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漆器

漆器是中国古代化学技术和工艺美术的重要发明。一般都是涂上黑色或者涂上黑色,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有美丽的图案。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就知道了漆的性能,并用它来制作器皿。从商周以后一直到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鎏金彩绘工艺品对日本等地影响深远。

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皿表面制成的日用器皿、工艺品和美术品,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上切下的天然汁液,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脂和水组成。用它做涂料,具有防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还可以用来配制不同颜色的涂料,光彩照人。漆器是中国古代化学技术和工艺美术的重要发明。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一直到明清,技术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鎏金彩绘的手工艺品也对日本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传承

史前史

大约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制作漆器了。据1978,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漆木碗和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他们的涂层是天然漆。

先秦时代

夏朝以后,漆器的品种越来越多。战国时期,漆器业占主导地位,形成了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据记载,庄子年轻时曾是管理漆业的小官。战国时期,漆器的生产规模已经很大,被国家列为重要的经济收入,由专人管理。漆器制作工艺复杂,费工费时,漆器品种繁多,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还用于乐器、丧葬器具、兵器等。这时候的漆器非常昂贵,但是新兴的王公们已经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是将兴趣转向了光亮、干净、易洗、轻便、隔热、耐腐蚀、镶嵌彩画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这一时期的漆器一般都是涂黑或涂黑,在器物表面形成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图案精美。湖北曾侯乙墓出土了220多件漆器。这些漆器是楚墓中时代最早、最精彩的,而且种类繁多,体积庞大,风格古朴。这些精美的漆器体现了楚文化的魅力。

汉朝

汉代漆器以黑红为主。汉代是漆器的全盛时期,漆器品种增多,有盒、盘、箱、耳环、碟、筐、盒、尺、痰盂、面具、棋盘、凳子、刀、刀等。同时还创造了新的工艺,如五彩、针刻、铜扣、镀金件、龟甲等。

漆纹根据器物的不同,用粗犷简练的线条或复杂的构图来表现,增强了人或动物的动作和力度。黑红相间的颜色产生了亮丽的特效。在红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了瑰丽多彩、富有音乐感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同在的神话世界,引人入胜,流动神奇。

唐朝

唐代的漆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用厚厚的漆和浮雕花纹堆起来。有用贝壳切割成物体,刻上线条,在漆面上镶嵌图案;嵌有金银花片的金银脱衣器可用。工艺优于前代,雕琢,精美,与漆器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朝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唐代也出现了红漆器。竹雕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首先,胚胎是用泥土做的,用苎麻布包裹。敦煌莫高窟的干漆又贵又费时,因为数量少所以稀少。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敦煌竹质佛像干漆流传于美国大英博物馆。

在和田出土的佛教残迹中,有陶器造像、少数木雕以及与竹漆造像相似的作品。在泥塑和陶塑中,除了佛和菩萨之外,还有许多各种形象的天王、武士和守护神的塑像,而且大多是雕塑家就地取材,从当地现实生活中吸收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

在南疆和田出土的木雕像中,有一尊破损的天王像。其铠甲服饰多为中原形态,但神态却以地方人物为主。另一尊木雕像,分三层,赤裸挺拔,几乎是纯印度式。最低一层的右侧,刻着两个男供养人,是当时中原的衣服。还有一个破佛手,是用苎麻布做的,用粉彩画的,和中国用苎麻做漆像的做法很像。从这尊佛手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新疆佛教雕塑艺术的现实性。这只手的肌肉和关节非常圆润柔软,仿佛皮质里充满了流动的血液。像这样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是永远无法和一件只是在外观上模仿的作品相比的。

宋元时期

宋代曾被认为是漆器同色的时代,但许多宋代高纹饰漆器的发掘,纠正了过去的认识。苏州瑞光寺塔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大嫂和底座上的名贵花卉,以及配套的工作人员都用厚漆进行了除塑。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漆雕,特点是漆堆厚,用藏锋刀法雕出的花纹丰富圆润。外观古朴典雅,细节极为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如故宫博物院藏张承造的桅杆纹红盘、杨卯早期的观瀑图、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承造的黑衬犀牛盒等。

