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收藏知识
古籍收藏,古籍装订
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是抄在丝绸和纸上,以长卷的形式,读书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个时期的书只能装在卷轴里。韩愈《送诸葛亮爵随州读书》诗中说:“叶侯家书多,茶甲三万斧,牙签一根一根挂,却是新的。”欧阳修《归田录》也说:“唐朝的书都是卷轴。”雕版印刷普及后,由于书籍分块,卷轴装帧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良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了旋风装帧、经折、包北装装帧、线装装帧等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卷轴装,也称为纸装,是书籍装订的早期形式。类似于装裱书画。在长卷帛书和纸书的左端安装一根木轴,旋转卷起(图1)。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量唐五代书籍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书籍非常精美。《隋唐志》记载秘阁藏书:“上品绛釉轴,中品釉轴,下品漆轴”;《唐六经》描述内府藏书:“其经,白牙斧,黄带红条牙签;施贵宝,绿牙轴,朱砂白牙。在雕版印刷时代,书籍被改成了画册形式,有些还用卷轴包装,如《开宝》、《赵金城藏》。
旋风装在一个长的普通纸卷上,页面依次粘贴,每一页的两面都写着字。长卷展开后,可以翻页阅读。寿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为“一叶飞,散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帧的特点是外面还是长卷,里面却是拼凑的书页,实际上是介于卷轴装帧和经线折叠装帧之间的一种装帧形式。它流行于唐朝。故宫博物院藏唐代书《刊误、补缺、切韵》五卷,即旋风装。
折叠衣又叫梵夹衣、折叠衣。将书卷按照一定的宽度折叠起来,加上书皮,使之成为可以随时翻阅的小册子。这种装帧形式,历代多用于印刻佛经、收藏道经。这种形式常用于古代的奏章和书信中。
Butterfly suit会将每一页在版心对折,有字的一面朝内,然后将几个对折的页面对齐,粘贴成一本书。使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观类似于现在的平装书。看书的时候书页像蝴蝶一样飞舞,所以叫蝴蝶服。蝶衣是宋元时期书籍出版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了几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的特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明史艺文志序》说,所有秘书阁书都是宋元时期留下的,都是精美绝伦的。容器倒置折叠,四面向外,虫鼠不能损坏。“但是,这种向内版心的装订形式,人们在阅读时,会遇到没有文字的书页,同时版心容易脱落,造成书页脱落,所以逐渐被包北装取代。
包北庄把印好的书页向外折,书口朝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穿上书衣。因为书是用厚纸包着当皮的,没有线眼,所以叫猛背装。保北庄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和明中叶以前。清代的宫廷书籍,如《历代志》、《四库全书》等,也采用了这种装订方法。包北装改变了蝴蝶版的内页形式,无字页不再有,但并没有解决容易散页的缺点,所以后来发展成线装本。
线装书和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和包北装的区别在于,它不需要整页包起来,而是前后用书皮,打孔穿线,装订成册。这种装帧形式可能出现在南宋时期,但在明代嘉靖以后才开始流行,到了清代基本采用。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服和宝贝装容易掉页的问题,同时方便维修和重新订购。
