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地质工作发展的战略构想

张海琪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21世纪将是人类充分开发利用海洋的“海洋世纪”。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社会和沿海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海洋。1990,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各国把海洋开发和保护作为国家发展战略;199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将海洋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65438年至0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标志着完整的现代国际海洋法律体系的建立;1994,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1998作为国际海洋年。在这一国际背景下,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把包括海洋地质矿产调查在内的海洋开发工作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采取具体措施加快进军海洋的步伐,推动了世界海洋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海洋地质科学在现代沉积、板块和地体构造、古海洋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继深海钻探计划之后,大洋钻探计划在全球结构、全球变化和大洋地壳物质组成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全世界海底矿产资源都有新发现;海洋高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不断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观测精度不断提高。因此,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正朝着“领域更广、精度更高、程度更深、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

根据《公约》规定,中国可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约300万km2,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是中国神圣的蓝色国土。《公约》明确规定,沿海国拥有勘探、开发、保护和管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管理海洋科学研究、防止海洋污染等一系列具体事项的管辖权。这些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是专属于沿海国家的。此外,还有更广阔的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区域,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在如此广阔的领域,海洋地质工作大有可为。

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40年来,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者在近海和大陆架油气资源勘探、沿海砂矿调查、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南极南大洋地质调查、海洋基础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与测绘、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海洋地质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就整个地质矿产工作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而言,基本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研究、管辖海域含油气盆地和海洋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国际海底区域各类矿产资源调查研究水平较低。总体上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专家评估,海洋地质工作普遍落后海洋发达国家10 ~ 15年。

《公约》生效后,海洋地质工作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维护我国海洋主权权益、开发利用海洋矿产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和减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我国海洋地质工作意义重大但相对落后的现状,应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我国海洋地质工作。

一、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从性质上看,海洋地质工作可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前者是事业行为,由国家投入;后者属于企业行为,由事业单位投资。长期以来,我国参与海洋地质工作的产业部门众多,政企不分,公益性和商业性工作机制混杂;缺乏整体长远规划和统一部署及规范要求,人才、资金、技术无法集中,数据成果应用受限,存在低水平重复工作和投资浪费。此外,调查研究的设备和技术方法相对落后,高新技术应用不广泛,投入不足,导致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在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应定位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区域性调查研究工作。也就是说,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应属于政府行为范畴,所需经费主要由国家预算拨款。

(一)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国海洋地质工作的现状和《公约》生效后面临的新形势,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权利、利益、资源、环境”为中心,近海和远洋并重,以近海为重点,尽快提高中国管辖海域的地质调查程度, 提高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研究水平和技术水平,维护国家主权权益,提供可利用的矿产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地质科学。

(二)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目标

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建设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现代化、素质高、水平高的海洋地质工作队伍,即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基础性、公益性、区域海洋地质调查,关系国家权益和未来经济利益的战略性海洋地质工作,以及相应的海洋地质科研工作;到2010年,海洋地质工作水平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二、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

海洋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洋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

(1)海洋区域地质调查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是各项海洋地质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国海域已进行了不同比例尺的调查,面积约为654.38+0.8万km2,仅编制了654.38+0.5万6和654.38+0.6.54 38+0万3小比例尺地质-地球物理图。我国大部分海域的区域地质调查仍是空白区,这无疑给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与海上邻国的划界带来不利。因此,要尽快制定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地质调查和测绘的规划和计划,制定统一的调查规范和测绘规范,形成严格的工作制度、调查程序和质量要求。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按照“经济导向、统一规划、编测结合、优先优先”的原则,在2005年前完成中国全海域1:1万的区域调整填图,其中急需或有争议海域的边界图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陆海联系图要尽快完成,以适应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经济建设需要开辟新领域,开展沿海地区中等规模矿产资源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在油气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前景较好的海域以及国防建设需要的海域,开展中大型调查;为了使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正规化、法制化,需要着手制定中大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和测绘规范,如1:50万。

(2)海洋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

资源是海洋权益的核心和本质。调查和评价我国管辖海域的矿产资源是海洋地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任务。

1.注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海洋油气产业是现代海洋产业的主导产业,而石油和天然气是我国急需和短缺的矿产资源,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应是重点。

根据海洋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特点,考虑到公益性和商业性油气勘探的界限,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宜进入区域油气资源评价阶段,即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综合调查,查明盆地的分布范围和地质构造特征,评价和预测油气资源前景。

2.积极参与国际海底矿产资源调查和极地科学考察。

以多金属结核为代表的深海海底矿产资源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勘探。与此同时,有必要对其他国际海底矿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勘探,如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底磷块岩。此外,要积极开展极地地质科学考察。

3.滨海砂矿调查与评价

中国海岸线漫长曲折,海岸线长1.8万km,陆架广阔,第四纪发育良好,成矿前景良好,砂矿资源丰富。砂矿地质调查应主要在辽宁、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进行,重点是黄金、金刚石、钛铁矿、锆石和独居石。

(3)海洋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

中国沿海和陆架海域地质条件复杂,海洋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海底失稳、地震、崩塌、滑坡、海水入侵、浅层气等。,将对油气勘探开发平台和输油管道建设,对沿海农业开发、通信设备和工程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此外,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加快海洋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是海洋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海洋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是海洋开发的前期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查明沿海地质构造、地质环境、潜在地质资源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研究海底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和诱发机制及因素,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为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海洋地质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

基于海洋地质的特点和我国科学研究的实际,有必要重点开展边缘海盆地形成机制、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沉积环境与油气形成演化、大洋多金属矿产成矿与成矿规律、地壳动力学、古海洋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在海洋高科技发展领域,中国应该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包括组织国家“863计划”海底地形地质构造探测技术研究;应用高新技术建立海洋矿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开展高精度海底地形探测技术、海底沉积物来源和结构探测技术、近海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的高技术研究。

正当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全国海洋地质科技大会召开了。这是中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首次齐聚一堂,共商海洋地质事业发展大计。这次会议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回顾我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总体规划部署,必将对我国海洋地质工作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海洋地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相信在全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世纪之交的中国海洋地质事业必将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为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