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板桥街的历史
板桥是古都南京最古老的城镇之一,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南朝《周歌韵》:“送宋板桥湾,以三山相待,遥望千帆,知是风。”勾勒出的是板桥地区生机勃勃的景象。
南京西南郊有一座板桥。镇上有一条板桥河,河上有一座青石板桥。这座石板桥连接着城镇的南北。这样一座鲜为人知的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当时河上的桥只是一座用木板搭在船上或木排上的浮桥,后来逐渐演变成有固定桥桩和板的木桥,所以地名就从桥上得来了。据史书记载,板桥下有一条“宽三尺,深一尺,落于河中”的巨流。北魏地理学家李道元在其名著《水经注》中对此有所记载:“河水流经三山,流出项浦,以浮桥自北向南渡水,故称板桥浦。俗称人字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南京板桥贤士集资将板桥河上的木桥改建为青石板桥。桥栏杆为砖砌,外侧雕有龙头,石雕中嵌有“板桥”二字。这是一个奇迹,原来是单拱桥,后来是三拱桥,至今基本保存完好。桥梁长23米,宽12米,宽4米,可承重10吨。桥的两边嵌有石雕和纪念碑。奏折全高87厘米,宽47厘米,西侧有99个字。可惜都是文革时凿的,桥围栏外的龙头也被毁了。东侧的牌位完好无损。据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二,郭与慈山寺道士集资重修。
板桥河上的青石板桥,其实被当地居民称为“华兰桥”,而不是“板桥”。据南京雨花台区地名记载,板桥河上的桥因形似花篮,俗称“花兰桥”。他还引用了民间的一则轶事:“清代板桥是蒋道士在白家村慈堂庵修建的一座木桥,后来被洪水冲走了。河边有个叫陈的富人,他只有一个儿子,但他已经成年了,却整天在外面赌博。富人原本希望儿子继承家业的愿望落空,于是捐钱将被洪水冲走的木桥重修为石桥。世人感叹,陈姓富豪辛苦了一辈子。他指望独子继承家产,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人们把这座桥叫做“花篮桥”,以纪念他的善良。”
板桥古镇历史悠久,李白和板桥在唐代就有悠久的历史。诗人走过板桥,渡过板桥下的船。曾经在板桥老街喝过酒,在板桥河堤留下过诗。《板桥河》写的是《秋夜板桥浦泛月》,李白写的是他在板桥河上乘船游览饮酒,思念南朝诗人谢舒。
天空中有什么?都是白玉绳。
斜建一章,难为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降河上夜清。
长川落月,舟楫晓寒凝。
孤板桥浦,古人谁能征。
贤惠再难得到,所以他满身酒气。
这样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小镇,青石板桥,年轻人在湮没中并不太在意它的存在,昔日的风韵只留存在当地老人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