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个军阀的信息
吴(1874-1939),山东蓬莱人,6岁入私塾,22岁为秀才,1896。后来他参军避祸。从淮军聂士成部,戈什哈(勤务兵)开始,“以其秀才之术,得曹锟赏识,仕途亨通,成为直系军阀将军。通过1920直皖战争和1922第一次直皖战争,吴掌握了最直接的兵力和力量,成为英雄。他镇压京汉工人罢工,双手沾满工人鲜血;排斥异己,到处调兵遣将,挑拨军阀混战;他们敌视南方革命政权,叫嚣“先灭北方之红,后灭广东之红”,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
曹锟贿赂总统,直系军阀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直系军阀张不愿在东北生活,并试图控制北京政府。直服冲突愈演愈烈,1924爆发第二次直服大战。这场战争以直接的失败而告终,曹锟被俘,逃往南方。此后,吴几度试图东山再起,时而与冯玉祥、孙联手抗冯,但在北伐军的攻势下,主力全军覆没于武汉,最后移师北京。七七事变后,为了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日本试图拉吴为国民傀儡政府首脑。1938年汪精卫公开向日本投降后,日本甚至策划了“汪吴合作”,甚至提出了“汪主、吴主、均分”的方案,但遭到吴的拒绝。1939年2月4日,吴逝世。
作为继袁世凯和段之后的核心人物,吴与其他军阀一样,为镇压革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有两件事与其他军阀完全不同。首先,他崇拜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关悦。当他失败时,他没有出国或住在租界。第二,吴做官几十年,统治几个省的疆域,率领几十万将士。他没有私人存款,没有土地财产,清白的名字。比起同时期的那些军阀,总算难能可贵。”(董:日本人企图动新的傀儡)吴作为汉奸的民族气节是应该肯定的。本文试图对吴拒绝汉奸的思想根源作一初步探讨。
吴在民族危亡之际拒绝做汉奸,与其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首先,吴自小受私塾教育,熟读儒家经典,对孔孟非常熟悉。在从童年到青年的二十多年里,吴虽然因为父亲的去世而中断了在私塾的学习,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业。他仍然坚持用各种方法自学,努力通过科举考试。1896,高考第37名考上秀才。虽然不能说他在旧学上极其渊博,但也反映出他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在这一点上,他与歹徒张和布商曹锟有着显著的不同。儒家思想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视,对中国人爱国情怀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北洋军阀中的“儒将”,吴喜欢用儒家的“忠、孝、礼、义”来训练部下;与其他军阀相比,吴对民族大义也有更清醒的认识。
在军事训练中,吴不仅重视军事教育、操练和军事装备,还经常以儒家思想训诫官兵,要求他们“敬慕古英雄,诵古圣贤箴言,读春秋好书,练忠义”,以达到的爱国之志,勇武务实。”“向地球学习...我们会和我们的士卒同甘共苦,* *共苦。他崇拜民间忠义的化身关羽,也崇拜忠于国家的岳飞。他经常以反帝爱国主义声讨皖系、冯系的卖国行为,让人以为他是北洋的“革命将军”。
对自己,吴也提出了“三不”:“不要租界地生活,不要私人敛财,不要举外债。”虽然有人指责他哗众取宠,某种程度上。吴确实没有辜负他的信条。在用人上,吴拒绝使用亲属,并亲自下令,绝不使用吴的“天、手、道、元、龙五品”。这种雇佣在北洋军阀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在第二次直接服务战争期间,吴打败了天津。他被阎锡山、冯玉祥、冯军三面包围,以“开官、藏外人、伤国体”为由,拒绝了让部下躲在租界以保安全的建议。即使牙病恶化,生命受到威胁,吴也拒绝前往租界,最终在家中去世。
