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历史课堂教学与高考命题的有效衔接

自2007年新课程新高考改革以来,高考历史科目的命题越来越具有灵活性、人文性、功能性和开放性,传统的教条式教学早已无法适应当前的高考形势。只有解放思想,深入研究高考命题趋势,不断改进传统历史教学,探索历史常规教学与高考命题的高效衔接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全面提升学校。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特撰写此文以供参考,并希望能改正不足之处!

解读一三年高考历史命题及应试策略。

1.三年高考历史命题解读。

以2015、2016、2017新课程标准全国一卷为基础,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1)客观试题突出对历史现象的推理理解和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评价。具体来说,重点考察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叙事的能力,理解历史叙事和历史结论的能力,全面把握历史的能力。

(2)主观题必考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新材料新情况的理解和解释能力、比较和辨别能力、归纳和抽象能力、灵活迁移和中外联系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论证问题能力、语言掌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3)主观题选考题型,如改革、战争、人物等,主要突出重点题目、热点题目对学生的考查,也特别注重对历史的阅读和积累的考查。

二、高中历史常规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一堂高效的课,首先要使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重点突出,使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要求和状态,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和在历史课上的不断反思,笔者认为一堂完整的课至少应该体现以下四个教学层次。

(2)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般来说,学生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而学生思维能力或思维品质的形成是长期训练和逐步积累的结果。因此,在常规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避免“重知识,轻分析;重记忆轻思考;重结果,轻过程”的误区。因为让这种误解长期发展下去,会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失去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更可怕的是学生对此还无所适从。新历史高考最大的亮点就是体现了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要求,甚至是“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因此,在常规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点。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上述情况,教师既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又要有宏观调控能力和微观及时动员能力,将自己的“教”与不同类型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超然物外,浑然天成”的效果,从而触动不同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不断碰撞思维,迸发思维火花。此外,历史教师还应将数学逻辑推理严密、政治指导科学、语文语言表达准确的优势引入自己的历史常规教学中,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和学生的“精致课堂”。

(3)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性。思想性和人文性是多年高考命题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历史教师要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泛读、兴趣阅读、专题阅读,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理解,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加饱满,“有血有肉”,更具吸引力和魅力!

2.有机分类开设具有历史特色的课程。

(1)《真题分析反思教程》。虽然高考真题已经成为“过去式”,但还是要看到高考真题命题方向的“将来时”,并认真研究反思,为以后的高考备考带来预见性。对高考历史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析和反思,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2)《历史名著概论》。学习和研究历史离不开科学历史观的指导和对史料的加工利用,尤其是现在的高考命题,体现了对新材料、新情况的引入。因此,为了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观和史料。

(3)《社会热点复习课》。学习历史应该更多的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历史学科和考试的时代性和功能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我们的常规历史教学中,应及时设置与历史学科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了解,将其与重大历史问题联系起来,让师生大胆构思,自主创新,分析判断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热点复习课》。学习历史应该更多的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历史学科和考试的时代性和功能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我们的常规历史教学中,应及时设置与历史学科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了解,将其与重大历史问题联系起来,让师生大胆构思,自主创新,分析判断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