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六皇子是谁?谁是铁帽子王?

清朝的六大太子分别是:戴珊、礼亲王(努尔哈赤时期)、多尔衮、瑞亲王(皇太极时期)、岳乐、安(顺治时期)、舒洁、康亲王(康熙时期)、安得烈、义亲王(雍正时期)和义信、恭亲王(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铁帽子王有12人,分别是戴珊太子、二郎神、瑞太子多尔衮、虞太子多多、苏太子、庄硕赛、克勤郡王、顺城郡王吕德浑、伊王、公太子、醇亲王、清太子等。

一,六王子

1,礼部太子戴珊

爱新觉罗·戴珊(1583 8月19-1648 165438+10月25日)出生于满洲里正红旗。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其母为大富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封为和硕贝勒,参政议政,居四贝勒之首,依次封为大贝勒。戴珊父子在满洲率领两支红旗(正红旗和镶红旗),在征服女真各部、蒙古和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他因作战勇敢而被授予“顾瑛·巴图鲁”称号。努尔哈赤死后,在戴珊的主持下,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可汗职位。天聪九年(1635),被皇太极斥为藐视君主,贪财,违法滥权。

崇德元年(1636),封为和硕太子李,世袭。次年,清太宗斥责其插队,无视君法,渐居家中,不问国事。

最终皇太极因为职位高而被打压。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死后,戴珊为了消除内乱,作为皇太极的第九子即位。

顺治五年(1648),病逝于北京,享年66岁,赐祭安葬。康熙十年(1671),谥号追得很凶。乾隆十九年(1754),入盛京王献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封宗祠,但世袭。

2.瑞太子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 165438+10月17—1650 65438+2月31),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海。明万历四十年(1612)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多尔衮被封为贝勒;天聪二年(1628),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因为服过兵役,被封为“摩根代青”,成为正白旗的旗主。

天聪九年(1635),多尔衮等人率军活捉并降服了蒙古力丹汗之子鄂哲,获得了玉玺。崇德元年(1636),因战功被封为和硕瑞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命多尔衮追击韩王氏。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在晋松战争中战功卓著。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吉尔哈朗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辅佐王,人称摄政王。

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任命摄政王叔、摄政王叔、摄政王父。

顺治七年(1650),在塞北打猎时冬天病死,被谥号为“清成宗皇帝”,委以修远广业建功、安民、立政、诚尊义的重任。

两个月后,顺治八年(1651),多尔衮被剥夺爵位,坟墓被挖。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为他平反,恢复了瑞亲王的爵位,评价他是“把国家立在基业上,成为统一行业的最杰出的人”。

3.岳乐,一个王琴

爱新觉罗·岳乐(1625-1689),清朝宗室、将军,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裕民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的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入关后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初,小镇被封了。顺治六年(1649),贝勒被封。顺治八年(1651),攻爵,改称王。顺治十四年(1657),立为太子。康熙二十八年(1689),岳乐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和。他死后,因攻击贝列诺尼而被人鄙夷。

4、太子蜀

觉罗·艾欣(1645 —1697),满洲正红旗人。宗室及清朝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孙,礼亲王戴善的孙子,惠顺亲王的第三子,清朝六亲王之一。

顺治六年(1649),攻多洛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国号康。顺治十六年(1659),追责荀叔太子下海前之罪,剥夺其丧礼、碑文,降职为贝勒。

太子李继承了铁帽子太子的爵位,铁帽子由从满大海之子常岱手中继承,改称康太子。

三藩之乱以来,拜白旗,授南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率军至浙江,围攻耿。康熙十五年(1676),平定浙江,取福州。

耿大势已去,他亲自去投敌,平定了耿的叛乱。与此同时,台省郑竟陵部率领一万士兵进攻福州,被舒洁击败。

康熙十九年(1680),台湾省郑经溃败后,清军收复沿海厦门、金门、铜山。郑经战败,率残部逃回台湾和彭州。

康熙三十六年(1697),舒洁去世,谥号成了好人。

5.易皇子黄宏

aisingiorro Andrew Wong(1686年4月16 —1730年5月4日)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是张嘉实皇帝的贵妃静敏所生。黄宏发与和君胤禛的关系最为密切,雍正帝对他非同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四皇子胤禛继位,安得烈被封为和硕仪亲王,兼任议事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丞相被任命为户部尚书。

