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北京课件
八年级地理北京课件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一类
※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面积和自然环境特征,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功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道德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了解,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要点
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功能;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学中的困难
1.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
讨论和启发式叙述。
※教具的准备
多媒体展示架。
班级安排
教科书分析
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每个中国公民都应该知道首都的基本情况。此外,北京是一个特大城市。通过对北京的介绍,教材使学生掌握了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因此,北京的这一部分在这一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功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部分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第三部分描述了北京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本教材的线索很明确,就是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政治功能;正因为北京自古以来就是政治中心,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因为北京是首都,需要向国际化大都市进一步发展,又因为是历史古都,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传统风貌的保存。总的来说,教材一直围绕“自然环境-城市功能-城市发展建设”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教材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和活动文字介绍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在地理位置、对外关系、地形地貌等方面的优势,并通过北京国家机关、驻外机构等部门众多,文化机构设施密度高的事实进一步验证了“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城市功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古都直接相关。因此,在第二部分,教材介绍了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城市格局、历史遗迹等。,也提出了如何保护古城特色的问题,为以后做铺垫。
第三部分介绍了北京古城的现代化。无论从城市建设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北京都体现了时代气息。当学生对北京的“传统”和“现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材自然提出了“保护”或“发展”的问题,启发学生对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辩证全面的思考。
自学思考题:
1.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背山面海。
2.北京有气候。
3.北京的气候以冬季和夏季为特征。
4.北京是一个国家、中心和国际城市。
5.它是NPC常委、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6.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7.它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建筑群。
8.北京人几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生活了。
9.北京第一次被称为。
10,北京老城形成于,两代,建筑排列。
因此,城市格局呈“轴”形。
11.建都北京的朝代有、、、。
12.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北京名胜有:
教学过程
[介绍新课]
在第一本书里,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回忆一下我国划分了多少个行政区划?最高层有几个?有哪些类别?
提问,学生回答。(略)
旁白:中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方便管理,* * *划分了三个行政区划,其中34个为最高级别。分别有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那么,你知道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个政治地位最重要吗?
学生甲:北京。
是的,北京。北京,简称北京,是我们中国人的首都。你对北京了解多少?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XXX介绍一下他对北京的了解。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北京都有了一些印象,但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我们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板书:第六章了解省区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其位置、范围、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
学生活动:请阅读图6.1《北京市示意图》和图6.3《北京市区地理位置》及相关文字。
分析、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在屏幕上打字)
1.北京的地理坐标;
2.北京哪里毗邻哪些省区?
3.北京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势?
4.北京及其周边地形有什么特点?
5.北京是什么样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的河流有哪些?
7.北京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四人一组)教师参加导游。(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和2组讨论1和2问题,3和4组讨论3和4问题等。)
提问,团队代表回答,团队成员补充。(略)
提问,学生回答:省略。
总结起来,北京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内陆但离海不远,这使得北京具有适宜城市发展的温和气候优势。
2.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决定了战时易守难攻,和平时期适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3.优越的经济位置。北京西靠中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料基地,南靠盛产粮棉油的黄淮海平原,北靠中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地区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转移:正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再次建立。
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北京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稍微。
旁白:(板书)第四,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国际交流城市。
活动:请阅读课文和图6.2、6.4,从哪些方面看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学生回答。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委员会都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博物馆和全国性文艺团体。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流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经常在这里举行。
[课程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北京的地理和环境特征,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我们知道北京区位优越,掌握了城市功能。它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向往的地方。
[反馈练习]
1.填补空白
(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这个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另外两个平原呵呵。
(2)北京气候典型,特点是。
(3)北京的地势高高低低。三面环山,东南是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判断
(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北京是内陆城市,与外界交流很不方便。
(3)流经北京的大部分河流属于黄河水系。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所以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5)“北京时间”是北京当地时间。
选择
(1)北京和高原之间隔着一座山()
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
C.太行山黄土高原d .大兴安岭黄土高原
(2)北京的城市功能是()
A.钢铁工业中心b经济发展中心
C.政治文化中心d .国际交流中心
答案:1。(1)华北第二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
(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北
(4)北纬40度116度
2.(1)× (2)× (3)× (4)× (5)×
3.(1)C (2)CD
第二节课
[介绍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和城市功能的特点。谁能告诉我们北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北京的主要功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旁白:北京的这种城市功能与其历史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也决定了它的未来。今天我们将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板书)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的大都市。
[讲授新课]
活动:请阅读课文和图6.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建了多少年了?哪些朝代在此建都?