明清两代

中国在明清时期是北京的首都,其文化艺术继承自宋元,并不断发展完善。同时,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对汉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同时引进、模仿、吸收、消化了一些阿拉伯和欧洲的工艺,为明清工艺美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经历了549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面貌。这一时期的绘画技术与建筑、家具和陈设相结合,从实用性转向陈设和装饰领域。它进入了一个以多彩、重饰、镶嵌、刺青为基本技法的新时代。

明代雕漆以嘉兴西塘(今浙江嘉兴)的张成、杨卯为例。

张成之子张德刚、鲍亮主持内廷果园厂官漆制作。成化、弘治年间,朝廷雕漆,胎变薄,花纹稀疏,说明西塘派雕漆已告一段落。云南大理是漆雕的另一个起源地,只有一个画家叫王松。嘉靖年间,云南雕漆开始进入朝廷,技艺大展。最后取代了西塘派,改变了朝廷的雕漆。其特点是刀不藏锋,刃口不打磨。雕漆于明末清初失传,乾隆四年由著名竹刻大师篆刻。苏州织漆仿制成功,宫廷使用的雕漆大部分是苏州制造。扬州的雕漆品种繁多,如珍珠母、嵌宝等。珍珠母是最有特色的,其中以点珠最为精美,制作的漆器细长多彩。著名的有、陆颖之、夏等。后者尤其擅长制作仿古漆器。苏联和杨的漆器作品在清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战争中被毁。福州漆器以其脱胎的外观,华丽的色彩和轻体而闻名。它是由著名的工人沈兆安用传统的夹子方法创造的。清末北京从修补漆雕发展到仿永乐、宣德、乾隆漆雕。颜漆画是日本著名的漆器。明代宣德年间,画家杨奉命赴日本学习颜画漆器,回国后加以摹仿。他的儿子杨云从中吸取了教训,这个系统已经够混乱的了。另一位画家姜,也擅长临摹漆器。清代苏州仿漆,金漆瑰丽。出现于明末清初的软质珍珠母是珍珠母的新品种。新安(今安徽省新安县)方新川的嵌丘,扬州陆奎的生砂嵌漆,都是名噪一时的。鎏金脱胎等漆器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摩登时代

现代漆器工艺品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扬州、上海、四川、重庆、福建、平遥、山西、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其中,北京漆雕是在木胎或铜胎上雕刻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然后进行浮雕,以朱砂为主色,风格丰富豪华。江苏扬州的漆器以镶嵌珍珠母为特色,在灯光下非常漂亮。福建脱胎漆器的特点是色泽鲜艳,轻巧美观,耐水浸,耐温,耐酸碱腐蚀。四川漆器,多以推光绘为主,擅长雕填,或以磨绘著称。此外,还有厦门的漆线和天水的雕填,都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古代的漆器光泽,似暗金而非冷峻,明亮瑰丽,有一种庄严而丰富的气质。在古代,它们多为皇室和贵族所用。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工作者借助漆器材料和制作技法的自然美,通过色彩、光泽、纹理、质感等多种视觉语言,结合中国传统景泰蓝工艺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效果,在平面艺术中重新展示,产生视觉上的愉悦和唤起。[1]

技术类型

在漆器表面,用黄金描绘图案的一种装饰方法。黑漆地面上金漆最为常见,其次是朱红色或紫色地面。还有人把描金称为“描金银漆的装饰方法”。

《尊生八记》:“玄德有充漆器皿,以五彩厚漆堆砌,擦亮为画。”《故宫略》,用漆雕成花鸟,用厚漆填实,打磨成画,称为“填”。

又称“螺填”、“罗店”,是一种将人物、鸟兽、花草镶嵌在雕刻或绘画的物品上的装饰手法。平绘后,又以彩饰,有绘、绘、浮霞妆、花绘、绘等法,而以金饰者有砂金、绘金、洒金、绘金、泥金、贴金等名。根据他们的名字,我们可以推断他们的制作方法是不同的。总之,在漆器中,雕漆是最高贵的,也是最有艺术趣味的,所以历代都在努力制作。宋人雕刻红漆器。如果宫里用的是箱子,金银做胎,红漆器堆到几十层。一开始雕刻人物,梯田,花草,雕刻的很有技巧,就像笔画一样。有锡胎,地,红花黄地,五色。雕刻的深度随着妆容暴露出来,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令人印象深刻,却很少有人流传下来。

