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陆家明《落月摇寒山钟——张继《枫桥夜泊》诗化描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唐代诗人张继有一首《枫桥夜泊》被后人传诵。对张继生平和诗歌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是对他的《枫桥夜泊》的研究,对他其他作品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张继的生平研究很多,但他的传奇一生并没有得到一致肯定。从历代诗集来看,张继的诗很少被选录。更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关于张继及其诗歌的专门著作还很少。在第二篇文章中,主要总结了近二十年来对张继德及其诗歌的评论。

关键词:张继平《枫桥夜泊》概述

一、张继的生平

关于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历来众说纷纭,但主要集中在钟国本的《唐代诗人张继诗歌初探》和王惠宾的《张继生平校订》两部著作中。这两篇论文主要来源于张继的一些诗歌和他朋友的一些文集,以及历代记载的关于张继生平的一些相对简单的文章。

在钟国本的《唐代诗人张继诗歌初探》中,也详细论述了张继的生平。

张继本名孙一,无《新旧唐书》传,生卒年不可考。历史上对他的籍贯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他是象州人。如《新唐书·易文志》记载“张及时卷”,押“象州人”。此后的《唐诗年谱》、《唐代才子传》、《唐诗全诗》都持此观点。第二是他是南阳人。如唐代独孤和唐代扬州青云寺律师序(《毗陵集》卷九、《唐代余杭义丰寺灵传》卷十五)都称之为“南阳张籍”。独孤与是同时代人,又与熟识,故籍贯应由邓州南阳确认。

张继的生平经历,傅玄聪先生在《唐代诗人集》中做了详细的考证,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长安英剧时期。《唐诗年谱》二十五篇说他是“天宝第一秀才”;《唐代贤才传》三传说:“天宝十二年礼部侍郎杨军下”。两者都充分证明了张继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考中进士的。同时诗人刘长卿写了一首《赠张之约》诗,诗中称为“司职”,这可能是张纪中进士后所担任的官衔。

第二,吴越时期的洛阳旅游观光。据《英国实录》卷十八记载,于幼卿自天宝十三年至至德二年为实录知府,张此时在吴越。安史之乱结束后,张继结束了吴越的旅游生涯,西去洛阳,并在苏白马寺、洛阳左左等诗作中间接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破败荒凉景象。

第三,洪州在武昌任职期间。与同时代的诗人黄福然有一首《酬》诗,诗前序说“取孙,吾老而好,只服武昌”;《新唐书·艺文志》》(张继)大历末年,袁外郎,祖部人,被分配到洪州。”可以看出,张继曾在武昌和洪州工作过。

张继的死亡日期无法详细考证。德宗建中年间迁至随州刺史,张继卒年应在大历末年。

在王惠宾的《张继平生平修订》中,他认为:张继是襄州襄阳人,天宝十三年被任命到江南;大历初,袁外郎查祖部;大历与皇甫冉、戚常青、邹等人在润州待了五年,有一段时间还写诗送邹赴豫侍奉武昌。

刘长卿《毗陵送邹入豫为判官》一诗,认为他在洪州当了四五年免租判官是张继大立之论,实在值得商榷。大历三年七月,随河南副元帅赴幽州,此时已是2008年秋,皇甫然还在罗京一带。刘长卿文集里还有一首《何范世军登润州塔》诗,说明他在大历五年至六年正月也在润州。

张端做学问的时间登上首位,新考证《唐才记》定为天宝十二年,也不怀疑。

张继之后,他在有庆幕府或会稽地区任职。就所谓“尝左震荣军幕府”或诗中“姬胡”二字而言,张与当当是在天鼎十三年至德德二年之间。

在上文中,张继的生平主要是从诗人的一些文献记录、张继的诗歌和他的一些游记以及张继朋友的一些文章中界定的。然而,大多数关于张继的考证仍然缺失。于是,很多专家学者对他的立场不一。由于调查材料相同且较少,大多数文章中有很多相同的论述。例如,因为张继在大理润州生活了五年,并与皇甫冉、刘长卿、邹等一起唱歌,所以对他的生平作出修改,未免有些草率。

