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姓源:苗

一、姓氏的起源

Miao的姓氏有两个来源:

1,出自米氏,后为始祖,以地名为氏。据《风俗》、《左传》和《同治宗室略以城为姓》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巴伯因罪被杀,其子黄文彬逃到晋国,受晋国国君礼遇,使其在苗地(河南济源县西南)饮食,故又称苗本(乙)。苗本皇也为晋国做了很多努力。有一年,晋楚在鄢陵交战,楚军强大。晋军的士兵都很害怕。黄文彬告诉晋军:“楚国的精兵都在中国军队里。只要他们左右两军夹击,再一起夹击中国军队,就能打败楚军。”金军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赢了。金军对他评价很高。他的后人以地名为姓,于是就成了苗家。因此,有人认为黄文彬是苗姓的祖先。

2.来自回族的苗姓,来源于明成祖朱元璋赐姓:据赛典赤族谱记载:“咸阳王(赛典赤)下令夷平西夏,得胜之兵守宁夏、渭南等地,所征之兵,均保哈密(米)招募。以名为姓。明太祖丁琪媛金陵被赐十姓:岳山、岳哲、白月、岳庙……”缪慧人主要分布在海南沿海地区和青海。

姓氏的祖先:巴伯。据《同治族谱》记载,苗氏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起源于米氏,远祖始于春秋时期的楚大夫。春秋时期,公元前547年,在若昂起义中,楚国的大夫巴伯因犯罪被杀。其子黄文彬逃到晋国后,受到晋国优待,被封在苗毅(今河南济源县西)。的子孙以封地为氏,称苗。苗姓是楚王室的后裔,所以苗姓起源于楚王室,所以苗姓后裔把巴伯当成了苗姓的祖先。也有苗族后裔尊巴伯之子黄文彬为苗姓始祖。

第二,迁移分布

(缺)苗姓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进入前100名。河南省济源县是苗姓发源地,因水源而得名。济源县古称苗毅,苗族占全县人口的1.66%,约9000人。春秋时期,若敖之子巴比有仇,其后人以窦为氏。巴比有三个儿子,长子文子是楚国的统帅,次子梁紫是司马。梁紫的儿子叫窦月娇。当他出生的时候,文子说,“这个孩子看起来像一只熊老虎,哭起来像一只狼。等他长大了,肯定会害了全家。不要喂他!”梁紫不同意。后来,文子临死前把全家人都叫到身边,警告他们:“如果有一天窦月娇在楚国掌权,大家都要赶快离开楚国,不要让若敖一家灭亡!”窦月娇长大后继位司马。当时,作为的儿子,窦月娇指使另一个大臣说窦的坏话,杀了窦月娇,立窦月娇为你的儿子。不久,窦月娇又想篡位了。先是以文王、成王、穆王的子女为质与他讲和,窦月娇不同意,双方摆开架势大打出手。斗椒死于乱。他的儿子黄文彬逃到晋国,晋军把苗毅(河南济源县西南)给了他,所以他也被称为苗黄文彬。他的后代是苗族。苗姓,浙江省东阳县人。三国时的吴位于东阳县。南北朝时,梁迁居金华县。隋朝废郡改婺州,改郡为金华)并发展为名门望族,世称王东洋。苗氏在今天虽不算大家族,但其名人在史书中却是层出不穷。宋朝有苗苑将军,曾破鬼章,战功卓著。邱胜强、魏镇桃西、李习安钦点的苗叔,西洋名将,也是苗姓中的重要人物。

第三,历史名人

苗发:唐朝壶关人,晋卿之子。他擅长写诗,与陆仑、季中孚、司空舒钱起齐名,被称为“大理十大才子”之一。

苗钟:明朝(1370-1450)的一个读书人,为人豪爽,志向远大。曾任学士、兵部侍郎。永乐九年(1411)至郑桐十年(1445)任司法部尚书。著有《雪巢稿》、《亭史》、《归田》等。