1927年,吴在北伐军的夹击下躲进四川后,日本第一派遣舰队司令次郎荒川派其特务头子与吴联系,称日本可支援“步枪10万枝,机枪2000挺,大炮500门,子弹数发”,此外还可助百万,帮助吴东山再起,被吴严词拒绝。在吴战败,急需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一个老军阀能被日本人利诱说服,确实难能可贵,这应该与吴早年接受的儒家教育有很大关系。吴的成长环境也对他疏远甚至敌视日本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蓬莱,吴的故乡,抗日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乡。戚继光的抗日事迹在当地深入人心,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吴的父亲因仰慕戚继光,以戚继光的字为吴取名。吴本人对此念念不忘,一直以是戚继光的同乡为荣。蓬莱离甲午战争的阿哈瓦不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舰炮轰登州(烟台)沿海政府,蓬莱也未能幸免。蓬莱阁毁于炮火。吴在甲午战争后遭受日本侵略和屈辱的亲身经历也对其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吴在《登蓬莱阁歌》中表达了他对日本侵略的愤怒,这首歌是为他的军队写的:“北海满州,渤海多风暴!想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的幸福。长白山前有围栏,黑龙江前是战场。至今敌情纵横,形势险恶。中日战争,土地剥夺,陈佳战争,主权下降,国家依然如故。彝族人散了。当我奉命解除锐旅时,我恢复了一战时的旧山河,但我回来了,我将永远在彭山旅行,读托米。”(《陶菊隐:吴将军传》)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思想基础,吴才会“在不丧失中国主权的前提下,设法与日本谈判,以结束甲午战争,回归其愿,并愿听之。如果类似于“临时”、“维新”政权,依附他人,不敢出山,决心抗战到底”来回答侵华日军的利诱。
客观地说,吴属于的直系,一向与英美关系密切,但与日本关系冷淡。日本掠夺中国权益时,数次反对。此外,为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与日本支持的皖系、冯系军阀发生过数次混战,彼此积怨甚深。
在与皖系和冯系的斗争中,吴多次以反对他的媚日卖国行为为借口与他开战。1919、在反对巴黎和约的斗争中,吴多次通电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反对北京政府(皖系)签订和约,要求召回曹儒林、陆、,取消中日密约。吴甚至提出:“在山东问题上,我们需要以相当的力量对日作出最后的解决”,为推翻安徽政府制造舆论。
1922年,华府会议期间,日本政府(丰溪)进行亲日外交,用日本贷款赎回被日本侵占的吉焦铁路。吴趁机联合直属将领,以“勾搭、卖国、谄媚洋人,甘当李克用”的罪名指控梁世义。。和傅的t恤。”他还指出,“如果人们不去,国家就不可能安全。”“请问今天的公民谁认汉奸?"
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后,吴虽无兵权,但仍痛斥日本“假装满洲独立国,实则日本附庸,文字上占领之名,文字上掠夺之实”。
吴是从反对亲日的皖系和冯系出发,在与他们的战争中多次遭受日本人的损失,所以会与日本保持相当的距离。直皖战争爆发后,皖系以日军精良武器与吴作战,占了一时优势,给吴军造成很大困难,日军在天津的禁卫军也配合皖军把直军赶出铁路线。只是后来吴乘势突变,皖军的武器优势无法发挥。只是在军队的进攻下,他才打败了皖军,迫使段下台,徐树峰躲进了日本大使馆。
在一场直接的服务战中,冯军军队打败了天津,想从天津撤到山海关。日军直追天津后,以外交使节代表的名义,借口《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军队不能进驻天津,向吴提出抗议,试图掩护军队撤退。吴对此极为不满,并告诉美国记者,如果日本有意干涉,它会一直打到东京。
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叛变的前一天,日军驻津司令冀锋打电话给吴,禁止直奉部队撤退时使用当时唯一可用的秦皇岛码头。冯军南下滦河的先锋部队是日军领导的黑龙江骑兵旅。对于第二次直接服务战的失败,吴还将写在了日本人的笔记上。
虽然日本人多次试图拉拢,但在一场直接的服务战后,他们派的好友增次郎作为吴国的顾问,试图通过提供军事装备来拉拢吴国,但吴国并未接受。日军占领华北后,为推行“以华制华”政策,试图将吴拉出大山,充当伪政府首脑,并为此制定了“吴工作”计划,前后耗资3000万元。为了与吴取得联系,冈野增次郎被调到北平担任《请速》;日本特务头子川本大作还专门拜吴为师,“学习大师的生平和道德文章”,企图以老友和师徒的关系拉拢吴。
汪精卫公开投票后,日本调整“和平运动”政策,策划“王吴合作”。在日本人的鼓动下,汪精卫首先给吴写了一封信,把吴作栋拉为汉奸。在吴的答复遭到拒绝后,汪精卫亲自跑到北平,邀请吴在日本华北军总司令官邸见面,商谈合作事宜。吴还告诉他“我们来自中国;谈论中国,如果你想谈论它,你可以在中国人的家里谈论它。
一般来说,在英美扶持下发展起来的直系军阀对日本的态度比较冷淡。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除了齐等少数直系将领叛逃日本当了汉奸外,冯玉祥、陆、于学忠等绝大多数直系将领都是抗日爱国的。就连被贿赂当上总统的曹锟,也拒绝了日本人让他出山的要求,拒绝当汉奸。因此,吴选择不当汉奸与他自己的派系不无关系。
