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三镇中的沈雁镇
沈雁是昨天的博山,博山是沈雁的延续和发展。
距离淄博市中心最远的市辖区博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城。270年前,这里的地名是沈雁镇。山东省第四高峰庐山耸立在东南面,四周山峦起伏。一条支流何姿河、沂河、符晓河和汶河从鲁中的大山中汩汩而出,分别向北、西、南蜿蜒而去。
博山地区历史悠久。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国的马静镇,被称为“失落的中土”。秦属冀北郡。西汉至魏晋,北属晋安县班扬县,东南属泰山县莱芜县,南北朝属泰山县完胜县。北魏中兴元年(公元531),置班扬县,属清河县周琦。北齐天宝二年(公元550年)改为北丘县,隋开帝十八年(公元598年)归齐建郡淄川县。唐初改制,设立河南道、理子府淄川县,贞观归属五代至宋代基本不变。这时,沈雁已经成为鲁中的一个重要城镇。金代属山东东路子洲淄川县,名曰沈雁店。元代至元代(公元1336年),沈雁镇位于宜都县宜都路。明朝属青州府益都郡。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首次设立博山县。在原沈雁镇的基础上,将宜都县符晓乡、怀德乡、淄川县大峪村、莱芜县乐疃村等4个村合并,命名为市东南博山县,县政府设在沈雁。
沈雁在晋朝的时候,已经和北方相距百里左右的金陵、张店并称为淄川三大镇。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三月,由明末文坛领袖、时任青州军路副司令王世贞创立的石城工程开工,三个月后完工,一周三里围城。王世贞题写了《沈雁石城记》,与明代前七子之首李攀龙所写的《沈雁石城记》一同题写在《石城记》之下。一个“方圆三里”的小镇建成了,两位文坛领袖为其撰文,为沈雁镇带来了极大的荣耀。清同治初年,在老城的东、西、南四周修筑城墙,称为东卫。同时在税务街和西冶街周围修建围墙,称为西围。东西两岸覆盖的区域构成了博山市的主要部分。
沈雁商店的名字与凤凰山脚下的符晓河直接相关。符晓河最早的名字是水原,后来改为龙水,在古籍中也被记载为笼水。郦道元的《水经注》和顾的《地理志》中都有关于这条河的记载。至于符晓河的名字,它来自一个悠久的神话和传说。据说齐国孝顺的妻子严文江,年轻丧偶后,仍然尊敬公婆,悉心侍奉公婆,并从远方采摘甜水,没有受到三九寒暑的干扰。最后感动上天,灵泉出生在颜文江的房间里。恶毒的婆婆见她不再挑水,却天天有水,起了疑心。她找了个借口把儿媳妇送出家门,进了严文江的房间,把灵泉上的笼盖给拆了。泉水涌出,流入一条孝河。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多年,情节越来越具体。连严文江的籍贯,姑姑的姓氏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