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秋的历史功绩

冯绍秋真的把茶炼成金了。小小的茶叶一经他妙手加工成云南红茶,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成为名茶王座,成为全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饮品。可以说,把滇红名茶这种传播友谊的健康饮品献给世界人民,是冯绍秋和滇红茶人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冯绍秋是我国著名的红茶专家,一生致力于茶叶研究和生产,足迹遍布我国广大茶区。其中历经艰难困苦、浸淫心血而成的滇红名茶,在中外茶史上具有典范地位和作用。

第一,冯绍秋开创了中国茶史上滇红名茶的典范。首先,他发现了中国红茶的宝库,创造了世界级的红茶。

1938年秋,为了开辟新的茶区,冯绍秋被中国茶叶总公司派往云南考察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以扩大茶源,增加出口。冯绍秋风尘仆仆,不知疲倦地寻找云南各大茶区,6月初抵达顺宁(凤庆)11。当时是深秋初冬,但我在森林里看到了凤山茶树,黄绿色,叶片粗壮,白房子茂密,十分可爱。于是,冯绍秋信心满满地亲自试吃了少量红茶,观察其品质,结果让人十分欣喜:盘满金黄,汤色红亮,叶红发光(橙红),香气浓郁,这是国内其他省份小叶红茶前所未有的。试制的红茶样品邮寄到香港茶叶市场,被视为红茶中的顶级品质。从此诞生了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比肩的世界级凤庆红茶,中国出现了又一块生产优质红茶的宝地。

创造了世界一流的红茶,找到了生产优质红茶的又一片宝地,让冯绍秋感到骄傲和激动;他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在云南凤庆建厂,大批量生产高质量的红茶,这个计划被构思并实现了。云南红茶可以在云南广大茶区生产发展;云南红茶能香遍天下,名闻遐迩,久负盛名;鼓励和实施凤庆建设茶文化县;冯绍秋对创新和智慧的热情能够结出中国茶史的典范果实。冯绍秋创造的滇红名茶出现后,励精图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创办茶厂,大量生产出口红茶,品质优良,经久不衰,屹立于世界优质茶林,开启了中国红茶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在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之后铸造的。

建厂难:难就难在缺少建材和建筑工人。当时凤庆是搞建筑的,材料得两三年前准备好,才能雇新的建筑工人。几乎没有建筑工人。茶厂建设延期?他想了想。但他强烈的事业心促使他想尽办法建茶厂。建材难买,四处求教;施工技术员没有,他到处找。那一年,在巨大的困难中,建成了七湾烘干车间、九湾精制车间和四尺高的烟囱,并建成了批量生产名优滇红茶所必需的车间。建厂难:难就难在缺少制茶技术工人。他在百忙之中筹建茶厂,一方面开办茶工短期培训班,培养当地制茶技术工人;一方面,他们到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省招募制茶技术工人。在他多方面的努力下,他造就了一个制作著名滇红茶的熟练工人。建厂难:难就难在没有制茶的机械。当时国内所有的机械厂都没有设计制造过云南红茶所需的制茶机。这能打败事业心很强的冯绍秋吗?没有图纸,他自己设计;由于缺油,设计中加入了踏板功能,使得机器既有动力又有踏板。承包商不知道其用途,很多工厂不敢承接。几经周折,谈判,乞讨,他终于把工厂搬过来,同意建了。他集智慧和技能于一身,想出了自创的少丘式“三桶手揉机”、“脚踏式揉茶机”、“脚踏式烘茶机”。从此,他结束了中国不生产制茶机械的历史,开创了中国机械红茶的先河。建厂难:难就难在没有茶具。那时候凤庆的传统制茶方式很简单,只有铁壶和小摊。茶篮、茶畚箕、茶筛等都需要提炼,才能做红茶。这些茶具在凤庆是不为人知的。当地的工匠想做一套茶具。他说很难理解要领,要一个一个做出来像,这样才能模仿。结果还是大小不一,歪歪扭扭,不尽人意。这个严酷的事实能扑灭苦心经营的火焰吗?不会,为了急用,先从外省买。重新教导和鼓励冯清鄙视工匠多看,多思考,多实践。冯绍秋有这种对事业对人民的深情,可以化解平淡,获得智慧和技巧,使凤庆做出精致合格的茶具。生产难:因为没有工厂,所以很难先出好茶。这是收获新茶的好时机。当时没有生产红茶的设备。面对贫瘠的空地,冯绍秋有着经济学家、科学家和实业家的头脑。他建茶厂,同时生产,创造奇迹!他组织了一个临时的厂棚,赶制茶具,三天就收获了新茶,做出了好茶。他的敬业精神是惊人的、务实的,他的开拓精神是迫切的、科学的。他想要别人想不到的,他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冯绍秋有很强的超前意识。在临时的厂棚里,他对生产出来的滇红名茶和祁宏名茶进行了认真的对比研究,取长补短,使滇红名茶的品质更好,为登上国内外名茶的宝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冯绍秋开启了中国云南红茶的新时代,这是他在领导云南红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杰出贡献所创造的。他的领导、事业、科学、创新、聚才、用才、人品、茶品,都是中国茶业史上的典范。这种模式可以高度概括为“开拓创新、无私奋斗”的精神。在振兴云南红茶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光芒万丈。在创造滇红名茶的过程中,冯绍秋培养了一大批茶专家。他们为创办顺宁(凤庆)茶厂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为滇红名茶的发展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从1939到1940,在省茶叶公司的指导下,先后成立了顺宁(凤庆)实验茶厂、佛海(勐海)茶厂、彝良茶厂、复兴茶厂、康藏茶厂。他们的厂长都是由顺宁茶厂的技术员调过来的。比如技术员齐增培调任康藏(下关)茶厂厂长;总务主任童调任复兴茶厂、宜良茶厂厂长;技术总监唐清扬,调到勐海茶厂当了35年的副厂长、厂长。技术员吴国迎担任凤庆茶厂厂长2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齐增培在北京茶叶总公司任技术员。为了扩大云南名茶生产,普及红茶初级技术,中国茶叶总公司从1952到1954连续三年派齐增培到凤庆指导工作。云南红茶初制工艺的制定,为推广云南红茶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1958年5月至8月,二部茶叶局派齐增培到凤庆县华严庵初加工所,与凤庆茶厂技术人员一起学习云南红茶初加工工艺、机械设备和揉捻切条机。

