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孟颜曾四姓的家谱是一样的?端木的皇帝印章是哪个朝代的?他们是怎么加入家谱的?
这四位先人一直受到圣人的尊敬。孔子是至圣,孟子被尊为次圣。他是孔子的弟子,而被恢复到圣地的颜回和第三位圣人曾子是孔子的直系后裔。
孔子、孟子、颜、曾虽然没有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但他们以“温柔在此”的信念,为未来的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这一代同宗,看似与民族关系不大,实则反映了一个民族血统的缩影。
一个
四姓后裔现在的名字,是从孔子第56代正式订下的。明朝初年,朱元璋给孔八代字:“公、燕、成、洪、文、镇、商、阴”进行命名。后来,洪武元年第五十六代孔和洪武十七年第五十七代孔讷先后攻打盛宴公爵。
明末,由盛宴公爵第六十五代孔(孔)饰演,崇祯皇帝赐词“兴于传广,昭显庆盛世。”清朝末年,乾隆皇帝赐词“韦德之福,秦绍之思出类拔萃”。民国八年,孔令贻盛宴公爵,于七十六世纪,另立二十字,供当时北洋政府审定出版。也就是第86代到第105代。即“筑稳路,筑稳命,育稳命,富文兴景,长盛不衰。”
到目前为止,已知最年轻的一代是第83代孔子。所以很多四姓后裔,比如孔孟,从名字就能看出他们那一代人的大小。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一直为孔孟、严、曾后人所用,而是清乾隆九年(1744)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为孔孟、严、曾后人的顺序。当前的家谱如下:
、阎、龚、阎、程、
红、文、贞、商、阴;
兴、豫、川、冀、广、
赵、冼、青、范、项;
秩序、美德、维度、尊重和保护,
秦、邵、年、贤、阳;
建筑,道家,敦,安,丁,
毛、修、贤、易、常;
于、文、桓、景、瑞、
永远,锡,世界,心情,繁华。
二
以上四姓的族谱,据说后面都是“卜”姓。尚波是卜星的祖先。但卜子的影响力远不及以上四圣。
说到四大姓的族谱,尤其熟悉“兴于广传,昭显庆无数吉事,使德轻君,羡邵念”。当代四姓人中,很多人会把它当家谱来背。甚至很多有实体名字的人都说这是孔孟的家谱,也有人说这是孔孟严增的同一个家谱。
严格来说,这些名字开头表示世代的“子”字并不是家谱,而家谱是记录某一家族世系传承的花名册(类似于家庭内部的户口本),即男性家族成员及其配偶、子女、孙辈在各支系的年龄和职业住址(封建社会,女性长大结婚,故不列入家谱),以及家族成员重要事迹的记录簿。
最近,自清明节以来,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孔子后裔必须在山东曲阜孔琳祭奠孔子的祖先孔子。后人向孔子深深鞠躬,献上鲜花和兰花,念颂词。随后,他们来到二祖、三祖墓、中兴祖师孔玉墓和远朝墓群祭祀坛前,按照先人“富、净、诚、敬”的礼仪要求,举行传统祭祀仪式。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恢复祭孔活动以来,曲阜所有的祭孔活动都在孔子诞辰日举行,属于“秋祭”。传统上,最隆重、最重要、最本质的祭祀是“春”和“秋”。2008年,曲阜恢复了传统的祭孔活动。今天的春季大典定于4月3日在孔子的出生地尼山举行。曲阜孔氏家族墓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墓葬数量最多、家族墓地最集中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群。自孔子“葬于鹿城之北”以来,其子孙已有2000余年葬于坟中。
据报道,目前孔子的后代有三百多万,已经繁衍了八十多代。其中曲阜孔子后裔占曲阜人口的五分之一,约23万!
孔子家的长孙(第46代)从宋仁宗继承“盛宴公爵”称号至第二年,主要任务是祭祀孔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台湾省已故的孔德成是延续了890多年的最后一代“盛宴公爵”。
然而,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民国大财阀孔祥熙不是孔子的直系后裔。因为他母亲嫁给孔子的时候已经怀孕了。
另外有一部分是回族,姓孔,很特别。有人可能会问,孔子是汉族,为什么他的后代是回族?原因是孔子的第59代孙孔娶了一个叫马加嘎的回族女子,夫妻俩生了三个儿子。马加嘎要求一个儿子加入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她缝了一顶穆斯林戴的白布帽子,第三个儿子年幼好奇,争着戴这顶帽子,于是顺从母亲的意愿,成为了穆斯林。在甘肃省永靖县,孔氏穆斯林被当地人称为“孔会”。
除回族外,还有土族、东乡族、藏族、满族、保安族、土家族、朝鲜族和撒拉族,分别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喇嘛教和基督教。
三
现在,我们来谈谈四大姓同系谱的由来。
先说有没有“孔孟之家”。现在很流行“孔孟一家天下,论资排辈”的说法。因为孔孟子孙共享一个家谱,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当作一家人来对待。也有人说,在旧中国,孔孟之家的孩子外出旅游,哪怕是逃亡乞讨,来到一个陌生的孔孟之家,只要提到自己的姓氏,就会被当成一家人。按照名字中“字”字所表示的辈分论,有长辈、晚辈的人也要给晚辈磕头,称“叔叔”、“爷爷”。主人会为乞讨者安排食宿,离开时会送一些食物。这就是和其他姓氏的人的区别。
要搞清楚孔孟是否真的是一家人,就需要看两家是否真的共用一个家谱。查阅家谱网后得知,孔子的家谱是记载孔子家族繁衍的家谱。从孔子时代开始传承了2500多年,跨越80多代,登记人口近200万。2005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在法兰克福宣布,中国的孔子家谱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
《孔子家书》原是手稿。明代《孔府家书》形成了“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约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是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民国1937年间。
《孟子家谱》还记载了从孟子到第七十五代孙(台湾省1990)的孟子后代繁衍情况。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孟子第六十五代孙的五经博士孟彦泰编纂了比较完整的家谱,分发给各族。康熙六十一年(172Z)秋,孟子第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彦泰对三次运动的记载进行了重新考证。
孟氏族谱中规定,续修族谱时要将旧族谱提交族谱库,新族谱一旦完成,旧族谱就要销毁。因此,清代以前的孟氏族谱已经消失,代代相传的只有《道光谱》和《同治谱》两部木刻本。
可见孔孟有各自独立的族谱,并不存在两家合并为一家的情况。至于曾和严,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从宗族上看,孔家是孔家,孟家是孟家,曾家是曾家,颜家还是颜家。颜的来源与孔子的母亲无关。
据说这四个田童谱的后代都不用说“免贵”姓。
还有这种分析:四姓同宗,这不是春秋战国时的会议决定的,而是后来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
当然,不可否认,四姓始祖确实有很多渊源。众所周知,孔子及其学生的理论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西方人眼中,孔子无疑是与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齐名的思想家。
而蒙克也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代表。“民为重,国为次,君为光”的民本主义是一句影响了很多统治者的至理名言。
至于曾参,他其实是蒙克老师的老师。他在儒学中的地位长期得不到认可,唐宋以后才得到高度认可。他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贡献。他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政治观,济世慎独的修身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被称为“承孔道明孟”。
而孔子最得意的徒弟颜回评价说“颜渊只知孔子。”颜回的“天人合一”观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财富。
儒家其实是以孝为先,以道为先,应该是孔子、颜、曾、孟。原因很简单:颜回和曾参是孔子的学生,颜回是曾参的哥哥,而曾参是蒙克的祖父母!
孔子、孟子、严、曾都没有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但他们都以“和为贵”的信念为未来的中国人建造了一个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