第二,张继部分诗歌概述

在多姿多彩的唐代诗坛上,嵇是一位杰出而又被忽视的诗人。在历代的诗集里,很少有诗歌被选作传承者。更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关于张继及其诗歌的作品还很少。

至于张继的其他诗作,钟国本的《张继唐诗初探》更为详尽。现在整个唐诗中,张及时写的诗很多,比如黄富然、窦淑香写的。经考证,属于张继的诗只有38首左右。

张继的诗歌创作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唐玄宗晚年骄奢淫逸,生活颓废。张继的诗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现实的情况使他很难实现他的抱负。他在异乡漂泊报国的时候,写下了“我不能问苍苍,我也赋有玄机”的情怀,写下了“孤愤中执龙泉”的孤独情怀。

他的一些诗歌最终聚焦于当时动荡的社会,表达了对人民的极大关注。比如:

耕者从楼招舟,春草青青。试试去午门看县馆,清明有一些新烟。-“门就是那个东西。”

载经白马空,断碑断刹见。飒飒茅屋秋风起,雨声萦绕一夜。——《苏白马寺》。第一部分描述了苏州刘展之乱后农田荒芜、乡村萧条的破碎景象。虽然最后一首诗主要是表达旅行的悲伤,但是安史之乱后,白马寺的房子被彻底烧毁,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的荒凉景象,这首诗里有详细的描写。如《破碑》《茅屋》《秋风》《空》《残剥》《沙沙》。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事物被改造的苍凉,从而产生一种深深的“想”的感觉。

派法官邹去;

齐鲁巡地,今年用兵频繁。女方停止进城打工,农业弃文养农。

这个国家的使者乘船去了,王子们举行节日来欢迎他。深仁助君子,薄悲助孟莉。

火还热,浪还没平。我们应该问问鲁他是否讲道理。

这首诗表现了对乱世人民的极大关注。尤其是“齐鲁巡地,今年用兵频繁。”反映了当时持续不断的战争。“女止蹲,农废温阳耕。”它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对现实的反映要深刻真实得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首诗表现了对动荡时代人民的极大关注。他希望即将上任的邹法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以慈助君子,以慈爱民”,即以慈助君子,以慈爱民。这是一种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流浪诗在张继的诗歌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乡愁和思乡也成为张继经常表达的主题。比如,思考成为了张及时诗歌的主题,如《从西干桥到挂岩村》、《淮阳晚期》、《苏白马寺》等诗歌,尤其是《枫桥夜泊》,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这些诗歌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失意之情和对旅行的忧虑往往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更多地思考了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把自己对现实的感受和感悟放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因此,张继还写了许多关于历史的诗,如《体验岭钓鱼台》、《河间王墓》、《春日沈骏寺》、《华清宫》、《金谷园》等。

其中,名为《延陵渔台》的诗,遗憾自己没有遇到一个像光武帝召见严子陵那样思圣贤、招圣贤的皇帝;《春日寺》一诗,流露出对协助楚王二十余年的春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其卑微地位和无理施展才华的愤慨之情。在《献河间王墓》一诗中,他对河间献王表示了无限的惋惜,如“前事不忘”,“实事求是”,“问三雍宫与赵策三十余问”,“对雅乐不感兴趣之人已逝”(《同治宗室卷》78字)。他的两首诗《金谷园》和《华清宫》,通过对比金谷园和华清池的今昔,讽刺了唐玄宗纵情声色的可耻悲剧。总之,张继作品的这一部分在抓住过去的同时讽刺了现实,表达了作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办法施展才华的苦恼。这是张继诗歌中一部珍贵的作品。

在张继的诗歌中,有几首作品是禅修和悟道的,如《问安宫坊法》、《填单县法台寺穹》等。它们虽然反映了作者的某些思想,但总的来说价值不大。唐代高仲吾的《中兴》,元代辛的《唐才子传》、的诗说“人有路”,泛指此类作品。

浏览一下张继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张继的诗歌中有一些意象,这些意象赋予了他的诗歌一种悲凉的色彩。如寒露、落叶、寒风、落花、暮光、孤城、衰年、凉秋、冷烟、呜咽、孤独、残花。用意向表达情感不仅是张继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历代诗人最喜欢使用的手法。

