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代建筑的分类

错博是一个半球形的建筑,里面埋着佛骨。最大的一座在山治,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半球直径32m,高12.8m,鼓形底座,直径36.6m,下面高4.3m。半球用砖砌成,用红砂岩装饰,顶上有一圈方形石栏杆,中间有一个亭子,叫佛殿。波浪四周有石栏杆,四面中间设门,高度10米。三根石梁以插榫方式水平排列在门柱之间,截面呈橄榄形。门上布满了深深的浮雕,轮廓用圆形雕刻装饰。主题大多是佛的故事。

石窟有两种。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窟叫支提石窟,平面上呈长方形,纵向末端呈半圆形,半圆形中间呈波浪形。除了入口,沿着内墙还有一排柱子。另一种石窟叫精舍,以一个方厅为核心,三面雕有几个方室供僧人静修,第四面的入口有玄关。精舍和智提洞往往是并排并存的,比如阿旃陀的洞群。

菩提伽耶有一座庙和一座塔,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的地方。佛塔,佛塔,建于公元2世纪,重建于公元14世纪。塔身呈金刚宝座状,高大的方形基座中央有一个高大的方锥,四角有四个风格相同的小塔,衬托出主体的威严。塔的轮廓呈弧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表面布满雕刻。印度佛教建筑随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石窟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10世纪以来,婆罗门神庙在印度各地广泛建造。形制参考了农村的公共集会建筑和佛教石窟,为石砌,采用梁柱交错结构。它的形状从平台底座到塔顶浑然一体,布满雕刻。建筑形式因地而异:北方的寺庙规模较小,有神龛和大殿,都是方形平面,立在高台基上。门厅的檐口是水平挑出来的,顶上是密檐的方锥形屋顶,顶上是平球形宝顶。神社上方是一座方锥形塔,塔身密布凸边,塔形曲线柔和,塔顶也是扁圆形穹顶。神的殿里有一座殿,是四通八达的。整个寺庙象征着婆罗门教、湿婆、毗湿奴和梵天三位一体。最突出的例子就是Konarak的太洋次。

南方寺庙规模较大,通常以神社为主体,还有寺院、招待所、浴室、马厩等。周围有一个长方形的栅栏。神龛顶上,每侧墙中央的大门顶上有高耸的方形金字塔塔,挺拔而简洁。虽然全身雕刻,但它们仍然保持着简单几何形状的轮廓。典型的例子是马都拉寺。

中间寺庙周围有一圈柱廊,是僧舍或圣库。庭院中央宽大的基座中间是举行宗教仪式的柱厅。在它的两侧和前方,对称地环绕着三五座神龛。神社的平面是辐射多边形。神社上的塔不高,相互独立。塔的轮廓是柔和的曲线,几道锐边从轮宝顶部穿过。一圈大飞檐把几个独立的神龛和柱厅连成一体。崇拜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时,到处修建了大量的清真寺、陵墓、经学院和城堡。这些建筑的造型虽然受到中亚和波斯的影响,但具有独立的特点。穹顶有了很大的改进。清真寺和陵墓大多以大穹顶为中心,四角由形状相似的小穹顶衬托。门面有一个贴着尖锐优惠券的壁龛。墙壁大多用紫赭石砂岩和汉白玉装饰。大型大理石屏风和窗花被广泛使用。建筑轮廓饱满,色彩鲜艳,装饰华丽,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泰姬陵(1630 ~ 1653)是印度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

泰姬陵泰姬陵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皇帝沙·韩佳为他的妻子泰姬陵修建的,沙·韩佳死后葬在这里。墓地由汉白玉砌成,四壁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宝石,中心覆盖着一个直径约为18米的圆形穹顶,四角各有四座高度为41米的宣礼塔。左右各有一座清真寺厢房,前面有花园和水池。泰姬陵不仅是莫卧儿建筑和印度伊斯兰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建筑史上公认的奇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