从上面可以看出,古籍的装帧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形式,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古籍的编年鉴定非常重要。宋代流传下来的书,大多被后人翻新,或改为包北装或线装。但仔细观察,版本中央仍能发现粘贴的痕迹,而页面外缘有磨损痕迹。
几部古籍的比较研究
对版本的研究和讨论始于宋代。汉唐虽然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注释和编目,但印刷业尚未形成,零星的版本记载也仅限于正史的修订。南宋尤懋的《岁出堂书目》开创了一本书同时收录多个版本的先河。(宋代)约克的《九经三传刊刻沿革》被后人称为第一部系统记载版本知识的书。到了明代,宋版被视为稀世之物,藏书家和校勘家逐渐摸索出各版本的特点和优劣。遗憾的是,这些版本学史料只是散见于笔记和杂注中。清代学者开始罗列各种书籍,考证出处,登记刻本,详细讨论纸墨。钱曾的《读邱敏集》奠定了古籍版本鉴定的基本原则。《天录·林朗书目》及其《后目》将类型学的核心——善本的收集与鉴定推向了极致。清代学者对版本学最大的贡献就是记录版本状况的各种题跋记录,尤其是?顾魏?大多数情况下。后人汇集成册,写的《斋书后记》。书跋集是黄丕烈对《十里居藏书》的题跋、续篇、续篇、对《园中藏书》的题跋。
现代是一个综合编辑学的时代。叶德辉的书林清华?《林纾余华》是古籍版本的第一部专著;的《中国考证》(1916)和孙的《中国雕版源流考》(1918)把考证和历史分开了。钱基博的《编辑的一般含义》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将编辑学纳入学术研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毛春香的《古籍版本漫谈》(第一版1965,第二版1977)介绍了版本知识。这本书是集子,有插图,通俗易懂。可惜明的部分乱,清的部分太简单。陈国庆的《古籍版本学概论》对版本学术语的解释比较简略,但不全面,适合初学者。魏银如的《古籍版本鉴定系列评论》(第一版1984)体例完备,有实践经验总结,但不是讲价格的,适合专业人士参考。的《古籍版本学概论》、《中国古籍史略》、的《中国图书史略》、曹的《古籍版本学》、张绍勋的《中国印刷史》等,都是从历史的角度论述版本、书目、内容体系的可靠性,都有最新的历史发现作佐证,但都不实用。
说到版本学的专门著作,就不能不谈两部很少流传的油印作品:一部是北京大学陈红天教授的《古籍版本学概要》(1987讲义),其特点是专业性、系统性、表细、判准,尤其是清代版本;可惜,非专业人士对重视学术,忽视市场不感兴趣。二、北京中国书店编古籍知识版(上、下册),油印本1980。该书由古籍鉴定大师雷孟水、张宗绪撰写,内部流传。作者珍藏了这本书的初版,署名雷孟水先生,读了20年,受益最大。书中列举的资料极其丰富,有清代武英殿的雕版,有官书的雕版,有民国的雕版,这些都是所有书籍所不及的。在版本鉴定方面,该书也很有特色,真假皆有,详细区分优劣,尤其是从价格上判断版本的选择。实战?极具性;当然,光有系统性和组织性是不够的。从价值和价格来判断书的版本最有参考性,书迷们也比较关注,但学者们说的很少。笔者迷上古籍收藏多年,有几本书从版本价格上来说非常实用,很有史料价值。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供爱书人参考:
1983第一商业版《张元济傅增湘论书集》,详细记载了1912至1947古籍善本的收藏价格,以及善本的抄印历史;
1980(中国文史补编)上海古籍第一版《友人友人书信(上、下)》详细记载了清末民初苗先生等70人收藏、贩卖的善本价格,以及有关收藏、流散的历史故事;
2000年,由李国庆主编的《米翁藏书年谱》由黄山书店出版。详细收录了藏书家周树涛先生六十年来购书、访书、藏书的史料。价格准确详细。
目前,北京中国书店与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国拍、上海朵云轩、上海京华等各大拍卖公司合作,编纂出版了《中国近九年拍卖古籍目录》(5438年6月+2002年10月由上海书店出版)和《续编》(2002年8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详细介绍了100余件拍品(2000年底前)。书中对拍品的断代、摘要、说明都经过了专家的检查和把关。这恐怕是最新的类型学参考资料了。
古籍版本目录与鉴定
在中国古代,虽然藏书家从书籍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编纂图书目录,但直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人们才真正开始重视编纂图书的版本目录。
