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店民俗
王店自古以来就有淳朴的风俗,重礼轻耻。一年之中,有许多目的不同的节日。每到除夕,家人团聚,开心辞旧岁;大年初一,鞭炮齐鸣,庆祝春节。或者选择好时机,烧香祭祖,拜天地,祈福,让商人获利,收获庄稼;或者,同宗的人,邻里的人,朋友的人,互相交流,庆祝吉祥的婚姻,悼念丧事的忧愁。如果这样习惯了,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一种习俗传统。春节——庆祝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的大节日。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扫地、掸屋檐、置办年货、做新衣服、祭祖、吃年夜饭、走亲访友、过年。节日期间,亲戚朋友相互拜访,俗称拜年。在农历正月初一的午夜燃放烟花来迎接新年。早上吃汤圆,让汤圆又圆又甜。还有长寿面,意在长寿。从初二开始,亲戚朋友互相拜访拜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古代叫上元节。在旧社会,有迎龙灯、赛龙舟、吃饺子等习俗。新年在元宵节结束。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有吃萝卜糕(年糕)的习惯。用春节剩下的年糕,油炸,拌糖,我有了好运气:走路腰板挺,干活腰板硬。孩子们竞相放风筝,村里的人筹钱赏神(土地神)取乐。3月3日——农历三月初三,女人摘野菜花插上,有人说夏天不晕。3月3日在清朝康熙皇帝的辛丑室(1720-1721)会有祈福仪式。到时候几千块钱就浪费了,男男女女娱乐一会儿。在四月,漫长的夏季节日-镇上的人们将享受他们的童年,品尝樱桃和制作小麦蛋糕。孩子们最喜欢长夏节,经常自带锅碗瓢盆,一起下地做饭,俗称烤野生稻。在漫长的夏天给人称重是另一项活动。每天都有家人称体重。孩子长胖了,家长高兴了;老人长胖,儿孙皆大欢喜。端午节-在农历五月的第五天,家家户户都吃棕色的种子和雄性大豆。菖蒲和艾叶挂在门前。用雄黄在孩子额头上写“王”字,穿上五毒衣驱邪。王店分龙日——原来和其他地方一样,因某年5月20日失火,后来改为5月21日为龙展日,俗称龙展。赛侵日,观众挤满街坊,场面异常热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消防演习仍在这一天举行,以检查消防设备和有效性。在六月初六-俗称狗洗澡日-孩子们不在河里洗澡,据说这样可以减少疾病,增加健康。家家翻衣服、被褥、毛毯等。以防止发霉和蛀虫。在六月的第七天,通常被称为七巧日,据说牛郎和织女在农历七月的第七天晚上相遇。这一夜,可以从天河观赏到牛郎织女的相移,这是村里人的一大乐事。中秋节——农历七月十五是俗称的中秋节。在过去,死者的灵魂在12日至16日被献祭,但现在仍有少数人使用它。7月30日——农历7月30日的传说是藏王菩萨的诞生。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地里插上香烛,意思是插上蜡烛;把掺了油的锯末放在瓦上点燃,叫走香;把砖堆成塔,在上面点上香,就叫灯塔;把一个纸灯放入水中,随其漂流的叫沥水灯。现在仍有少数人在那一天在地上放蜡烛。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满月被称为中秋节。每天吃月饼,南瓜,南瓜子。深夜赏月,旧时东岳庙有赏月会。月饼也是给亲戚朋友的礼物。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俗称重阳节。读书人喜欢爬山、赏菊、饮酒、吟诗。人们喜欢吃红豆和糯米。冬季至日65438+冬季至日2月22日——节前一天称为冬季至日之夜,用食物、酒和纸献给死者。在冬天的至日,有一种说法是你可以通过吃什么来弥补。就是喜欢食补和药补的人,冬天开始补了。腊月二十三送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农历除夕。我开始为2008年做准备工作。扫屋尘,备年货,烧红豆糯米祭灶王。在红纸湖用纸轿子送灶神。冬春时节,柏枝缠麻杆,谓之日日增。把麦芽糖涂在灶神的嘴上,说让灶神替世人说话。现在老式的柴炉已经被煤球炉和煤气炉取代,送灶神的旧俗不复存在。除了晚上——腊月的最后一天,俗称除夕。用鸡、鱼、肉、年糕祭祀神灵,称为“土地过年”。家人团聚,一起吃饭,说吃年夜饭。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叫做守岁。晚饭后,长辈给年幼的孩子压岁钱。这一夜,让炮弹扔了一地也不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