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微观史

宋案

在1913的早期议会选举中,国民党获得参众两院392席,成为国会多数党。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民党将组织一个具有多数党地位的责任内阁,其代理主席宋将被任命为内阁总理,从而成为袁世凯总统独揽大权的最大政敌。袁世凯用50万元向宋求爱,被拒绝了。1931年春,宋经湘鄂皖苏抵沪,沿途发表演说,批判时政,反对袁世凯建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的专制主张,使袁世凯大为嫉妒。1965438+2003年3月20日,宋在上海火车站被袁世凯派来的刺客射中,22日死亡。事件发生后,袁世凯假令“查究主人姓名”,“严格依法”。23日,上海英、法租界抓获凶手吴世英及其帮凶应奎成,并从搜出一批确凿证据,证明袁世凯是刺杀宋的主谋,其爪牙赵秉钧、洪叔祖是直接策划者。真相大白后,举国震怒。宋(1882-1913)。中国近代是民主革命,民国初年主要是国民党* * *。字开头,渔夫。湖南桃源人。1904年春,黄兴等人在长沙创办华星汇,任副总裁。同年6月165438+10月,参与策划华兴会并于慈禧太后生日当天在长沙发动武装起义,逃往日本,先至东京政法大学,后至早稻田大学。1905年8月入团,任司法部检察长。7月,1911,与、陈等一起。,组织团中央委员会担任总务干事。武昌起义后,赴武汉协助湖北军政府处理外事。1912 1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3月,他被任命为唐内阁的农林大臣。后来,该联盟的内阁成员一起辞职。宋鲛人赞成任命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主张西方议会制政治和政党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8月,在孙中山、黄兴的支持下,同盟会、统一党、民进会并入国民党,任董事、代理主席。

陶案

1912 65438+10月1,中华民国宣告成立。离这里仅13天,1911年的开国元勋光复会领袖陶在上海广慈医院遇刺身亡。消息一出,国人无不目瞪口呆,目瞪口呆。陶案的主要使者是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上海陆军总司令陈。主要凶手是他的同盟会兄弟蒋介石。事变后,陈掩盖罪行,蒋介石逃跑,陶案不了了之。在刚刚的走访中,陶案已过,但其缘起,是非,历史自有公论。

错误的误解

陶(1878-1912),浙江绍兴人。我小时候受过良好的旧式教育,后来又收到一些新书,思想逐渐激进,开始萌发推翻满清统治、拯救祖国危亡的念头。他是光复会的领导人之一,负责联系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的党组织。他广泛接触下层民众,经常腰缠麻绳,脚穿草鞋,日行数百里,为革命奔走。他非常信任鲁迅,经常去鲁迅的公寓谈革命。他起来的时候经常谈笑风生,告诉鲁迅很快就要“动”到哪里,“动”到哪里。他多次组织武装起义,在革命派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1905年8月,在钟惺会、华兴会、光复会的基础上,中国同盟会宣告成立,成为日本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但是,同盟会仍然是一个无组织的组织,宗派思想和意见仍然充斥其中,严重危害革命的大局。1908年,陶两次赴南洋宣传革命,请求孙中山帮助向华侨募捐。孙中山因为南洋经济恐慌,没有支持。于是,他对孙中山产生了误解和不满,开始传播孙中山侵吞巨款华侨的言论。他受章太炎鼓动,将光复会从同盟会中分裂出来,对革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但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总的革命目标上,陶、和光复会始终与孙中山和同盟会保持一致。到了辛亥革命,各个革命党派都在互相斗争推翻清朝,宗派之争不再是主要矛盾。陶也意识到了宗派主义的危害。7月,孙中山将吴平义与章太炎相提并论。他说:“陶俊受人信任,但东京都党员(指同盟会,作者注)因其接近太炎而心存疑虑。如果他们给它,他们不相信它有不同的愿望。论才能,陶胜于张。”