张继的诗歌特别注重艺术形式和技巧,他的诗歌技巧工整圆润。他的绝句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平仄皆通。阿清王朝的方说:“七律是最成熟的。”(《赵薇展颜》)指出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大理诗人诗歌的规范和工整。张继的诗,遣词造句也很用心。

张继因一首《枫桥夜泊》而驰骋于古诗词领域,他的其他诗词却鲜为人知。当然,这也是他的诗流传和保存太少造成的。他的诗大多表达了旅行和思乡之情;还有历史遗迹的感觉,历史的兴衰。但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论述大同小异,多数文章只谈诗歌的意象,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这些都是从意象谈诗歌的艺术。缺乏哲学思维和文学哲学的融合,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种感性思维。对诗歌形式和技巧的研究很多,但在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枫桥附近的一夜泊》,其他诗歌相对较少或没有。

第三,枫桥附近夜泊小结。

说到张继,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枫桥夜泊》,于是关于《枫桥夜泊》的评论或深或浅,或长或短。

在张继的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失意之情和旅行之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枫桥附近的一首夜泊:“霜夜,江枫渔火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子夜鸣客船。”这首诗是诗人漫游吴时写的。诗人把落日,乌鸦的啼叫,落下的秋霜,渔船上的灯光结合在一起。河上的这些秋景,自然给愁船的人造成了不眠的气氛,寒山寺的钟声半夜传到船上,更让愁船的人感到孤独。当时诗人无官一身白,但不愿隐居,希望能为朝廷出谋划策,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然而,在黑暗时代,诗人很难如愿以偿。当他在寒山寺徘徊一夜时,他将充满情感和思想,并随着寒山寺钟声的搅动,他将在枫桥附近创造一个夜晚停泊,这将是一个永远的杰作。钟国本在《唐代诗人张继诗歌初探》中的观点是,诗中所表达的忧患与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有关。他的思想反映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有志不被录用的知识分子的委屈与不平,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

“落月摇寒山钟——对张继《枫桥夜泊》的诗意描述”,这是一篇有点散文味道的文章。作者陆家明从诗人虚度的一生中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从社会背景,我们可以理解诗人的悲伤和孤独。作者在《枫桥夜泊》的诗意中,主要通过“借景”的手法,将诗人的沧桑转变为一幅审美意识的画面,其诗意要从视觉和听觉的转换来探讨。在诗歌中,远近、高低、动静、冷暖等不同色彩的观察场景,以极富层次感的方式铺展开来,升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对读者产生审美和想象的冲击。

在《韵味与意境的歌唱》一文中,丁殊还是从音乐的角度来欣赏诗歌的。用词的生动性、歌曲的韵味、歌曲的伴奏、人声的旋律来分析诗意场景的和谐,符合歌曲的韵味和意境的要求。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音乐来欣赏的。

在《枫桥夜泊考略》中,金欣欣对江枫、寒山寺、乔峰和渔火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本文从诗歌的意境、色彩和诗人的情感入手,分析了词与景的恰当结合。金欣欣也从诗人的背景和生活中寻找这些词的融合。

总的来说,学者们对张继《枫桥夜泊》的研究主要从诗中的几个景词和诗人的情感两个方面展开,都论证了意境在诗歌中的作用,尤其是在诗人的情感中的作用。也有一些文章是从诗词中的词来研究的。即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其他词,这些词的来源在哪里,这些词和诗人的心境有什么关系等等。从审美意识等美学角度讨论《枫桥夜泊》的方法很多,但从哲学角度分析诗歌,尤其是运用现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分析诗歌的方法很少,甚至没有。别说张继的诗,就连中国的古诗词也不多见。

参考资料:

(1)钟国本《唐代诗人张继诗歌初探》,《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2)王惠宾对《张继平生平》的修订,《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卷第4期(总第16号)

(3)金欣欣《枫桥旁夜泊》文字考证笔记《皖西学院学报》第6期,19卷,2003年6月。

(4)丁殊也在深大唱过《神韵意境颂》。

(5)陆家明《落月摇寒山钟——张继《枫桥畔夜泊》诗化描写》,《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第1期,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