从那以后,他全力协助胤禛治理国家,胤禛非常信任他。雍正三年(1725),丞相负责水利和农田管理。雍正七年(1729),准噶尔因边境动乱,奉命处理西北两架军机,叙协赞誉倍增。

由于安得烈对雍正王朝治理的巨大贡献,得到了世袭更替的许可,成为铁帽子王。清朝历史上第九个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卒于五月初四(阳历18),终年45岁。

他被封为祠堂,并被谥号为“圣人”。此外,还授予他一块名为“忠、诚、勤、慎、廉”的牌匾。将它的名字“云翔”的“云”字改回“阴”字,成为清朝唯一一个官员不避讳皇帝的例子。

6.恭亲王一心

爱新觉罗·伊欣(1833 65438+10月11—1898年5月29日)月道馆主人,晚清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清代十二铁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的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小京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生,道光帝遗诏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至咸丰五年(1855),以心担任主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易信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的谈判,并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帝驾崩,宜信与内廷皇太后联手发动阿信游政变,成功夺取政权,被封为议事王。

咸丰十一年(1861)至光绪十年(1884),以心任总武官兼衙门首席大臣。虽然她在同治四年(1865)被慈禧太后免去了议事王的头衔,但她仍然处于权力中心。

光绪十年(1884),因在中法战争中战败,最终被赶下台,史称“沈嘉亦舒”。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战败,才再次投入使用。

光绪二十年(1894)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军机大臣、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谥号死于四月初十(五月二十九)。他的孙子蒲苇攻了恭亲王的爵位。

二、铁帽子王

1,戴珊,礼亲王(已介绍六亲王)

2.郑亲王齐尔哈朗

艾辛吉奥尔罗·吉尔哈朗(1599 165438+10月19—65438+6月11)出生于满洲里正蓝旗。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壮的第六子王琴·艾辛乔罗·舒尔哈齐,其母是福晋乌拉那拉的第五任妻子,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

他从小住在宫里,被努尔哈赤养大,所以和诸侯关系很好,尤其是和皇太极。父兄造反后,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

他从青年时代就跟随努尔哈赤远征北方,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和硕贝勒。他是努尔哈赤国政八和硕贝勒之一。

皇太极时代的四大皇子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之外唯一被封为“王叔叔”的人。顺治十二年,齐和谥号做了祭品,进了祠堂。

3、太子多尔衮(六皇子已介绍)

4.多多,豫亲王

爱新觉罗·朵朵(1665438+2004年4月2日—65438+20649年4月29日),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清太祖的第五子,阿济格与满洲里白旗主多尔衮的同母同弟,号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之一,爵位世袭。

后五年(1620)定名和硕Frontien,贝勒化为统一白旗。崇德元年(1636),封为禹亲王。崇德六年(1641),参加晋松战争,大获全胜。

顺治元年(1644),定国将军多尔衮入关,大败李自成军。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他下到江南,抓住了南明的斧王,以及陕西的王子和朔德于。

顺治六年(1649)三月十八日,多多死于天花,年仅36岁,谥号“传”。乾隆年间,圣旨授与祠堂。他一生战功辉煌,乾隆皇帝称之为“开国帝王之最战功”。

5.苏豪格王子

爱新觉罗·豪格(1609 —1648)是皇太极的长子,皇太极的第二大福晋。满洲正蓝旗人。

豪格原名贝勒,天聪六年(1632)七月,封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四月,晋封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自征朝。

崇德三年(1638)八月,陪多尔衮攻明,次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三月(1641),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七月,因战功卓著,复升为太子。

顺治元年(1644)四月,多尔衮因谗言被封爵,随后随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仍封太子。顺治三年(1646)正月,授为靖远将军赴川,同年十二月灭张政权。

顺治五年(1648)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诬陷降职,后被下狱。同年4月死于狱中,时年40岁。顺治七年(1650)正月,多尔衮和弟弟阿济格各带一人从福晋出发。

