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革命根据地发展史
265438年7月26日至21934年7月22日,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沿河县前厂坝张家祠堂召开,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共有135人出席大会,沿河、印江、德江三县选出103人,其中雇农、手工业者55人,贫农25人,中农8人,军人4人,小商人4人,其他职业7人。还有32名红军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孙、组成的主席团。
大会讨论通过了六项决议:(1)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2)保护农村工人条例,(3)工农武装部队决议,(4)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5)肃清反革命决议,(6)苗族决议。代表大会选举了80名成员,包括宁、冉云、夏国安、刘本禹、孙、、夏、贺龙、、卢冬生、李福如、朱少天和钟秉然。罗祥举、孙、傅、、张、胡长进、和唐福林为常委。
黔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20个区革命委员会和大约100个乡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黔东工作委员会、黔东专门委员会和各级革命群众组织,先后在苏区发展了50名党员,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组织沿江、印江、德江、黔东、川黔边界五个独立团以及各区、乡的自卫队、少先队,将“神兵”编入黔东纵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黔东独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