唐高氏盛宴珍珠母

以朱为地雕十种花草,以黑为面雕各种花草,也是有用的。花草和织锦都是浮雕的,红黑都很可爱,但大多是盒子,其次是盘子和盒子。盒子有蒸糕、河西式、帘节式、三撞式、二撞式、梅花式、鹅蛋式,大小从几尺到几尺不等,两边都有图案。花盘有圆形、方形、腰形、四角形、八角形、挂毯形和四角形牡丹花瓣。盒子有长方形、正方形、二击、三击和四击。

珍珠母技术起源很早,在周朝开始流行。从现存的唐代螺钿来看,在当时是有较高水平的。曹昭《论葛沽》:“珍珠母器皿出自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宋代内府的人都是老匠人,但是强漆或者嵌铜丝的都很好。元代富贵不限年月,漆坚字可爱。“有两个流派,张承和杨卯,擅长一时,但墨不厚,画有裂纹。

螺钿漆器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了一块漆盘,用螺丝嵌在广寒宫。明代是点螺漆器的全盛时期,工艺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精湛的水平。贝壳、夜光螺等。均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旋片,再将薄螺旋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因其比普通珍珠母更薄、更软,故又称“薄珍珠母”、“软珍珠母”。今天,扬州等地仍生产一些蜗牛漆器。

薄的金银被制成各种人物、鸟、动物、花卉等。,并粘在擦亮的漆胎上。干后满地刷两三层漆,然后打磨出金银花纹,让花纹和漆底一样平整,再打磨就成了漂亮的平整脱漆剂。金银纹宽的地方也可以刻出细纹,但金银片不能刻透。这种装饰方法制作精细,耗费人力,用料高贵,但金、银、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得十分豪华,是一件非常贵重的漆器。酉阳杂著,安禄山事迹,太真传,唐玉麟等。唐玄宗和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平面漆器各种名称都有记载。

用不同于无漆灰底漆的颜料制作图案的绘画技巧。现在的堆漆可以用橡胶材质,可以镀金,可以喷漆,含义广泛。

在堆积的平漆轮胎上雕刻图案的技术。中国的漆雕始于唐代,以元代嘉兴西塘的历史最为著名。现代主产区有北京、扬州、天水、惠州。雕漆多采用大红漆,故又称“挑红”。漆雕往往以木灰和金属为主要材料,用漆堆砌而成,少则八九十层,多则100至200层。这是一种半干时绘画和雕刻的技术。一般以织锦为地,花纹隐去,美观庄重。

点漆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漆饰技法,古代用作汽车的装饰。这种方法因使用两种以上的彩色颜料而得名,这些颜料相互交错,呈现出各种图案,就像动植物身上的斑纹一样。《会师录·坤记副史》:“细点饰”。阳明注:“所列摆件皆宜细斑,其斑有黑、绿、红、黄、紫、棕,质色亦如此。它们是六色,二色三色混合,质斑是同色,分浅色和深色。”这个好像和斑点漆差不多。此外,单色涂料用于显示不同深浅的标记,有些被称为斑点涂料。

