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清洁史,看古人如何“刷牙”

我们每天都在刷牙,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古人是怎么“刷牙”的?

刷牙的目的是清洁口腔,因为口腔是人体细菌最多的器官。我们的古人也是,很早就开始重视口腔健康了。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牙齿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中“龋”字的书写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记录下来的。

古代《诗经》中写道“牙如犀”,意思是牙齿白如葫芦籽。既然能这么白,《诗经》里也有记载,说明古人对牙齿也是很重视的。

因为古代没有牙刷,所以口腔的清洁多以“漱口”为主。古人大多用盐水、茶、水、酒来清洁口腔。其中茶的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多为社会地位较高或经济条件较好的古人所用。

《礼记》中:“鸡初啼,盐洗之”。据说古人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漱口洗脸。这是史书上最早的口腔清洁记录。

到了宋代,为了提高漱口水的效果,有人发明了一种用茯苓等药材制成的专业漱口水产品,可能就是漱口水的始祖。

除了漱口,古人也没有忽视牙齿的清洁。在唐朝,人们习惯咬杨柳枝来清洁牙齿。当时人们通常将杨柳枝的一端浸泡在水中,然后在使用时将杨柳枝咬开,这样里面的柳树纤维就会被花掉,就像微小的木梳齿一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古语有云:“早上嚼木头”就是源于此。

使用杨柳枝清洁牙齿既经济又方便,因此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说在佛教中,杨柳枝是泡在瓶子里的,大概杨柳枝就代表了清净的象征意义,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到了唐代,不仅流行用杨柳枝洁牙,还流行与药物混用。唐代王韬编撰的综合医书《外台秘笈》中记载,将升麻、白芷、沉香等药材碾成粉末,再将扁柳头蘸药粉擦洗牙齿。

宋代古籍记载:“是马尾辫遮住了牙刷。”那时候,原来的牙刷都是用马尾做的,一寸长的马尾辫扎在牛角上。古时候牙刷都是用牛骨做的,在牛骨上钻很多小孔,在孔里扎马尾辫做牙刷。目前公认世界上最早的牙刷是中国唐代制造的。据说以竹子为柄,猪鬃为毛。制作牙刷的想法类似于刷子。

公元前3500年,古巴的巴比伦人选择了一根香气浓郁的细根树枝末端,咀嚼起来像刷子一样柔软,用来清洁牙齿。这个想法类似于杨柳枝的想法,而另一端被切成尖尖的,以便于剔牙。曾经在苏美尔乌尔波利斯的国王墓中发现了一根“牙棒”,公元前3000年前用来清洁口腔。

在古希腊,人们用动物骨灰制成“牙粉”来清洁口腔。在古罗马,人们用木炭、盐水、细沙和树枝来清洁牙齿。此外,欧洲人还将牛股雕刻成实心刷条,在尾端钻孔,用细丝固定猪毛牙刷。这种制造思路和刷子差不多。

真正作为一个产业大规模生产的牙刷诞生于欧洲。是1780年一个叫威廉·阿迪斯的英国人做的。威廉·阿迪斯是个鞋匠。他前半生运气不好,因为一场暴乱被判入狱1770。也许是因为工匠的习惯,他从午餐中省下一些动物骨头,在骨头上打孔,然后向守卫索要。

虽然英国人很早就开始工业化生产牙刷,但世界上第一个牙刷专利是1857年美国人获得的,直到1885年美国才真正开始大规模生产牙刷。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动物毛并不是牙刷的理想材料,因为动物特别容易滋生细菌,不容易干燥,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掉毛。因此,在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推出了第一把尼龙牙刷。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优点多,价格低,尼龙牙刷开始进入人们的家庭。第一把电动牙刷是瑞士人在1954年发明的。

我们今天用来清洁口腔的方法,都是古人探索出来的。从古至今,它们一步步进化,我们的生活通过创新变得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