正是这群茶祖和精英奠定了云南滇红茶发展的基础,使云南茶叶生产在省茶叶公司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振兴中国茶业,为中国茶业在世界上取得辉煌成就做出了突出贡献。云南红茶诞生于凤庆,并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蔓延到云南省。从此,云南茶从零星种植到广泛种植;现代茶厂机械化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茶叶科研与教育从无到有;茶叶主要用于国内销售到30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1995年,全省产茶县由解放前的30个县发展到108个县;茶园从1600公顷发展到24006公顷;万吨以上产茶县25个;国营精制茶厂70家;固定资产达到8953.48万元;精制茶产量达到64,865,438+058(其中65,438+065,438+087,965,438+0,234,576),其中一半以上为云南红茶。产值达到135181.8万元,利润达到2551.97万元,上缴利润205637万元。因此,云南成为中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成为中国重要的优质红茶生产基地。茶叶在云南从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富民兴滇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云南红茶生产的发展,茶产业已成为云南继烟草、蔗糖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全省128个县市中,108个县市产茶,涉及人口1000多万,占全省人口的四分之一。茶叶收入已成为云南茶区各族人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茶叶专家冯绍秋创造了闻名云南的滇红茶。冯绍秋一生致力于茶叶的研究和生产。他擅长制茶,被誉为“茶中状元”、“红茶专家”、“滇红之父”。他是鉴别品评茶叶的专家,人称“冯鼻”。也是为中国茶史做出突出贡献、文艺能力强、善于领导、勇于创新、无私开拓的领导干部典范。从65438年到0987年,直到87岁去世,他一生从未停止过对茶产业的追求。为了铭记冯绍秋创造滇红名茶的历史功绩,激励后人在茶业上建功立业,再创辉煌。65438年至0995年,在凤庆茶厂建立了冯绍秋铜像,树立了中国茶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如今,滇红名茶已经走过了60多年。经过几代滇红茶人的不懈努力,凤牌滇红茶在万里有口皆碑,位居中国红茶之首,成为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产品。随着茶产业的扩张,冯绍秋创办的顺宁茶厂在当年更名为凤庆茶厂,并于1996转制为滇红集团有限公司。面对中国入世的机遇和挑战,云南红茶人正在追求新的理想。他们成功地推出了“王子管”作为滇红集团新世纪的茶叶品牌。滇红集团的辉煌历史,必将支撑起“王子之冠”的新形象,在21世纪的五大洲四海大展宏图。冯绍秋创造了著名的滇红茶,使历史悠久的凤庆茶业增添了一抹金色的光彩。从此,凤庆茶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凤庆也成为举世闻名的滇红之乡。云南红茶的不断发展,孕育了灿烂的茶文化,使凤庆茶人种植和使用茶叶,从药用、饮食、招待客人,到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茶文学、茶歌、特阿莫、茶画、茶书法、茶具音乐等精神生活。在从茶的物质特性走向精神文化特性的过程中,凤庆茶人创造并发展了生机勃勃的茶文化。凤庆县委、政府与时俱进。他们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实践,结合凤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制定了《凤庆茶文化强县建设纲要》,决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把凤庆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茶文化古老、现代文明的茶文化强县。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宏伟战略目标。

为把凤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茶文化大县,目前,《凤庆县以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向国家申报凤庆县更名为滇红县,打造滇红茶都、滇红街、滇红广场、滇红大会堂、滇红苑群雕,发展滇红茶文化产业,建设茶道茶馆,举办中国滇红茶文化节,举办能展示民族风情的游览和观赏活动。届时,一个光芒四射的云南红茶文化大县,将以举世瞩目的崭新面貌,为建设中国特色县级先进茶文化做出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