《尊生八记》:“玄德有填漆器皿,堆以五彩厚漆,打磨为画”——《内廷略》,填漆雕花鸟,填以厚漆,打磨为画——“这种画法叫“填”。

画东西没有其他程序,叫平漆。这是画东西的第一种方法。很简单,制作精良,非常可爱。所以这种方法今天用的比较多。

器皿上涂颜料,干了用针刻,再撒上金屑使之平整,称为砸金。撒银屑的叫银铲。据说这是一种用黄金装饰物体的方法,通过创造古代的文字和消除流行阅读中的声音。据《丹铅总录》记载,《唐六典》共有14种金,并有炼金法。吴有《蛐蛐之歌》和《蛐蛐盆》为唐玄宗所作,在明代造金非常成功,许多器因此得名。

漆器表面堆成各种图案,涂以朱砂,称为堆红。《葛古要论》说,假红摘是用灰球作成,涂以朱砂,称为堆红,也叫盖红。

技术特征

摘要

漆器一般是指一些涂有透明或不透明油漆的木制或陶瓷或金属物体。中国古代漆器的漆是从漆树上砍下的天然汁液。漆树产于中国,其树液——生漆在10年左右时可以切割。漆器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必须先做好母体。轮胎由木头制成,偶尔由陶瓷、铜或其他材料制成。也可以不用轮胎直接用固化漆雕刻。胎体完成后,漆器艺术家使用各种技术来装饰表面。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打磨得堪比瓷器。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表面非常坚硬,具有耐酸、耐碱、耐磨的特点。我们的祖先制作的精美漆器和陶瓷、丝绸一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犀牛皮”

“犀牛皮”也写作“西皮”或“西皮”。这里所谓的“犀牛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先将不同颜色的油漆堆在凹凸不平的轮胎上,然后将油漆烘干、打磨,从而产生光亮、光滑、异常、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

至于“犀皮”工艺出现的时间,根据文献中关于犀皮漆器的记载,多出现在晚唐时期(公元618 ~ 907年),所以人们认为这种漆器工艺不会早于唐代出现。图中这对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的发现,使犀牛漆器的出现提前了近600年。

犀牛皮镀金铜扣皮革轮胎漆耳杯

这对鎏金犀牛皮皮扣漆耳杯出土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马鞍山市三国时期墓葬(吴朱然墓),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杯子长约9.6厘米,宽5.6厘米,高2.4厘米。两件都是皮革材质,杯口呈椭圆形,扁平状。两耳及口沿镶嵌铜扣,镀金。身体上的犀牛皮油漆图案由黑色、红色和黄三油漆组成,优雅精致。这对犀牛皮漆器的发现和中国漆器技术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犀牛皮”的漆器工艺在宋元时期(10 ~ 14世纪)有了很大的发展,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明清时期(公元1368 ~ 1911),“犀皮”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到了清代(公元1644 ~ 1911),用这种技术制作的漆器,从盒子到家具,都有,并作为贡品呈献给皇宫。

漆画

漆画是以天然漆为主要材料的画,腰果漆、合成漆也可以。漆画自唐宋以来就有了,用黑漆勾金是常见的。明代后期用“明漆”晕金银,产生了变幻深浅的效果,丰富了漆画。漆画是绘画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绘画。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它经常以壁饰、屏风、壁画的形式出现。它的材料多种多样,技法丰富多彩。漆画根据技法不同,可分为刻、叠、雕、嵌、画、磨等不同品种。所以漆画是一种容量很大,表现力丰富,艺术潜力很大的绘画。

漆画具有工艺独特、材料精美、制作精良等特点。整个过程纯手工制作,工艺难度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工时。只有工艺有1,制版:2,临摹:3,材质镶嵌:4,补漆;5、喷漆:6、喷漆:7、打磨:8、抛光等工序。产品的技术性能具有防腐、防潮、不变形、颜色稳定性强、保存时间长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

