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观中学历史

千年大运河世代流经杭州湖熟关。在运河岸边,大观桥以西,树木稀疏,一所名为大观中学的中学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川流不息的运河见证了她的成长和发展。

30年前,学校所在的地方还是连片的农田,里面有池塘。文革时,市政府不忘城北百姓,选址建中学,方便当地居民和运河船民子女读书需要。1971三月,钱和刘明魁奉命准备施工。填塘、平整荒地、修新路、建校舍,用了半年多时间,第二年65438+2月完成。1973 2月15正式开学,当时有11个初中班,学生近500人;现有教职工39人,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是李成德同志。建校之初,教育经费匮乏,设施简陋,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个简易活动房,办学难度很大。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肩挑手推,修建操场和食堂,条件逐步改善;干部教师,兢兢业业,循循善诱,孜孜不倦,道德修养,智力启蒙,学风日益浓厚,初招至高中。此后,学校规模逐年扩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加大了硬件建设力度。1992建了一个1000多平米的体育馆,为学生遮风挡雨。1996改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科学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施齐全;期间,教学楼外墙翻新,校园道路铺设平整,花坛绿如公园。校园的面貌不能和过去相比。学校创设德育载体——红帽活动,致力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加强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这一经验在三省六市的道德教育研讨会上被介绍,并被许多媒体报道。

世纪之交,学校陷入困境。1999 65438+2月,莫干山路沿线数百平方米第三方房屋被拆除,建透明墙,预算外收入骤降;次年4月,全市教育布局调整,高中停招,成为拱墅区初中,收入更差。部分教职工对学校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但人心焦虑,团队不稳定。领导小组作了专题研究,分析了利弊,鼓舞了士气,提出了创建本区一流中学的目标,进而确定了一年打好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实现目标的实施步骤,深得人心。从此,学校方向明确,班子团结,队伍稳定,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师生共同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进入新世纪,学校发展势头强劲。市区两级政府关心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正确引导,学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人为本,树立和提升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拱墅区一流、杭州知名的更高办学目标,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和支持。2002年投入1.5万元建设塑胶田径场和校园网络系统。同年设立运河学校教学点,外地农民工子女乐学杭州;联合开办拱墅职业高中综合班,充分利用优质高中资源。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绿色学校、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绿色学校、杭州市社区先进单位、拱墅区校园文化示范学校、拱墅区优秀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特别是中考,优高率居本区公办中学之首,居全市前列。

大观中学三十年,我们一起走过。

回顾发展的历史,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师生们有没有怕过他们?获得骄人的成绩,点点滴滴的成果,师生共同努力。30年来,培养了1万多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输送了近千名优秀的大学新生;学科竞赛在全国各省市都很有名气,形体音乐艺术竞赛硕果累累。当年的第一任校长已经烧成灰烬;当年花季老师也是太阳穴沾霜。为了让桃李兴旺,成为国家栋梁,即使他们在青年时代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今天也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