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的历史论文。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漫长的史诗。今天的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也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和批判。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灿烂的书画,精美的音乐舞蹈,多样的戏剧,杰出的中医,源远流长的茶瓷文化,都构筑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你知道他们的辉煌历史和现状吗?那我们就从《唐装起源》开始进入这个话题的研究吧!

“唐装”的兴盛,可以看作是中华文明复兴的标志。然而,尽管背后有着宏大的象征意义,但“唐装”本身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关于这个词的内涵,时尚界有很多表达,比如“汉服”、“华服”。很多人对“唐装”的提法感到不解:有唐朝那么大的中国,就没什么好穿的了吗?其实“唐装”基本上是清末民初的旗袍。“唐装”一词的由来也有“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外国人管“中国街”叫唐人街,自然中国人的衣服就叫“唐装”。“唐装”的称谓其实起源于海外。唐朝鼎盛时期,名声远播海外。后来海外各国称中国为“唐人”。“明史?”《海外真蜡传》说:“唐人街”和海外华人自称唐人,正是因为唐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朝代。抓住唐人街的唐人所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衣服,称之为“唐装”,不仅合乎逻辑,也是海外和国际上长期使用的对中国人的称谓。20世纪,在“中西服饰齐头并进”的社会背景下,粤港澳同胞用“唐装”和“西服”来区分中西服饰。在2001年的上合AD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邀请亚太经济体的与会者穿上“唐装”,掀起了和平喜庆的“唐装”新浪潮。这既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是时尚规律的必然,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和风范的体现。

如果“唐装”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戏曲脸谱呢?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赏心悦目,也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对话的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是习惯于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赋予了这种特殊语言既定的语义,赋予了它各种表达功能。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也受到各种传统艺术的影响。它着眼于人物的性格、道德、善恶,充满了强烈的道德评价色彩,是儒家文化伦理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中国传统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的红色代表忠诚和勇敢,黑色代表正直,白色代表邪恶,蓝色代表凶猛,黄色代表恶毒,绿色代表坚韧,紫色代表耿介。脸谱艺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它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一样,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杰作。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它,使充满民族特色的脸谱艺术更加辉煌。

有人曾说:“新娱乐是和谐文化的新浪潮。”是啊!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批判地继承,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创新地发展。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才能是世界性的。只有包容的、发展的民族文化才能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保存我们的宝贵传统,并将其精髓奉献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创造和谐文化,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新娱乐。可能有人会觉得把传统文化当成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不好,因为现代人大多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尤其是年轻人,所以要想走在时代的前面,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给全世界,首先要让别人对我们的文化产生兴趣,然后才会好奇。如果我们想更多的了解中国,就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这一点不是经常说的。

那么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有趣呢?当然,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不完全抹杀的基础上的,这取决于我们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根据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比如唐装,融合了民族丝绸和现代气息,但又不盲目复古。在古典主义中渗透现代服装理念,利用时尚元素让色彩更流行,款式更新颖,工艺更先进,真正赢得市场,走向世界。唐装会更接近国际化。唐装面料与牛仔的结合,展现了街头的清新与传统的优雅。中国传统的唐装选择大胆时尚的配色。还有,现代标志设计是设计师根据传统造型艺术提供的思维路径,带来了更多的创新。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他创新的东西不一样,但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应该永远保持这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中国传统文化永远走在购买的前面。然而,有些人不珍惜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参观中国的文化景点,参观中国的古物博物馆,他们就在某个地方随机标注。禁止中国人证明自己来过这里,因为这些名胜古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这个国家的财富,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史实。

纵观人类发展史,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繁荣都表现了这个现代国家的繁荣。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也处于一个选择和变革的关键时期。面对沉重的历史沉淀和现代文明的新月,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面向未来,中国文化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全面创新”,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实现与“传统”相对应的更加合理的“现代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重建不能理解为“回归传统”,而恰恰相反,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现代的观点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阐释和重新诠释,着眼点应该是当下和未来,而不是过去。其次,我们不应该用传统、现代或民族性、国际性的二元对来对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应该用批判继承的态度来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

这样,人就是新人,文化也是新文化——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民族的,也有国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