漆画的美在于其独特的材料和技法。刮漆刷是绘画的工具,漆液是颜料的调色剂,而珍珠母、蛋壳等特殊材料通过嵌、挂、铺、盖、磨等方式构成了漆画效果的特殊品质。各种简约、明亮、有光泽或亚光的材质,都嵌入了若即若离的美图,喜欢与不喜欢。如果在凹凸不平、无秩的漆面上填充面包粉和彩色颜料,可以形成虚实相间、令人惊喜的图像效果。漆液的稀释和流动的表现,以及漆膜的褶皱和起伏形成的质感,绝不是什么有趣的东西。当漆达到一定厚度时,就可以雕刻出山川、河流、树木、石头、花鸟的立体效果。如果将金属箔粉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漆画上,不仅可以获得富丽堂皇的效果,还可以形成一种柔和含蓄的韵味。如果将金属箔粉与涂料结合,还可以达到任何颜料都难以达到的蕴含光彩和亮度的奇特效果。天然漆给人一种深沉、内敛、深邃、自然的美感,配合各种镶嵌材料,可以达到或深或浅、或金黄或银辉、或缤纷或闪烁的艺术效果。并且透明漆包金,画面层层叠叠,层层打磨,犹如一朵隐藏的月镜花,给人无尽的遐想。深邃神秘的东方风格,丰富神奇的质感,扑朔迷离的诗意意境,整体装饰风味和谐。

漆画

细节的精致处理,使得漆画艺术有一种因时而异的奇特效果,耐人寻味,妙趣横生。

漆画的美在于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和多样化的技法。宽广的包容性使其无限富有美感:画如工笔画之美,画如重彩之美,雕如版画之美,叠如浮雕之美,刮如油画之美,泼如水彩画之美。可以压缩成浮雕,也可以分块装饰成马赛克,可以比油画厚一点,也可以比油画短一点。可纵横舞动,金溅似水,也可双色、浓艳、绚烂,可轻拭、飘逸、飘逸。屏风出现在3000年前的一周,是名誉和权力的象征。经过不断的演变,屏风被用作挡风、隔断、隐蔽,具有装饰环境、美化空间的作用,所以流传了很久,并衍生出各种表现形式。现在的屏风主要分为围屏、座屏、挂屏、桌屏等多种形式,其中大屏更能彰显那种高贵的气势,是客厅、大厅、会议室、办公室的首选。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赋予了画面新的审美内涵。绝对是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工艺品。

屏幕

屏风主要分为座屏和折叠屏两大类:座屏是一种有底座,不能折叠的屏风。也有人称之为站点屏,也有人称之为屏幕插入。有单扇,双扇,三扇。其中,较小的座椅屏幕放在床前、桌案上方;用于装饰;折叠屏就是折叠屏,也叫屏围,有六个、八个或十二个屏。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屏风的种类越来越多,有落地屏风、床屏、梳屏、灯屏等。而按质地分则更多,玉雕屏、雕花屏、玻璃屏、云母屏、丝印屏、画屏等等。清代屏风大致可分为三种:王座屏、围屏、插屏。

在中国,漆的性能从新石器时代就已为人所知,并用于制作器皿。从商周以后一直到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鎏金彩绘工艺品对日本等地影响深远。漆器是中国古代化学技术和工艺美术的重要发明。漆器的原料是漆,是用一种叫漆树的树做的。只有将漆加工成油漆溶液后,才能进行油漆创作。漆画是将各种颜料与漆混合,画在漆板上,经打磨使其颜色逐渐有层次感,晶莹剔透的一种艺术绘画。因为漆板是用漆和瓦灰对木板进行封闭打磨而成的,可以隔绝酸、碱、氧和湿气,漆画一般能保持千百年的鲜艳色彩特征。以漆为原料的漆画,色彩感强,视觉冲击力强。与油画、国画、版画、水粉画相比,漆画的特点是厚重、有层次感、晶莹感、色彩感、材质感、易打理、保质期长。而且漆画可以很好的达到上述艺术形式的效果,可以做成国画、油画等风格的漆画,具有漆画的特点和优势。

漆画表现形式

大型立体天辰漆画是最适合酒店、宾馆、会所、会馆、厅堂、办公室等的高档、高贵的艺术绘画。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可以做成壁挂式漆画、落地式屏风、落地式屏风、隔断用隔断屏风。