2.北京旧城的格局是在哪两个朝代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的布局?
提问,学生回答。
归纳和叙述:1。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周武王的季承,金、辽、明、清历代都在这里建都。(板书:城市建得早)
2.从明清时期开始,北京老城区的格局基本形成。老城的格局特点是宫外皇城,皇城外都城。城市里的建筑呈棋盘状排列。城市中轴线突出,宫殿位于城市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发展。防城十字街,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北京老城区之所以这样布局,考虑到自然因素,主要原因之一是利用现有的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因为城市是大聚落,人口众多,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所以水资源的分配会影响城市的布局;二是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中国的北方,冬天比较冷,经常吹西北风。为了有足够的光线帮助房屋保暖御寒,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
北京老城的这种布局特点,也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把宫城和宫殿放在市中心,体现了“遍天下,唯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朝南体现了“朝南为王”的传统观念。
传承:北京的老城区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直在不断变化的。
活动:请阅读图6.7,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辽代以来北京老城区在空间上有怎样的变化?
2.北京旧城遗址的变化和水源有什么关系?
3.现代北京和老北京是什么关系?
学生看图,分析,讨论。
师生一致总结: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北京老城区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从辽宁南京城原址向北、向东逐渐扩展,到明清时期又向南收缩,使老城轮廓从辽代的方形变为金元时期的长方形,再到明清时期的“凸”字形。
北京旧城遗址的不断变迁,与水源密切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城市选址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时刻保证城市附近有充足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功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富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遗址的变化。
现代北京是在明清格局基础上的扩展。比如北京二环以北京城墙为背景,可见“历史”对“今天”的深刻影响。
转自: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文化积淀深厚,为北京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板书)。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活动:请看图6.6,说说你知道的北京名胜古迹。
请一两个学生给你介绍一些景点。教师可以适当介绍有代表性的景点,如天安门广场和故宫。详见备课资料。注意不要上旅游课)
转身提问:中国每个人都有去北京旅游的愿望,想亲眼见证首都的优雅。此外,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人民收入上升,文化品位要求更高,导致近年来来北京的游客越来越多。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故宫日均游览量达65438+万人次,给故宫保护带来巨大压力。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如何充分利用、妥善保护、持续利用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活动:请阅读P24的建议并给出你的意见。
归纳与传承:你刚才讲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很好,有些还挺有见地的。你可以把你的想法总结一下发给北京的相关部门,为北京的建设和保护尽一份力。教材中的第四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是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用与保护矛盾的好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北京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活动:请阅读P25文本和图形6.11,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自己的知识和感受,谈谈自己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快北京的发展?
提问,学生回答。
综上所述,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各个方面,如交通便利、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高等。
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是中国的象征,所以北京必须向现代化大都市发展。因为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历史对今天影响深远。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应该注意在建设现代建筑的同时保持老城区的格局和原有风貌,这使北京具有传统和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为加快北京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课程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知道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向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将是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历史与今天并存、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
[反馈练习]
1.填补空白
(1)北京有年的历史,最早叫。先后有、、和几代人在此建都。
(2)北京老城区的格局是两代人形成的。在此之前,老城区几经变迁,变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3)未来的北京将成为一座城市。
判断
(1)北京是一座文化古城。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很多,严重阻碍了北京的发展,应该坚决拆除。
(2)今天的北京旧貌换新颜,历史对今天的北京毫无影响。
(3)北京旅游资源丰富。为了增加旅游收入,应该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游客数量。
为了加快北京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工业发展。
答案:1。(1)金骥元明清3000。
(2)清澈突出的水源(3)现代化的大都市
2.(1)× (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