顺治八年(1651)二月,顺治皇帝即位后,霍格被平反,恢复爵位。顺治十三年(1656)九月,谥号苏武太子。

乾隆四十三年(1778)封你为祠堂。特诏改攻爵位的现任太子,续王衔,称“苏”,世袭更替无用。8月,他进入盛京王献的神社。

6.庄王琴硕赛

爱新觉罗·硕赛(1628-1654),又名硕色,是清朝宗室,旗人,清太宗第五子。

顺治元年(1644),加冕成泽郡王。然后跟着多多的军队南下。当时李自成在潼关,硕赛带着豫亲王多多攻打陕州,打败了李自成的部将张友增和刘芳亮。李自成亲自上阵,也是大败。

然后挥军南下,打败了明朝的朱友松、斧王,送给屠龙一件纱衣,黄金万两,白银两万两。之后跟随多多征讨廓尔喀,与英格兰王子阿齐格共同保卫大同。

边江之乱时,硕赛率领大军讨伐代州,为清军清剿立下汗马功劳,被提拔为太子。顺治七年(1650),降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封他为成泽太子。

掌管兵部和宗仁府。同年十月,又与多罗前郡王瓦达同为议事王。顺治十一年(1654),十二月初五死,其子博果多攻之。

7.王科尔沁县人

爱新觉罗·加托(1599-1638)出生于满洲正红旗。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戴珊亲王长子。

早年从军,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戴珊共用两面红旗,先后被封为太极、贝勒。后来因服兵役被封为和硕亲王,掌管兵部。

努尔哈赤死后,以大局为重,力劝父亲戴珊建立皇太极。后来因为性情忠厚率直,对皇太极不满,容易受到指责,多次被贬为贝勒。

崇德三年(1638),死于济南天花。皇太极念其功,追封为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对岳托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乾隆四十三年(1778)册封太庙,入盛京王献祠,克勤郡王爵位世袭。

8.顺城县国王乐可·德洪

爱新觉罗·勒克浑(1619—1652)出生于满洲里正红旗。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的曾孙,礼亲王戴善的孙子,和硕英亲王萨哈林的次子。

作为努尔哈赤的后代,他继承了前辈的勇猛和胆识,在明清鼎革之时的烽火硝烟中转战南北,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封了郡王宝座。

顺治八年(1651),受命掌管司法部事务。九年,去世,享年三十四岁。康熙十年,赐“龚辉”,子孙世袭。

9.黄宏发,太子易(六太子已介绍)

10,恭亲王一心(已介绍六位亲王)

11,酒精王子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1840 10 10月16 —1891年1 10月1日),字普安,九思会馆主人,隐退馆主。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同父异母的弟弟。

母亲是庄顺的贵妃吴雅诗,她的大福晋是慈禧太后的妹妹。清末政治家,光绪初年军部实际控制人。

道光三十年(1850),封他为酒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和恭亲王配合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慈禧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奕譞加了太子的称号。

同治十一年(1872)加冕晋王。光绪即位,由嘉丰太子接替。光绪十年(1884),以恭亲王奕信为首的军部被慈禧下课,史称沈嘉亦舒,奕譞开始以商办的名义接管政权。

光绪十一年(1885),丞相海军衙门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

光绪十六年(1890),十一月(公历1891年1日),醇亲王奕譞在官邸,年方51,谥号亲王。奕譞和方福晋的第五子载沣,攻击淳亲王的称号,载沣的长子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12,清太子奕劻

爱新觉罗奕劻(1838 3月24日-1917 6月5438+10月29日),晚清宗室高官,清朝首任宰相,出身满洲正蓝旗。爱新觉罗·洪礼的曾孙,爱新觉罗·林勇的孙子,清诺亲王,并不是爱新觉罗·棉兴的长子,护国公。

道光十八年(1838),奕劻于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生于京。他收养了清郡王棉棉为嗣,一开始被封为辅国将军,后来成为晋朝的妃子和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加郡王衔,任御史。

光绪十年(1884),任宰相、外交大臣,成为嘉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登基为太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加恩由世袭改为铁帽子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次年他奉命代表清政府与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军机大臣,仍任外交宰相。

宣彤三年(1911),取消军部,成立内阁。奕劻成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归。奕劻放弃了总理的职位,被任命为比安德宇的总统。

清朝灭亡后,他移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一月二十九日病逝,享年七十九岁。追秘,子振攻主。

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百度百科-清朝六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