四件漆器

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享誉海内外。它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具有质地强韧轻盈、造型典雅独特、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美、坚固耐用的优点,且不易破碎、不易破碎、耐油漆、不褪色。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说清朝乾隆年间,画家沈绍安在一座寺庙中发现,大门的匾额已经烂了,但漆灰色夏布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少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国后,他不断琢磨和试验,继承和发扬传统漆艺,创造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少安也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脱胎,即使用粘土、石膏等。要塑造胚,用漆作粘合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丝绸布一层层地裱在胚上。阴干后去掉原胚,留下漆布的雏形,再涂上各种装饰图案。二、木胎等材质轮胎,材质硬,直接喷漆,没有脱胎,基本和脱胎一样。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瑰丽,明如镜”,人们对它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饰的丰富程度。其传统装饰技法有黑推光、彩推光、薄漆、彩漆带淡金、织锦、粉条漆带金、嵌银嵌彩、桌花、嵌罗店等。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了宝石闪、花沉、漆浮雕、漆雕、仿彩窑变、画变、仿青铜等技法,并将漆画技法与玉雕、石雕、牙雕、木雕、牛角雕相结合,使漆器的表面装饰光彩夺目,更加丰富多彩。

扬州漆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扬州远近郊区的许多汉墓中出土了多达10,000件漆器及其碎片。器物有碗、盘、壶、勺、耳杯等日常用品,如碗、案、盒、枕、尺、梳、箱、藤壶等书房、器具、彩绘棺。其装饰手法有彩绘、针刻、贴金、金银镶嵌等。其胎骨多为木质,故有学者称扬州为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还有很多干漆夹,也就是俗称的脱胎漆,还有少量的竹胎,铜胎,皮胎。

据《酉阳杂记》、《杨太珍传》等书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赠送安禄山等朝臣珍贵的漆器,如金、银等。在唐僖宗,高骈被任命为扬州盐铁史。为了奉承朝廷,他曾经把一万多件扬州漆器送到长安。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毗卢舍那大佛像、药师如来像、千手观音菩萨像,都是鉴真的弟子、扬州星云寺易经和尚所作,都是日本的国宝。到了元代,扬州已经成为全国漆器生产中心。漆雕特别精致。元末明初,“点螺”工艺出现。

明清时期是扬州漆器历史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产品种类繁多。清末扬州漆器远销欧美等国,年销量2万余件,年收入3.2万。

推漆器

据史料记载,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唐代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1917年,平遥城的乔、等六位画家共同创办了一家“合成坊”,生产漆器。生产的漆器质地优良,风格独特,大部分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等地。1937年,日本侵华后,停产。20世纪50年代以后,平遥的推光漆器进入了全盛时期。

推光漆来源于植物漆树,被称为“老漆”、“大漆”。推光漆器的制作有独特的工艺。先选木,制胎,再用猪血、砖粉缝制打磨,然后开始用天然老漆作画,打磨重画,多次重画重画,最后用手掌蘸香油推出漆面光泽,再经过推敲、金漆、彩绘等几道工序,分别展示出山水人物、鸟兽、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等各种图案。推光漆器,漆色闪闪,倒影如镜,又称“金漆家具”。

表面光洁明亮,画工精巧细腻,设色巧亮,线条刚柔并济,笔法刚柔并济,用时轻盈而牢固,耐湿热,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它不仅可以作为观赏性的展示装饰品,而且具有实用价值。

成都漆器

成都漆器又称卤素漆。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举世闻名的汉代漆器上,刻有代表成产的“石成草”、“石成满”等字样。战国时期出口朝鲜平壤(古勒朗县),现藏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珍品馆7件成都漆器工艺品。

成都漆器工艺精湛,做工精致。大部分工艺都是手工制作,底胎采用的是精细脱水的原木。工艺有雕、嵌、填、描、推、画、贴等。最有特色的是精绘、雕填(画师擅长用刀代笔,将白描十八法运用于刀尖)和锡雕光晕丝光(一种独特的装饰方法)