怨恨变成了敌意

陈(1877-1916),浙江吴兴人。联盟的主要成员之一。1908年,他奉孙中山之命返回上海,与沪、浙、京、津的革命党人接触。他在上海生活时,作为青帮的大头目,经常出入赌场和妓院。陶·张成对此深恶痛绝,抱怨连连。更有甚者,他当着孙中山的面斥责陈,劝其戒赌嫖娼,以免失去革命家本色。陈认为陶有意侮辱他,因此心生芥蒂,嫉妒不已。上海光复时,陶的贡献不在陈之下。1911 165438+10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陶“组织了一个500人的敢死队...第一次攻占江南制造局,炸了上海道部和浙江府部,都是集团的大功绩。”上海光复后,陈依托湖州帮,被提拔为上海青帮总司令。然而,革命党内许多人对陈并不信服,认为沪军总司令一职非陶莫属。陈的沪军总司令还没坐热,于是他小心翼翼地转任浙江总司令。当时任命浙江省总司令唐守谦为交通总长,章太炎、陶、陈为总司令候选人。浙江士绅纷纷来电催促,请陶主政浙江。陶无意做浙江总司令。当浙江派人来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任何人都可以有智慧和才能,只有陈不行。上海光复后,江南军制已定,陶仍在上海游弋。他选择了和闵行,利用光复的经费招兵、练兵,对陈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所有这些旧怨新仇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陈咬牙切齿,对陶恨之入骨,决心斩断此雄,以免后患。

扮演老虎的豺狼――帮助坏人作恶

191 10年10月30日,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上海,与陈会合,任上海陆军第五团团长,由其长兄兼师长黄边指挥上海陆军第二师。陈、黄、江,同盟会三兄弟,在上海相互依存。蒋介石对陈一向很好。1908年春,他游历日本后,经陈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5月,由陈介绍,孙中山单独接见。因此,蒋介石把陈视为良师益友。虽然他们是改变了兰璞的同盟会的兄弟,但是蒋介石从来不冒昧地称他们为老大哥,而总是称他们为先生..他服从陈的命令,听从他的领导。辛亥革命时,他远在日本,没有建立什么功勋。被召回上海后,他参加了收复杭州的战斗,但在革命党内还是个无名小卒。血气方刚的他,常常因为未能实现的抱负和难以施展的才华,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当陈给他一个刺杀陶的秘密任务时,他慷慨地答应了,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既能立功,又能让革命党人刮目相看,报答孟大哥接见他的恩情。但是,执行这样的机密任务,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必须要有一个武功很高的无情之人做助手,这样才能如虎添翼,才能成功。他很快就想起了他的老朋友,光复会的叛徒王柱青。这人原是太湖强盗,神枪手,能飞檐走壁。虽然他是光复的一员,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旧习惯,经常在会议中交换秘密以换取金钱。陶对此极为恼火,骂他是“吃里扒外,猪狗不如”的“乞丐”。蒋介石得到这一情报后,找到王柱青,对他进行威胁和勒索,并尽快传播陶严惩的言论。认为铁心应该先杀了陶才能救自己。

寻找下落

陶也不是等闲之辈,早有风声说陈要害他。为了防止意外,他深居简出,行踪不定。他先后避开了上海的柯里饭店、全国文联、江西路光复会和钟会饭店,然后转移到法租界的、父广慈医院就医。1912 65438+10月12午夜,北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天气特别冷。在过去的几天里,蒋介石为搜寻陶的下落已经精疲力竭。他蜷缩在车厢的软座上,打起瞌睡来,好像在睡觉。汽车经过福州路时,迎面而来的风卷起厚厚的车帘,纷纷扬扬的雪花洒在蒋介石的脸上和脖子上。他从冷战的昏迷中醒来,睁开眼睛,却意外地看到了躲在路旁屋檐下积雪中的陶张成。他喜出望外,于是停下了车。当它没有停下来时,他跳下车,走上前去,礼貌地和陶张成打招呼。陶以革命前辈自居,蒋介石对他百依百顺,毕恭毕敬,处处小心翼翼。所以,陶张成并没有介意。他们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问问题,聊得很投机。当晚,蒋介石用马车将陶送回广慈医院,并记住了陶的病房号。第二天,他带了礼物,以参观的名义,实地考察了陶张成的病房环境和出入路线。