所谓版本目录,是指记载图书书名、主要内容,详细描述图书作者或编者,以及出版社、出版年份等内容的图书。是记录和记载版本简要情况的专用工具书。南宋初年由尤懋所编的《岁出堂书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本目录。
明清是作品目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公、私图书版本目录对版本有较为详细的著述,不仅记载了图书的书名、主题、作者和出版者,还简述了版本的特点和来源。但明代版本目录的学术价值不大,清代版本目录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较高。比如钱曾的《读集》、余敏忠的《天禄书目》、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等。,是古籍中信息量最大的版本,在图书收藏领域影响很大,是目录书的高度权威版本。
民国以后,著名版本学家孙殿起撰写的版本目录《卖者的故事》和《卖者的故事续》,是近年来内蒙古地区最实用、最常用的版本目录工具书。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专业古籍出版社先后编辑出版了《北京图书馆善本》、《上海图书馆善本》、《中国古籍提要》、《中国古籍善本》等一些重要的书目工具书,成为当代图书馆、藏书家、古籍收藏者的最佳工具书。
根据不同的标准,古籍版本目录的编纂可分为:一是按国家目录、私家目录、史籍目录;二、按学术内容分,有综合目录和专门目录两种;第三,按编纂目的分,目录有三种:重要图书目录、缺书目录和辨伪目录;第四,按收藏范围分,有丛书目录、地方目录、个人著述目录、珍本图书目录、知识目录。
版本目录与古籍鉴定密切相关。因为从古至今的版本目录系统地揭示了各个时代古籍的存在,记载了古籍不同版本的起源、特点和概况,成为鉴定古籍真伪和价值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版本目录对古籍的鉴定有以下作用:
第一,有助于了解古籍的概况。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记载于正史、文献、典籍、官方书目、私人书目等。阅读这些目录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各个朝代古籍的出版、流通、收藏和流失的大致情况,从而便于对新发现和收藏的古籍进行比较和鉴定。如果看到古籍实物,可以先对其外观、纸张等进行初步鉴定,再与相应时代的版本目录进行对比。古籍实物与版本目录中的作品一致的,可以作出鉴定结果;如果实物与描述不符,要进一步查找资料,弄清是非,不能轻易下结论。
二是便于鉴别版本的真伪。对版本目录了如指掌的人,可以详细了解古籍的书名、卷、作者、版本、书信本、摘要等,从而详细考证和辨别古籍的真伪。比如汉代的刘向父子写的《七观》,在《隋书?《经济志》和《唐鑫书》?《易》两本目录中都有记载,但在《宋史》中!而《艺文志》中没有描述,说明唐宋时期《七律》已经失传。如果发现宋代以后的署名“七略”的古籍,除了失传版本外,其余均可判定为伪本。
第三,只审批版本值。当发现一本古籍被收藏时,可以通过查阅《四库全书目录》、《书商夫妇》等版本目录来了解该书的收藏传承情况,从而正确判断其收藏价值;如果该书不在上述目录中记载,则有两种可能:一是伪书,二是中国孤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查阅其他古籍,或者咨询有经验的鉴定师协助鉴定。通过使用各种方法来识别其背后的权利,可以准确判断其价值。
古籍目录有时会有一些错误。所以,利用版本目录鉴别古籍,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头脑,不能盲从,以免出错。
古籍的收集与辨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藏书的传统。用放大镜把几本古籍放在书房里,既能表现出高雅的生活情趣,又能体现藏书家的文化素养。如今太平盛世,收藏风越来越强。继书法、绘画、瓷器等藏品之后,古籍成为藏家收藏和投资的新热点。尤其是在拍卖中,线装古籍被以惊人的高价反复拍卖后,人们对古籍收藏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同时,深藏在民间的古籍陆续浮出水面。近日,记者就古籍收藏问题采访了南昌市古籍收藏爱好者王灵策和周海婴。
