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科学发展

浅析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科学发展

社区矫正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循证矫正在中国的兴起,不仅为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合法性、走向社会认同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搭建了新的桥梁,标志着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科学发展取向。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科学发展的分析。欢迎阅读浏览。

?循证科学实践

循证实践也被称为。循证实践?,是指实践者根据研究者提供的最佳证据,在管理者的策划和协调下,参考相关实践指南、标准或手册,并考虑实践对象的具体特点。循证实践的热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率先使循证医学迅速取得成功。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康复等决策都是基于最佳临床研究证据、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患者需求的结合。循证矫正(Evidence-based correction)是循证实践在刑事矫正领域的应用,是指矫正社会工作者针对罪犯的特点和具体问题,根据现有的最佳证据以及罪犯的特点和意愿,寻找并实施矫正活动的总称。可以说,这是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强烈渗透引发的一场整风工作的方法论革命,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可的整风工作新动向。

循证矫正的理念和方法与传统矫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一是强调实践的有效性。上世纪90年代,美国谢尔曼研究小组通过科学评估发现,美国500多个犯罪预防项目中,只有部分项目是有效的。学术界开始认识到,在严格的科学规范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矫正项目和干预措施,是提高矫正效果、实现矫正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二是强调证据的最优性。与传统的遵循个人知识、经验、专家权威等一般证据的矫正工作不同,循证矫正强调遵循从大量研究中筛选出来的、经过充分科学验证的、最适合解决具体问题的最佳证据。三是强调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不同于传统矫正研究与矫正实践的分离,循证矫正要求研究者尽可能贴近现实,立足现实,站在实践者的角度研究和出示证据;从业者要用理论和反思理论,从研究者的角度去实践和检验证据。在证据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实现了研究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

?职业合法性?晋升的新机会

如果把社会工作的中国看作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从少数人的倡导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认同,社会工作将在职业合法性的不断提升中获得实践资源和力量,拓展实践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快速发展。那么,在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作要增强其专业合法性,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和话语权,关键在于向政府和社会充分展示其专业有效性和社会价值。正如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道学院何教授所提出的,循证实践是推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并获得社会认可的一种可能策略。而本土循证矫正的兴起,正在提供这样一种促进社会工作的方式?社会认可?有利的机会。

首先,循证矫正注重有效实践,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提供了空间,展现了专业有效性和社会价值。这种实践的有效性可以分为有效的结果和有效的过程。结果的有效性理论上可以定义为?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在操作层面,表现为降低再犯率。社会工作者善于整合社会资源,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人自助,可以有效帮助服刑人员矫正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恢复和增强社会功能,融入和适应社会生活。过程有效性主要是指决策和执行过程公开透明,能够有效保障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提高矫正服务质量,突出公平正义。社会工作以公平正义为基础,促进了案主的赋权,也与社区矫正的制度目标高度一致。2001我FSW(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和我AS SW(国际社会工作学校联合会)在他们对社会工作的定义中指出,个人权利和社会公正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与循证矫正的价值追求高度一致。因此,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过程中,无疑存在着巨大的专业效能和社会价值展示空间,而展示的程度取决于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其次,循证矫正强调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为实证主义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支持。?循证实践?社会工作的兴起可以追溯到被称为社会工作创始人的玛丽。里士满的书《社会诊断》,她提出?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是一个包括评估、诊断和鉴定的科学过程?这篇论文被称为。为这个新专业建立了科学基础?。它的出现逐渐取代了它?基于权威主义的实践?,形成社会工作实务的主流模式,并由五个紧密相连的环节组成:首先,社会工作者要建构个案主的具体临床问题,包括问题的成因、评估、可能的治疗方法、费用、预防措施等。;二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据;三是评价证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第四,根据证据评估和案主的期望,选择最佳干预方式,评估案主系统,建立目标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监督向目标的进展;五是识别干预结果。因此,开展科学研究,寻找最佳证据,将科学知识与案件主要问题进行匹配,并据此提供专业服务,成为?循证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立场。

最后,循证矫正注重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工作者发挥主体作用,成为主导力量提供了可能。社区服刑人员生活环境和社会网络的复杂程度往往远超普通人,社工以案件主要问题和需求为中心的案件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取有效可信的证据,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检验。循证矫正还强调证据生产和证据使用的相关性和互动性,要求实践主体是具有反思主动性的实践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体系。正是社会工作者独特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理念,决定了他们在研究与实践融合中的独特作用。因此,可以说,社会工作者不仅是深入真实生产和检验证据的主力军,也是沟通研究与实践、实现互动的有效中介。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新桥梁

在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中,社工普遍存在?反理论?立场和倾向导致大量宝贵的实证经验流失,难以用于理论提炼和提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提炼经验的手段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回顾国际社会工作的发展,虽然对实证主义社会工作的理论质疑从未平息,但我们绝不能停止或放慢对科学发展的追求。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越来越基于数据而不是基于经验的决策阶段?大数据时代?社会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是大势所趋。因此,需要尽快形成信息库和知识库,有利于全国范围内海量实证样本的处理和共享,以便学术界或实务界总结提炼具有普适性的一般理论,使修正对象从?无照可循?什么事?碎片案主?走向实证主义?键入的案例所有者?还是?标准化案例负责人?。这既是科学提炼本土现实、形成本土理论的必要举措,也是在?什么是社会工作的全球化?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参与普适理论的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理性的循证实践的兴起,并不一定站在追求人文关怀的实证实践的对立面。

总之,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这样一个形势下,准确预测未来并付诸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而言,只有坚持倡导并不断践行循证理念,更新和重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主导力量。但需要警惕的是,你不要成为一个过分依赖证据、迷信证据的理性技术专家,而成为?反思型从业者?将科学手段与个人经验和具体问题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反思证据。科学性和专业性是社会工作获得政府和社会认可并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相信随着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等各个领域的不断拓展和专业优势的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在我国现代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有效性将日益凸显,整体专业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确立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