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发展的相关信息

浦东新区

概况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东部,长江三角洲的东部边缘。东临长江口,南接南汇区、闵行区,西、北分别与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宝山六区隔江相望。总面积533.44平方公里/522.7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5438+77万(2003年)。

区人民政府位于世纪大道2001号,邮编200135。行政区划代码:310115。区号:021。拼音:浦东新区。

行政区划

浦东新区辖12街道、11镇:潍坊新村街道、陆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桥街道、上冈新村街道、南码头路街道、湖东新村街道、金阳新村街道、杨静街道、浦兴路街道、东明路街道、华牧街道、川沙新城、高桥镇。

历史进化历史悠久。

浦东新区(确切地说是川沙)最早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当时昆山县成立,隶属新沂县。川沙在古代是人死定居的沿海地区,唐天宝十年(751)属华亭郡。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属上海郡。清雍正三年(1725)后,分为南汇、上海两县。嘉庆十五年(1810),上海、南汇两县开始设置川沙富民堂;辛亥革命时期(1911),厅改为县,直隶在江苏省;1950由南汇转入29个乡镇;1958,川沙从江苏省调到上海。1961,成立仅两年的浦东县农村部分全部划入川沙,黄浦江沿岸的高庙地区划入杨浦区。1984黄浦江沿岸塘桥、陆家嘴、杨静划归黄浦区,周家渡至杨司沿江地区划归石楠区。到1985,县城面积是建国前的两倍。1990年,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浦东。1993成立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撤销川沙县建制。同时,收回石楠、黄浦、杨浦和闵行林三镇,设立浦东新区。

开发浦东的国家战略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东岸,面积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万。1990 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方针。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开展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功能、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自主创新的示范引领区、 和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这标志着浦东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6精心规划,16扎实步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和全国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的缩影”。

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1000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5%。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总产值突破4200亿元,占全市比重近1/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约占49%。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4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90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372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浦东新区已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13000多家,合同外资金额超过300亿美元,吸引国内企业9300多家落户浦东,累计金额超过600亿元。目前,新区GDP约占全市1/4,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市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约占全市1/3。浦东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

城市综合功能快速提升。

经过10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的综合功能得到了迅速提升。以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深入推进功能开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聚集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36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59家外资银行总资产占中国60%以上,证券交易所成交额占中国80%,上海产权交易所交易规模居中国首位。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区“港港联动”取得突破,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和保税物流功能不断拓展,海港、空港的港口功能和枢纽功能逐步增强。经济总量、销售收入、税收占全国15保税区的半壁江山,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万标箱,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二,是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港口和物流枢纽。金桥出口加工区先进制造业水平和R&D服务功能持续提升,总投资超过110亿美元,其中超10亿美元的大项目超过90个。2005年工业总产值6543.8+0.29亿元,销售收入6543.8+0.50亿元。“聚焦张江”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微电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创意产业为核心的“一江三桥”高技术产业带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快速提升。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1.6%,集聚浦东的中外R&D机构达到1家,8000多名留学回国人员在浦东创业。微电子产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总投资约占国内1/2,8英寸晶圆生产线9条,产能约占国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