苗奎:清代语言学家。字卢希安(1783-1857),直隶肃宁人。举一反三很难,但我沉迷于六书的学习。对待徐氏《说文》,好好学习,如有启示。后来我得到了顾的《音韵五书》,我很佩服,说:“我要保存一辈子!”20多岁,即编纂《石矛云顶》,接着又编纂《广书》。到一个穷国当学徒,教职不算中档,学生稍微有点被吸引。县令王君大惊失色,肃然起敬,聘主翼出关书院。道光新茂,优秀贡生。高邮王父子见其著述,与常探讨音韵学的起源,名声大振。一开始,王佐编辑修改了《甄姬衡山右》,然后到江苏做了齐文端的官样,在那里去了真巴的名邸,然后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写作,从事他所谓的音韵学研究。齐回京,其中包括《说文丁晟》二卷、《说文声读表》七卷、《石矛云顶》十卷和《简寿子读》一卷。《叔重遗书》大部分被后人删或附的大意是800多件修改《说文》音类的事。古音学有十个古音表,大纲已有,但仍过密;宋麻夹杂西洋音,不要再搞了。故耿、青、郑、邓在东、冬,而葛、葛在支、肥部,集至七,含韵之组经。当一本书出版时,那些了解它的人会对它的仔细检查感到叹息。几年后,我在山东上学,还没服完役就回来了。甚至我的牙齿也在衰退,我也厌倦了游泳。自起,他随、、陈庆永等游历京师。而对来说,他总是时不时地走来走去,与前人音韵争论,与江、戴、段、孔的部分数量,意谓得失,赞美亭台,日夜孜孜不倦。他在75岁时去世。虞书还有几卷《说文解字考》、《集存韵校》和《经韵钩沉》没有出版。

苗锦卿:字辅,唐朝泸州壶关人。升了第一名,就跳槽到吏部当大夫,懂得选事。时间长了,进了侍郎。天宝二年,同书同判,以之子易在御史中为第一,论者有失公允。皇帝御萼楼重复真理,终日持纸,不能写字,人谓之拖白。坐下贬安康太守,俄为河北使。苏宗叫人走进来,拜了向佐。广德在中,太保为官。永泰初亡,易亡。一首诗。

苗世忠:宋代名臣。字子居最早是从壶关迁到苏州的。宁灵主书带荫。这座城市里有一条古老的河流。请开导我灌溉田地,很赚钱。人们称之为描红河。调任泸州司法参军。郡长想坐牢想死,撑不住了。保持生气,责任很重,中途说:“不如还田,法不可夺。”听启蒙。Xi宁中,以司农成为子洲道使,推荐十人能任,后来都投入使用,无人知晓。在讨论蛮夷的时候,他创立了折叠运输的方法,使得军粮的供应非常完善,他也因为他的工作被提升了两级。曾任海运副使、河东转运使,加为龙图阁、直归州,入保文阁等制、户部侍郎。

苗在成:南宋名臣,著名的抗元三杰之一。李灌周振安福大使,周豪团练大使,周振周智,慷慨而雄心勃勃。德佑元年(1275),他保卫周振,与文天祥决定抵抗元军。元军猛攻,指挥官苗再次发誓:“宁死不屈!”“这座城市落入了敌军手中,但却英勇不屈地死去了。

苗: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苏连云港人,苗氏第十九孙,后被贬为苗二来子。活了70多岁,15岁那年,他陪着父亲苗培源到海州衙门打官司。十八岁的秀才林,协助编校了《海州文献录》。因其身强体轻,机智超群,官方否定其学生资格,但终身不参加省考。虽然一生布衣,但苗二来子不畏强暴,打击贪官污吏,惩恶扬善,扶贫济困,平反昭雪,弘扬正气,深受群众称赞。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苗子芬: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江苏连云港人。他是嘉庆年间新门科的进士,是国子监学的专职官员。

第四,县厅编号

王俊1

东阳郡:武保定元年(266),会稽郡设在东阳郡,郡治浙江金华副城。隋统治的就是这个城市。隋开帝十三年(593),迁都梧州。旧称武城,后历为州、道、府、专署驻地。

2.大厅号

惠华堂:源于唐代泸州壶关人苗金清。在唐的《倡闲》中,就记载了苗晋卿。苗公最后一个回家,路上遇到一个老人,自称知道未来。苗公接着问:“我举了好久。有没有第一点?”老人回答:“不止,还有很多,再问就是了。”苗公道:“我困贫已久,却要一个郡守。我能得到它吗?”老人说:“再往上。”苗公问:“那评委呢?”老人说:“再往上。”苗公大吃一惊,接着问:“是为了将来吗?”老人回答:“再往上。”苗公怒曰:“将军必多向上。你能做天子吗?”老人笑着说:“真的拿不到,假的拿得到。”苗公觉得很怪诞,出了一身汗。后来苗公真的出了,进了相,唐德宗死了。苗公带着记录当了三天摄政王,回答了老人“真的得不到,假的可以得到”的预言。可见,人生命中注定,天下没有第二个苗公。苗的堂号“会华堂”由此而来。

====================================================================

苗族祠堂总对联

《苗氏宗祠四字通用对联》

起源于米家;

从东阳望出去。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中华全国联合会妙玉姓氏的由来及郡望。

源头浮现;

这是黄文彬的遗产。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全联典》认为黄文彬是楚国大夫巴伯的儿子。由于某种原因(见题目《姓氏的由来》),晋人把苗狄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们,他们的后代认为这是他们的姓氏。