除了吴的个人因素外,为了防止吴投敌,双方也做了大量的工作。1939元旦,给吴写了一封密函,表示对吴的情况“挂念”;董同志也撰文,希望吴能“彻夜欢庆”,“不做日寇的傀儡”;各界爱国人士也希望吴能保持其气节,不被日本人所利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吴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吴28岁参军,66岁去世。他一生东征西讨,可谓“硕果累累”。然而,他所努力和追求的目标与人民的利益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这只会给他带来许多指责。但他的“不作为”——“不借外债,不居租界,不积私财”,最后“不做汉奸”,为他赢得了一点尊重。对吴来说,他的不作为比他的作为更难得、更有价值。
孙方川
孙(1885-1935),山东历城人。1908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1八月,任长江上游警备司令兼二师师长,成为直系军阀。1923 1任福建军事督军。1924年江浙战争期间,出兵浙江,任闽浙巡抚,督办浙江军务善后。1925年,在冯喆战争中击败冯军,占领沪、苏、皖,出任浙、闽、苏、皖、赣四省联军总司令。1926 11在江西战场被北伐军击败,投靠张,与鲁联军张宗昌部联合抗击北伐军。1927年,苏皖疆域再次失守。八月反攻南京,败于龙潭。1928逃到沈阳,后又逃到大连、天津。1925 11被石建桥杀死,为父报仇。
张
张(1875 . 3 . 19——1928 . 6 . 4),军阀首领,名雨亭。1875年3月19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西小洼村(今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叶嘉村张家窝棚屯)。
张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当时他是一个养猪专业户。12岁的时候,他去私塾偷听。被该校老师杨景珍发现后,让其免费学习。父亲14岁去世,随母亲到镇安县(今黑山县)投奔祖父。我以卖馒头为生,当过小贩,学过木工,后来跟继父学过兽医和赛马。
1894年,因父亲复仇杀人,被流放至营口。甲午战争爆发,他加入了驻扎在营口田庄台的义军。后来因为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宜君和宋庆的监护人,后来又晋升为下士。甲午战争失败后,1895年3月被遣返回国,回到家乡加入草莽。1902年被政府收编,担任巡逻骑兵,帮助统领。因抗击土匪有功,被提升为洮南镇守。
武昌起义后,张揭竿而起,任奉天国安会军部副部长,镇压革命军,被清廷提拔,成为“关外训练部长”,并被赏赐一枚花羽。他被任命为掌管奉天军军权的侦察营总经理,成为该省最大的军事首领。袁世凯任大总统后,于1912任27师师长。袁世凯称帝后,被封为子爵和吴声将军,主管奉天军务和巡抚使。袁死后,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总督、巡抚,兼东北三省巡抚。在日本的帮助下,控制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张立足东北,将势力扩大到了关内。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他和直系亲属控制了北京政府。
1922年4月,第一次直接开战。战败后,张以“东三省议会”为借口,自封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自治。1924发动第二次直系战争,打败直系军阀,控制北洋政府。1926被称为郭俊的总司令。1927年4月,他杀害了35名爱国进步人士,其中包括* * * *制片人李大钊。
1927年6月8日,张就任北洋军政府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建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第32任也是最后一任内阁,成为北洋军政府的最后一任统治者。
公元1928年4月,在姜、冯、阎、桂四路大军的夹击下,崩溃了。六月二日,宣布张将退出北京。因为他没有满足日本帝国主义的所有要求(包括开矿、办厂、移民、在葫芦岛建港等。),1928年6月凌晨5时许,张乘专列从北京返回奉天,驶至皇姑屯附近京奉南满铁路交汇处桥口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毁。乱世枭雄,当日重伤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