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大师的“顿悟”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慧能的“顿悟”说源于道教。从佛教的传承来看,我们不能否认前代的学说对后世思维的影响,但也不能否认两者在形式上接近,在内容上有某种联系。然而,如果没有陈的洞见,我们很容易发现慧能的顿悟与道生的顿悟说在历史背景、思想渊源和具体内涵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甚至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渊源和传承关系。

道生的“顿悟”是从当时佛教宗派的角度提出来的,是经院哲学的教学体现,是贵族经济的产物。慧能的“顿悟”是从修行的角度以佛教宗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反映了世家大族经济日益衰落时期佛教改革的基本情况。

道生的佛教思想是在充分吸收印度佛经的基础上创立的。道生虽然采取了不拘泥于文字,大胆求证的方法,但从未背离佛经的基本精神。“顿悟”说是基于他的“审真俗,究因果”而得出的结论,是对佛经“理解”和“究因果”的结果。慧能的理论与传统佛家由他而努力解脱的实践是相悖的。在中国佛教中,开创了另一个只信自力,只凭个人主观理解,不需要引经据典的学派。道生的“顿悟”摆脱不了经典的束缚和对印度佛、佛经的崇拜,而慧能的“顿悟”却能导致烧佛像、毁经典、咒祖宗的越轨行为。

就顿悟说的具体内涵而言,道生的“大顿悟”是在批判吸收支道林等人的“小顿悟”说的过程中演绎出来的。它遵循“不可分的理性”的理论基础,但否定顿悟阶段。因此,道生在大力提倡“见理”和“悟理”的同时,提倡“顿悟”,但慧能的“顿悟”论否定通常意义上的认知活动,刻意取消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活动和表达,以对佛性的直觉代替对“理”的理解。在解脱论中强调“心生诸法,心灭诸法”,把世界的一切都归于心的作用,所以慧能的“顿悟”容不下“见理”和“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