汇星魏军;

威震河州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对联指苗锦卿,唐代壶关人,秀才出身。他在官书上做了文士,在吏部做了侍郎,在安康做了太守,在魏军做了太守,政教并行,好处被赞。肃宗在位时,被任命为左相,做了韩公。下联指北宋上党苗,字赐之,官备库副使,西上阁门使,因功任河州。跟随李习安讨伐羌族,对桃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元佑统治时期,官方的保康军是我们的大使。

汇星魏军;

魏真何西。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同上。

古代医学的创始人;

新历法是干元年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相传古代神医苗阜以管为座,以吸管为狗,向北方许愿,可以治好一个很重的病人。后人尊称他为古代医学诸攸克鼻祖。第二副对联,北宋天台宗主簿苗守信为河中人。善于计算。当时因为历法稍有错误,他被命令制作新的历法。他重新创造的干历法非常精确。这位官员在寺庙里受监督较少。

长水队长;

龙峰是一个真实的人。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第一副对联上有汉代长水校尉苗普。唐代画家苗龙,在第二联中落款。因为他擅长画龙,人们称他为妙龙。之后还要去道县。惠济中龙瑞宫的东南峰耸立,平如磐石。相传是妙龙崛起的地方。

十个人才入选;

两个弟弟大学毕业。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第一联指的是唐淼的诗,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第二联是指唐妙成的两个兄弟先后入题。

祝你祖宗;

魏高乘龙。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书的第一部分,发表了《古今医制》:“苗父为古代神医,为诸游科之父。”第二副对联,唐代张之妻苗家,能博采众长,选秀才魏高为夫。

-

苗氏宗祠七字对联

农桑集要雍容大度,影响深远;

《说文》韵源长。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第一副对联上,司农成苗裔的钱豪出生于元代。勤政好学,官诚于御史,有农桑总结。在第二副对联中,据说“清道光游龚升妙魁”一词出自肃宁。擅长《说文》音韵学,著有《说文丁晟》、《说文文胤读表》、《石矛云顶》、《简寿子读》等书。

草长莺飞好;

天妃和茂县人民富裕繁荣。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这幅对联是对鹤顶阁苗姓“苗”字的分析。

-

【七言以上苗姓祠堂】

迪克西联辉,三家之名;

词藻华丽,词藻华丽,是十才子一班。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对联指的是苗成,唐朝人,长庆年间进士,弟弟苗云、苗可也毕业。第二联是指唐代苗晋卿之子苗发,擅长写诗。他与卢纶、司空舒齐名,是“大理十大才子”之一。所有的官员都是官员和外交部长。

忠肝义胆,羡慕真州明政府;

文华银行,特别漂亮的太原参军了。

——匿名写苗氏宗祠总联

书第一部出版于宋代,名官苗裔又成,且保持真态,慷慨豪迈。文天祥在德佑打败了周振。再一次延伸入城,抵抗元兵,城陷不屈。第二副对联列举了唐代著名人物苗凡的事迹。

====================================================================

附录:中国少数民族:苗族

【苗族名字】

苗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苗名。宝宝满月后出生,母亲会带着婆婆和小姑子一起抱宝宝,带些礼物到父母家来一顿满月酒,由爷爷奶奶或叔叔给宝宝起名。

苗族姓名,男女均为单音节姓名,女性姓名有“bangx”、“eb”、“nil”等。男名有“盒、金b、ongd”等等。长辈称呼晚辈时,可以直呼其单音节姓名;如果引用苗名,必须与其父相连,成为子(女)父联名制苗名。比如儿子的单音节苗叫“box”,父亲的单音节苗叫“ongd”,那么“box”的引用苗名就应该叫“Box Ongd”;一般对称的话,要在其单音节名称前加敬语“拨”成为“拨框”。在黔东南州,除了儿子(女儿)和父亲的联名制度外,还有一些地区采用儿子、父亲和祖父的联名制度。比如儿子叫“盒子”,父亲叫“ongd”,祖父叫“lix”,那么孩子“宝”的名字就叫“宝翁”。这种子女、父亲、祖父的联名制在该地区并不普遍。如果以二十五年为一代,可以追溯到子(女)父制的家族谱系,就可以知道一个家族延续至今的历史年龄。

湘西、黔东北、黔中苗族不用子(女)父联名制,而用以父系家族为中心的血缘集团专用名。这种特殊的名字被认为是苗支的苗姓。例如,有戴卡、戴瓜、戴华、戴孝、戴略、戴来等。如果傣家支系里有一个叫于今的人,他的苗名就是于今卡。

