

宋代仍叫潮州,属广南东路。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潮州海阳县复为揭阳县,潮州辖海阳、潮阳、揭阳、程响四县,程响县为客家人聚居区。潮州所辖的三县合称“潮州三阳”。

元十六年(1279),潮州改为潮州道总督府,隶属广东道。潮州路仍然领导着四个县,仍然统治着“潮州三阳”。

明清两代

明洪武二年(1369),潮州路改为潮州府,隶属广东布政司,辖海阳、潮阳、揭阳、程响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