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哪些有特色的建筑?

香港的建筑是多变的。由于土地有限,市区能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很少。然而,作为现代建筑的中心,许多旧建筑被拆除,为新建筑腾出空间。香港建筑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中国传统建筑时期、欧美建筑时期和现代建筑时期。

中国传统建筑时期

开埠前,香港的建筑特色因地缘关系与岭南地区无异,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庙宇、村屋和围村。因为当时大部分香港人都是渔民,所以沿海建了很多观音寺、天后宫、后王庙,以保平安。清康熙八年(1669)恢复边界后,不少潮州人和客家人迁居元朗、北曲等地。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他们建造了许多客家村落和建筑。香港著名的围村包括元朗锦田的吉庆围、沙田博康村旁的曾大屋、上水村的上水围、彭氏家族建造的粉岭围及九龙新蒲岗东光路的衙前尾村。

开埠初期,中环太平山街附近人口迅速增加。因此,人们开始建造大量的唐建筑来解决住房问题。很多唐建筑都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往往是西式的石柱和带有中式小露台的装饰图案。由于当时建筑技术的限制,唐楼一般为三至四层高,分前后座,前有骑楼,部分地方有阳台,楼底高于现代民居。唐楼的地下室一般是商铺,上面一层是住宅。唐楼没有电梯,只有楼梯连接各楼层,很多老唐楼没有卫生间设施。随着香港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一直向西区、铜锣湾和九龙发展,所以唐楼一直在这些地区拔地而起,直到香港政府推出公屋政策。深水埗的雷生春和湾仔的蓝屋都是著名的唐朝建筑。由于使用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唐楼的楼层可以多达7层。目前,由于城市发展和年久失修,大部分战前唐建筑已逐渐消失。

欧美建筑时期

开埠后,英国人带来了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的建筑风格。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新古典主义设计的立法会大楼、以花岗岩雕刻闻名的中区警署、香港邮政总局第三代、美利大厦等。前香港俱乐部大楼建于1897,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香港的建筑第一次被认为是豪宅,建于1904年6月至1905年2月之间。该建筑由五栋楼组成,每栋楼有5至6层。当时是由吉姆·凯撒和保罗·查特合资的香港置地建造的。

大多数高层建筑都是为了商业目的。第一栋摩天大楼是1935建成的前汇丰银行总部大楼,当时已经装了空调。建筑高70米,***13层,设计属于美国芝加哥学派。现在它被建于1985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大厦所取代。

在香港,唯一拥有20世纪30年代现代竖线和德国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是面临拆迁的中环市场和湾仔市场。湾仔市场是当时工务局的英国建筑师设计的,在装饰艺术运动后期也有流线型外观。

位于香港黄竹坑华南总修女院融合了中国和意大利的建筑艺术,成为当地独特的建筑。

现代建筑时期

高层建筑是为商业目的而建造的。直到1953年的石硖尾大火,多层建筑才成为住宅建筑的标准,也成为公共屋政策的标准。美孚新村建于1965,标志着私房时代的开始。第一个面向中产阶级的大型私人建筑项目是太古城,由太古公司管理,1972。[6]太古城的设计注重不在铜像或地标上浪费土地。这种设计已经成为新的标准。1985改建的汇丰银行大厦是香港第一座提供中央空调的商业建筑。

中环对高档商业楼宇的需求日益增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环已经成为大量高层建筑的集中地。这些建筑构成了维多利亚港的天际线,吸引了大量游客。

从65438年到0990年,一些居民楼也是以摩天大楼的形式建造的,一些居民楼的高度比一些国家最高的办公楼还要高。目前香港最高的住宅建筑天玺是世界第七高的纯住宅建筑,与君临、卢晓等并列。随着1998启德机场的关闭,对于飞机降落安全的管制高度也有所提高。许多摩天大楼计划建在九龙,包括西九龙填海区。

虽然纽约整体面积很大,但香港的天际线比纽约还要长,由7000座摩天大楼组成。这些摩天大楼包括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央广场、中银大厦、中环中心、青田半岛、朗廷广场等。除了商业楼宇外,很多基建也是著名的建筑物,例如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香港国际机场、汀九桥、昂船洲大桥等。

以下都值得一看: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东边一个岛

尖沙咀钟楼

渣打银行大楼

老陈亭

汇丰银行主楼

湾仔街市

吴兰

时代广场

雷生春

大屿山-宝莲寺

国际金融中心

朗廷广场

孙中山纪念馆(香港)

三东吴

景贤里

香港国际机场

青马大桥

汀九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