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陆:一本书,一种了解印度文明整个发展的极简形式。
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家托马斯?特劳特曼的印度次大陆完美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不到20万字,涵盖了印度文明史5000年。从考古发现无文字的摩亨佐-律界英豪遗址到印度文明覆盖的地区成为独立的国家。作者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把这个文明的整个脉络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完整地叙述了这段文明史。前八章是前4000年印度文明的整体发展,后四章是过去1000年印度文明的发展。按照时间顺序来理解这个文明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顺序,如果这本书能再加一个时间表就完美了。
但这本书里还有另一条线索。影响一个文明的包括政权、宗教、社会、文化等等。对于印度文明这个特殊群体来说,这些影响是深远的。
在印度文明发达的印度次大陆,政治权力具有非常特殊的色彩。政治权力的维持一直是一个文明发展的必然因素,但在印度文明中,政治权力是最无意义、最模糊的概念。无论最初的城市文明是不是在公元前2500年突然出现,都是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突然消失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座人口数万的城市在当时突然消失,也是一个未解之谜。印度第一个完全统一的政权,孔雀王朝和中国的秦朝,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统一的,但也只存在了100多年。印度文明地区长期处于被外国人入侵或分割的状态。印度文明之后,统一的国家更多的是一种外来政权,贵爽帝国开始有了游牧统治的影子。中间虽有辉煌的笈多王朝,但统治地位和时间并不统一。最深远的莫卧儿王朝是由蒙古人统治的。这样的多元统治给大一统观念相对淡漠的印度文明打上了强烈的特殊印记。
在印度文明中,最重要的影响不得不提宗教。印度有大量的宗教,甚至是许多宗教的发源地。佛教起源于此,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佛教在印度极度衰落,佛教在东亚和东南亚广泛传播,这也是很特殊的现象。印度,每一次外来入侵,都给印度文明的宗教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吠陀文明时期,印度发展了耆那教、佛教、恶生教和异端等宗教体系,隐士和转世的思想在这些宗教中广泛流传。这成为印度教和佛教的思想来源,也是印度负面思想的宗教来源之一。中亚占领印度期间,伊斯兰教进入印度文明,宗教信仰规模超过中东。17世纪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基督教也进入了印度。印度成为这样一个宗教融合的国家,宗教对印度文明国家影响深远。后来印度文明地区的划分变成这么多国家,和宗教的划分有很大关系。
除了政权和宗教,还有许多因素对一个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托马斯的《印度次大陆》将这些因素分散在书中的各个章节。家庭和婚姻是一个文明最基本的单位,印度父权制、多代同堂的家庭和婚姻的结构特征也对这个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社会形态是另一种文明的基础,而在印度文明中,独特的种姓制度也极其深远,至今仍深深影响着这个民族。
一个文明能变成什么样?肯定有各种历史因素。印度次大陆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历史的点点滴滴都给了这个文明一个衬托的原因。托马斯的《印度文明简史》内容和结构都很简单,但脉络清晰。是我们了解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文明最基本的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