苗族人现在使用的中文名和姓氏都是与汉族人频繁接触后产生的。湖南沅陵、溆浦、麻阳、城步等地的苗族,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使用汉文姓名。湖南无锡地区腊尔山地区的苗族,在元代左右开始使用汉文姓名,明代以后更为普遍。在黔东南苗族中,极少数人在明代就开始使用汉名和姓氏。清朝雍正年间以后,清朝统治者认为“许多苗人同名”,命令他们“按祖宗立一册”。如果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姓,官员会给他们姓。

目前,黔东南苗族已经使苗族的儿子(女儿)和父亲有了两个名字:苗姓和汉姓。

-

苗族的两个姓氏

姓氏是家族的象征,对于任何一个民族都一样。

苗族有两个姓,一个是苗族,一个是汉族。苗姓本来就是固有的;中国姓氏是毕业后入的。因为以前苗族人不是用文字写自己的苗族姓氏,而是用汉字写汉族姓氏,导致人们误以为只有汉族姓氏,而不知道有苗族姓氏。"。 "“苗姓”是苗族固有的姓氏文化;汉族”是后来传入的,但后来居上,成为苗族常用的姓氏。与汉族姓氏不同,苗族姓氏在一个家族的所有世代中都以一个或两个(复姓)为标志,而是以“父姓”或“祖名”为标志。因此,苗族姓氏有“父子联名制”和“子祖联名制”两种形式。

黔东南苗族的姓氏形式是“子父姓制”,即子女以父姓为姓。如某甲名“九”,其父名“王”,其子父联名“王久”,为某甲名(按苗语词序,应称名胜古迹);接下来,“王保”是“九”之父的名字,其中“保”是其祖父的名字,即其父以祖先之名为姓;接下来,“宝荣”是“九”的爷爷和他爷爷的名字,也就是“九”的爷爷的名字。据此可以追溯到几代人。再比如黔东南支系苗姓,就是“子父之名”。例如,如果某人的苗名是“Xà”(夏),他父亲的苗名是“Jǔ”(九),那么这个人的苗名就是“Xà”(夏九)。川黔滇支系和湘西支系的苗族姓氏是“子父联名”或“子父联名”。比如主角的苗姓是“Dū”(杜),社会父苗姓是“Lā”(拉),那么主角的苗姓就是“Dū Lā”(杜拉);如果他的曾祖父或祖先苗姓“Wū”(武),那么这个人的苗姓就是“Dū Lā Wū”。

湘西、黔西北苗族的姓氏是“苗姓连始祖姓”,即都以始祖为姓。贵州松桃的汉族苗族都姓“加来”。“贾”为前缀,无意义,“赖”为姓,即名。比如一个人的苗名是“更正”,他的名字是儿子,祖先的名字是“更正”;女人的苗姓是“桑”,后代的偶名是“桑来”,这是她的名字。汉代所有姓吴的苗族都姓“甲秀”,“秀”就是姓,也就是它的祖先。如果一个人名叫“福”,他的名字就是“福修”;只要女人叫常,她就叫常秀。凡是汉族姓龙的苗族人,都姓“安弼”。如果某人的名字是“王”,“汪华”就是他的名字;女人的名字叫“华”,她的名字叫“”。汉族姓马的苗族都姓“骤崩”。如果一个人的名字叫“丹”,“丹崩”就是他的名字;一个女的叫“娜”,名字叫“娜阔”。凡是汉族姓杨的苗人都叫“”,第一个读降调低,第二个读降调高。如果一个人名叫“岳”,他的名字就是“岳家”;女人的名字叫“茶”,她的名字叫“蔡佳”。凡是汉族姓何的苗族人,都姓“姬飞”(复姓)。如果一个人名叫“刚”,他的名字就是“籍刚飞”;男人的名字叫“老”,“老姬妃”是他的名字。凡是汉族姓石的苗族人,都姓“贾寡妇”。男人叫“朋友”的,叫“朋友寡”;一个女人叫“桃”,她的名字叫“桃寡妇”

现在苗姓基本上已经被奴役了,这或许可以认为是一种“融合”现象。姓氏文化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在古代,苗族没有文字,所以不会写自己的民族姓氏和名字。只有输入中国姓氏,才能融合苗族和汉族的姓氏文化。这是一个好现象,不管怎么来的,都已经成为历史,早就被苗族人接受了。

-

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代将领苗生平简介

少将苗树春

苗树春(1941.3-)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人。高中毕业后,他被送到一所军校学习。1961 7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多所军队和地方院校学习军事、技术、外语和国际关系,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空军司令部和总参谋部工作。历任中国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陆海空三军副武官,中国驻加拿大伊朗共和国武官,中国驻印度伊朗共和国武官。现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96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