哪些古籍有收藏价值?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古籍拍卖场就非常火爆,价格也越来越高。书价大幅上涨是否意味着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王灵策认为,善本古籍和版画古籍有很大的增值潜力。
古籍善本主要是指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艺术价值的版本图书。包括故宫出版的殿本,国内外独一无二的版本,内容好、书法精的明清手抄本,以及清初以前的精美版本。越老的书越珍贵。一个私人藏书量是否达到藏书家的水平,往往是以收藏多少好书为标准的。
宋版的书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好书吧?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说道。因为宋版书比较珍贵,拥有的人大多都不愿意轻易卖掉,尤其是收藏者手中的宋版书,更别说让他卖掉甚至给别人看了。所以,书一旦注定遇到宋版,只要财力允许,下定决心买下来,是一条增值的理财之路。元版虽不能与宋版相提并论,但藏家始终认为宋、元版是珍本、善本,粉丝值得关注。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比较近的古籍自然升华了。明版乃至清初版,凡是有文献价值、刻工精美的古籍,也都进入了善本行列。王灵策表示,目前明清善本并不难找,价格也不算太高,但增值潜力相当大,值得藏家关注。
王灵策告诉记者,善本古籍有以下9种代表性:
①元及元以前刻抄的书籍;(2)明刻本、明抄本(刻本模糊、流传较多者除外);
(3)清代乾隆以前不太流行的刻本、手抄本;(4)太平天国和农民政权历年刻书;⑤辛亥革命前,学术研究中有独到见解或学派特色,或收集了有系统见解的手稿,以及很少流传的刻本、手稿;
⑥反映辛亥革命前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的手稿,以及很少流传的刻本、手稿;
⑦有著名学者亲自批校、题跋、评论;⑧在印刷上,能反映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以精美的印刷品代表一定时期的各种活字版画、套印、或雕版印刷。
⑨明代、清代古籍收藏版画,名家篆刻版画(有特色及整版或亲笔题字)。
版画古籍
藏家在关注珍稀古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版画古籍的收藏。王灵策说,从历届图书拍卖的目录来看,拍卖目录里印的都是精美的印刷品,哪怕书中只有一本,他们也从不放弃。中国古代版画很多,如《芥子园》、《芥子园传》、《晚笑堂传》、《小白图》、《红楼梦图》、《唐诗图》、《洪雪图》、《三才图》、《孔子图》、《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耕田图》等。最精美的版画杰作属于胡,一位明末画家。这两套古代版画书不仅艺术成就突出,而且开创了木刻水印的先河。解放初期,阿明版十竹书画只卖10元,现在价值已经超过10万,显示版本。
如何收藏古籍?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经济)价值?但不是所有的古籍?值很多钱吗?。李总结说,一般来说,所有收藏品的一般规律是要注意?真、精、新?。因为自古以来,好的东西都会被精心呵护,很多好的古董看起来都是新的。此外,古籍收藏还有独特的原则:
年代是古籍收藏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拍卖的是宋版书,拍卖的是明版书。明版书一般雕刻精美,万历以前的书越来越少,越来越珍贵。清代光绪以后,由于西方印刷技术的冲击,图书质量普遍下降。有图的书比纯文字的好,多色印刷的比黑色的好。
同时代版本,古籍的内容是什么?经、史、子、纪?四节课。儒家经典除了佛道中有图的,都不值钱。?历史?多少?够玩了吗?,值在中间。然后呢。儿子?然后呢。设置?这中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越冷门,越不常见,越是珍贵的稀有。
看印刷同样的内容,从版本上来说,第一次印刷的副本是最珍贵的,一般只有几份,用红色印刷,供业主校对和保管。其次是蓝图,一般10到这个,送朋友。最后,就是大量印刷的黑色文案。在黑色的书里,易读的版本更好。印刷结束时,版材已经磨损甚至破损,此时书籍印刷模糊,价值较低。
此外,特殊内容(如禁书)、早期印本、精印本、庙堂印本、官印本、名印本更为珍贵。著名学者认可价值高的校本或藏书。白纸比黄纸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