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历史名人

黄帝

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为神。虚弱但能说话。年轻整洁,长的又敏感,又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衰微,诸侯侵霸百姓,而神农能征,所以轩辕惯于用兵征,诸侯咸,客顺。而蚩尤是最暴力的,所以不能砍。

颜地

所谓神农,就是炎帝和神农融合的简称。“神农”一直存在于不同传说的“黄三”中,不仅因为他发明了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法,还因为颜地神农为中国古代文明做出了诸多贡献。

子产

(公元前582年?-公元前522年),著名华侨,生于滋子。子产,河南新郑人,无传世著述。他的言行主要载于《左传》和《史记》。子产对后世法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铸造了刑书,出版了成文法。

公元前536年,为了适应新的封建制度,维护统治秩序,子产在改革土地制度和税制的基础上,开始铸刑书。

公共孙子

周朝末年,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郑州新郑)人,原名公孙昆(yān),本名姬,是郑国氏族(郑国贵族)的后裔。他是春秋第一美男子郑公的大夫,武功高超,相貌英俊。孙昆后人以王符二字为氏,称杜(dū)。

邓Xi

(公元前545-公元前501),河南新郑人。是郑当政时期的医生,是法家萌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荀子·非十二子》中说:邓的“违法之君,非礼也。”他反对以先王为自己的榜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反对礼治的思想家。

沈步海

(公元前385-337),战国初期的法人代表之一。申不害少年学黄老(黄帝、李二),以为“人、地、天、天、道自然。”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可以相互转化,比如“不幸是幸福的基础,幸福是不幸之所在”。主张君主依法治国,严刑峻法,术控群臣,行使生杀大权。

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末期河南新郑人,出身名门。他和秦始皇的宰相李斯都是荀况的学生,荀况是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郭征

战国末期的朝鲜(新郑)人。韩国水利工程(正式名称)。当时,韩国为了防止秦国东征灭他国,派郑出使秦国,游说秦(即后来的秦始皇),主张开凿运河灌溉田地,企图削弱秦国的国力,使其无法征服。秦采纳了郑的建议,命令他挖一条通道引荆。

张亮

(?-公元前186)张亮,留侯人,战国末期韩都(新郑)人。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祖父,谁开始土地,是韩昭侯,宣惠王和艾香国王。我的父亲,平,做过李的国王和惠的国王。

白居易

白居易(772 ~ 846)是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音先生。出生于郑州新郑,从小聪明伶俐。他5、6岁学习诗歌,9岁熟悉音韵学。15,16岁,立志做学问,好好读书,嘴巴酸了,手肘也酸了。二十九岁,进士纪。与元稹同时考入“优书判”。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思想和创作,突出强调通俗性和现实主义,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杰

(约1060——约1110)钟鸣,北宋郑州管城县(今河南新郑县)人。生于不详之年,卒于宋徽宗大关四年(公元1110),只活了四十年左右。

许衡

(公元1209-1282)中国,元代哲学家。字,学者称陆斋先生,河南新郑人,河合(今河南焦作)人。生于晋朝,受章句教育。蒙古灭金后,中选而居儒。34岁时,许衡开始研读程颐的《易传易注四书》,并将其视为“道德进步之根本”,从而信奉朱成的理学。

高拱

(公元1512 -1578)明嘉靖和隆庆是大臣。字苏青,号于玄。河南新郑。嘉靖二十年(1541),秀才出身的他,选择了历年翰林院授衔编修的庶吉士。三十一年八月,为王禹(即穆宗朱载垕)讲学,于棣讲学九年,迁教学士,拜太常寺臣兼掌国子监祭酒,任侍郎四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