令人震惊的血案

65438+10月14的凌晨,地面白茫茫一片,冰冷的夜。广慈医院灯光昏暗,花园幽静。沿着墙,两个戴着梅绮毡帽的人偷偷溜进二楼的走廊,顺着门找到了205房间。其中一个学着护士的口气,轻轻敲门说:“陶先生,该吃药了。”陶睡得正香,听见有人叫,就“嗯嗯,嗯嗯”地答着,迷迷糊糊的。他刚开门,就接了一声枪响,悲伤地倒在了地上。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寒冷的夜空。顿时,全院一片哗然。当护士匆匆赶来时,凶手早已不见踪影,而陶在血泊中已经死去。第二天,《人民日报》报道:“...昨晚2点左右,大众正在广慈医院住宿,突然有两个人叫了一声陶先生,从大众中探出头来,他们马上掏出手枪就打大众太阳穴……”这两个人就是蒋介石和王柱青。陶被害后,举国震惊,尤其是革命派。在上海举行的盛大追悼会上,许多人相继致辞,寓意悲壮而激烈。有人痛心疾首地说:“陶公之死,不是因为汉奸或个人恩怨,而是因为那些争权夺利的人。如果谁后来利用私人利益伤害了公众,就应该用手枪杀死他。”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枪朝箱子扔去,相当激烈。当陶的骨灰被迎回杭州时,在杭州举行了追悼大会。多达一万人参加了会议,他们怒不可遏,要求严惩凶手。

没有结论就下结论

当孙中山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非常生气。他公开向新闻界宣布,这是一起“报复私利”、“仇杀”的血案。孙中山是一位思想开放的革命者。虽然陶张成生前曾反对过他,但他与他有不同的见解。但孙中山抛开过去,对自己的被害深感后悔。他立即发了一份慰问电,说:“陶俊抱着革命的目的,不遗余力地进行了十多年的运动。光复之际,陶俊立下了汗马功劳,遭遇了悲惨的意外,这可为我们共和国的前途惋惜!不要让违规行为横行。”他下令:“严查并迅速逮捕凶手,让凶手落网,让他的罪行昭然若揭,以发泄世人的愤怒。”浙江巡抚悬赏3000元捉拿凶手。上海陆军总司令陈不得不作秀,悬赏1000元捉拿凶手。几天后,王柱青被捕,不久被处死。蒋介石紧张,陈害怕真相大白,只好让蒋介石暂时去日本避难。1965438+2002年2月,蒋介石以留学军事的名义再次前往日本。民国初年,围绕权力分配,国内政治派系林立,竞争激烈。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陶案的调查自然是敷衍了事,避重就轻。

混淆是非

蒋介石对这段历史一直怀恨在心。1935,他的“天子门生”给江主席写信。1937年,他以前的老师毛思成写了民国十五年的蒋介石先生。他们虽然都叙述了陶被害一案,但在书中混淆历史,篡改历史,说蒋介石刺杀陶纯粹是因为陶不顾革命大局,要刺杀陈。蒋介石不想干,只好先干。这一卑鄙的恐怖行为被他们形容为“以色列革命的大局”,是“蒋介石重要的革命历史之一”。从民国开始,什么都要做,人心所向。北方的清廷压力很大,新的革命政权还在襁褓中。如果革命党如此敌对,也不会导致革命阵营内部的混乱。是什么害死了陶的“安全革命大局”纯属扯淡。在民国历史上,、石、、闻一多等人被暗杀,杨虎城将军全家被秘密杀害。是陶案历史悲剧的延续和发展,是蒋介石压制革命、压制民主、排斥异己、专制的恶性发展的必然轨迹。

廖案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翼领袖廖遇刺身亡。廖是中国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翼的一面旗帜,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中国的亲密朋友。廖一生最辉煌的功绩,是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并实施了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

为了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廖不怕任何威胁,与国民党右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廖任政府委员、财政部长、军委常务委员。此外,他还担任黄埔军校党代表,成为孙中山逝世后左派的核心和革命政权的中流砥柱。因此,他也成了帝国主义、地主买办阶级和国民党右派仇视和集中攻击的对象。自7月1925以来,一些右翼分子在帝国主义的煽动下,召开了多次会议,密谋暗杀廖。8月20日早饭后,廖夫人和夫人何香凝驱车前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参加中常会。车到党部大门时,突然遭到埋伏在附近的反革命分子枪击,她身中数枪,当场牺牲。

廖的牺牲是中国革命的损失和工农的损失。消息传出,工人农民悲痛万分。"许多工人流下了眼泪,哀叹道."中国* * * * *给了廖很高的评价。周恩来亲笔撰写了《勿忘党仇》、《沙集惨案》、《党代表之死》等挽歌,指出廖是“孙中山革命遗愿的继承者”,在革命斗争中“英勇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