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地名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夏朝三都属凉州东南;商属荆州西南;周属岳,领国;秦属襄郡、兰郡;汉是汉族的一个县;晋至南朝,宋属献县东南角,武陵县西南角。南朝属于献县东南角和齐Xi县西北角的交界处。梁、陈属南义郡;隋属郡。

唐初开始在三都设治。贞观三年(629),设皋兰县,即今天三都的横峰、唐周、合江一带。杜尚郡,即今天三都杜江一带,属颍州管辖,颍州归杜尚郡管辖。

宋朝(960 ~ 1279)隶属夔州道邵青府(今四川彭水县)管辖的五十六个羁縻州南部东界。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六月,西南夷中、下、烂土窑洞突然带人,窑洞300个,村落110个。

至元二十八年(1291)十月,云浮建洞,改陈梦洞为陈梦府,改合江府。

致远二十九年正月,设立军民绥靖部。

明洪武十九年(1386),都匀改为云安府,为都匀绥靖部。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张浚被任命为河江郡陈梦烂土官,调任魏云。

弘治七年(1494)五月,长官调任独山州,调任新设都匀府。

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杜江堂判,即三都县杜江镇,都匀府。

雍正十二年(1734),设三河、大河、普安、中和等乡镇,设烂土司。

民国二年(1913)十二月,杜江厅更名为杜江县,三交府更名为三河县。

民国三十年(1941)二月,杜江县与三河县合并,改名三都县,设三河镇,杜江县部改为地区部。

1949 65438+2月6日,三都解放,1950 65438+10月14,三都县人民成立。

9月1956、11日,国务院第37次全体会议作出决定,撤销三都县,设立三都水族自治县。2月1956,三都水族自治县更名为三都县。

1957 1.2,三都县正式成立,县内设立三合镇,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县名、县治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